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中药方剂
›
赤茯苓的功效与作用,赤茯苓的副作用及食用方法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菌藻类]
赤茯苓的功效与作用,赤茯苓的副作用及食用方法
[复制链接]
784
|
2
|
2009-7-25 07: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赤茯苓
【名称】:赤茯苓【英文名】:light red Indian Bread, light red Tuckahoe【拼音】:Chì Fú Línɡ【别名】:赤苓(《本草再新》),赤茯(《本草便读》)。【药材类别】:菌藻类【性味】:甘;淡;平。
①《本草择要纲目》:甘,平,无毒。
②《得配本草》:甘淡,平。
③《本草再新》:味辛,性温,无毒。【归经】:入心、脾、膀胱经。
①《汤液本草》:入足太阴,手太阴、少阴经。
②《本草再新》:入心、脾、肺三经。
③《本草求原》:入心、胃、小肠、膀胱。
【入药部分】: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干燥菌核近外皮部的淡红色部分。【产地和分布】:生于松树根上。分布于吉林、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河南、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形态特征】: 茯苓 菌核球形、卵形、椭圆形至不规则形,长10-30cm或者更长,重量也不等,一般重500-5000g.外面吸厚而多皱褶的皮壳,深褐色,新鲜时软干 后变硬;内部白色或淡粉红色,粉粒状。子实体生于菌核表面,全平伏,厚3-8cm,白色,肉质,老后或干后变为浅褐色。菌管密长2-3mm管壁薄,管口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径0.5-1.5cm,口缘裂为齿状。孢子长方形至近圆柱形,平滑,有一歪尖,大小(7.5-9)μm×(3-3.5)μm。【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赤茯苓的功效与作用】:行水;利湿热。主小便不利;水肿;淋浊;泄泻。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①《药性论》:破结气。
②《纲目》:泻心小肠膀胱湿热,利窍行水。
③《本草再新》:益心气,健中和脾,润肺,燥湿。治泻痢。
④《本草通玄》:赤茯苓但能泻热行水,并不及白茯苓之多功也。【附方】:①治小便白浊不利,时作痛:赤茯苓、沉香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白汤点,食后临卧服之。(《鸡峰普济方》茯苓汤)
②治心肾气虚,神志不守,小便淋沥或不禁,及遗泄白浊:赤茯苓、白茯苓各等分。上为末,以新汲水按洗,澄去新沫,控干,别取地黄汁,同好酒熬成膏,搜和为丸,如弹子大,空心盐酒嚼下。(《三因方》张真君茯苓丸)
③治胸胁逆满胀渴:赤茯苓(去黑皮)一两,人参半两。上二味粗捣筛,以水三盏,煎取一盏半,云滓,分温三服。(《圣济总录》茯苓汤)
④治血淋不可忍:陈皮、香附子、赤茯苓各等分.上锉散.每服三钱 水煎空心服.(《世医得效方》通秘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ysuxj
|
2014-12-15 17: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吃自助的最高境界:扶着墙进,扶着墙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murl8415
|
2016-8-10 10: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自从论坛改版之后,我就已经心灰意冷,对论坛也没抱什么希望了,传说已经幻灭,神话已经终结,留在论坛还有什么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尊生保健
washOrast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