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中药方剂
›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茯苓的副作用及食用方法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菌藻类]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茯苓的副作用及食用方法
[复制链接]
1056
|
2
|
2012-7-29 17:33:4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茯苓
茯苓,俗称云苓、松苓、茯灵,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其原生物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现代医学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
简介
【拼音名】 Fú Línɡ
【英文名】 PORIA
【别名】茯苓个、茯苓皮、茯苓块、赤茯苓、白茯苓
【来源】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Poria cocos (Schw.) Wolf 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皮”及“茯苓块”。
【性状】茯苓个:呈类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体重,质坚实,断面颗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无臭,味淡,嚼之粘牙。
茯苓(Poria)出自《神农本草经》。
《别录》:茯苓(Fú Líng)、茯神,生太山山谷大松下。二月、八月采,阴干。陶弘景:茯苓今出郁州。自然成者,大如三、四升器,外皮黑,细皱,内坚白,形如鸟兽龟鳖者良。其有衔松根对度者,为茯神,是其次茯苓后结一块也。为疗既同,用之亦应无嫌。
《本草图经》:茯苓,今东人采之法,山中古松,久为人斩伐者,其枯折搓卉,枝叶不复上生者,谓之茯苓拨,见之,即于四面丈余地内,以铁头锥刺地,如有茯苓,则锥固不可拔,于是掘土取之,其拨大者茯苓亦大,皆自作块,不附著根上。其抱根而轻虚者为茯神。
《纲目》:茯苓有大如斗者,有坚如石者,绝胜。其轻虚者不佳,盖年浅未坚故尔。
《本经逢原》:茯苓,一种栽莳而成者,曰莳苓,出浙中,但白不坚,入药少力。《滇海虞衡志》:茯苓,天下无不推云南,曰云苓。先入林,不知何处有茯苓也。用铁条斸之,斸之而得,乃掘而出。往往有一枚重二、三十斤者,亦不之异,惟以轻重为准。已变尽者为茯苓,变而有木心存者为茯神。往时林密茯苓多,常得大茯苓,近来林稀茯苓少,间或得大者,不过重三、四斤至七、八斤,未有重至二、三十斤者。自安庆茯苓行,而云苓愈少,贵不可言。李时珍、汪讱庵之书,尚不言云苓。云苓之重,当在康熙时。《伪药条辨》:茯苓当取整个切片,照之微有筋膜者真,切之其片自卷,以洁白为上。
《医学衷中参西录》:茯苓,若入煎剂,其切作块者,终日煎之不透,必须切薄片,或捣为末,方能煎透。
茯苓常见者为其菌核体。多为不规则的块状,球形、扁形、长圆形或长椭圆形等,大小不一,小者如拳,大者直径达20~30厘米,或更大。表皮淡灰棕色或黑褐色,呈瘤状皱缩,内部白色稍带粉红,由无数菌丝组成。子实体伞形,直径0.5~2毫米,口缘稍有齿;有性世代不易见到,蜂窝状,通常附菌核的外皮而生,初白色,后逐渐转变为淡棕色,孔作多角形,担子棒状,担孢子椭圆形至圆柱形,稍屈曲,一端尖,平滑,无色。有特殊臭气。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深入地下20~30厘米。
基础知识概括
茯苓营养成分含量和作用表 - 哩哩网
茯苓是著名的家种大宗中药材,有2000年的应用历史,发展前景广阔。在医疗上,效用广泛,药性平和,被誉为"除湿之圣药"、"仙药之上品",不仅临床配方常用,也是中成药生产的重要原料。茯苓生产不稳定,行情时有变化,但相对比较变化的幅度较小,很少出现“暴烈”的行情。茯苓的关注程度不在最重之列,人气相对偏弱。茯苓年需要量目前约在一万五千吨左右,其中平均每年有4000吨用于出口。
茯苓生产周期短,一般都是一年产,而产新有二季,在四五月份和十月份有二季茯苓产新(实际情况是种一穴后,一季主收另一季附收),冬季产的是“浮苓”或叫“冒苓”,春季所产的一般是大季,是茯苓的主产期。作为菌类药材,茯苓必须有营养支持,对酸碱度、温度和湿度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茯苓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松木来提供营养,据有关人员统计07年的茯苓农本为10元,目前要明显高于当时的水平。从历史观察,茯苓因气候造成减产的情况较多,但减产幅度都不是很大,没有一次因气候造成大幅升价的先例,也说明茯苓的生产工艺比较成熟。
近年,有过几次小规模的炒作并造成行情异动,但结局都不理想。2010年茯苓大幅上涨,主要是整体大行情所影响,茯苓两次产新,全年加工,往往干货很少,无法大量建仓和拉高价格,不适宜大资金运作。茯苓储存难度也较大,一旦不及时干燥,出现霉变后很难处理。
茯苓产区较广,生产集散地只有三个。一是安徽大别山区的岳西(货源主要来自河南商城、湖北英山、罗田、安徽金寨、霍山),二是浙江省金华市的磐安(货源主要来自丽水),第三是湖南靖州(货源主要来自四川、两广、云南、贵州的集散地),这就是全国茯苓生产集散地的结构。
规格质量:茯苓规格复杂,片、丁、块都有,茯苓皮、茯神、骰 方、白碎苓等等。
产地代表:大别山岳西产量最大、质量最优,湖南靖州主要供南方使用,产量居次位,浙江产区严重萎缩。
关键词:低价、生产规模、库存、气候异常。
营养成分:教您看懂茯苓的营养成分表,从右边表中可以看出茯苓的膳食纤维、铁、碳水化合物与同类食物相比高于平均值,茯苓的各种营养成分含量及各营养素作用详解见图表。
表中所指的每日推荐量指的是一般的成年人在一定时期平均每天摄入的量。根据中国营养学会规定,不同人群在不同时期推荐摄入量是不同的。当然,这些数值并不意味着每种营养素每天都必须摄入这么多量,像脂溶性的维生素只要在一段时间内平均摄入量达到这值就可以。
茯苓概述
茯苓,俗称云苓、松苓、茯灵,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
茯苓的作用
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败毒抗癌。药性平和,利湿而不伤正气。适量服食可作为春夏潮湿季节的调养佳品
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
所含茯苓酸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以及镇静、降血糖等的作用。
可松弛消化道平滑肌,抑制胃酸分泌,防止肝细胞坏死,抗菌等功效[1]。
茯苓的食用方法
每次10克左右。
适应人群
茯苓适宜于一般人群。尤宜于水湿内困,水肿,尿少,眩晕心悸,胃口欠佳,人便稀烂,心神不安,失眠、多梦者。
食用注意
肾虚多尿、虚寒滑精、气虚下陷、津伤口干者慎服。忌米醋。
现代研究
茯苓中的主要成分为茯苓聚糖,含量很高。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能降胃酸,对消化道溃疡有预防效果;对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有抗肿瘤的作用;能多方面对免疫功能进行调节;能使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加速回升;并有镇静的作用。
选购保存
以体重坚实、外皮呈褐色而略带光泽、皱纹深、断面白色细腻、黏牙力强者为佳。置阴凉、干燥处保存,防潮、防蛀。
药品简述
茯苓-原植物(图2)
药名:茯苓
汉语拼音:fú líng
英文名:Indian Buead,Tuckahoe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Wolfiporia cocos(Schw.) Ryv.&Gibn
别名:茯菟、茯灵、茯蕶、伏苓、伏菟、松腴、绛晨伏胎、云苓、茯兔、松薯、松木薯、松苓。
生物学分类:隶属于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 ,多孔菌科Polyporaceae ,茯苓属Wolfiporia。
性味:甘、淡,平。
归经:归心经、肺经、脾经、肾经。
功能:利水药;渗湿利尿药。
1.茯苓皮:茯苓菌核的外皮,功能利水肿。
2.赤茯苓:削去外皮后的淡红色部分,功能渗利湿热。
3.白茯苓: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亦称茯苓,切成小方块,功能渗湿健脾。
4.茯神:白茯苓中心抱有细松根者,切成方形薄片,功能宁心安神。
5.茯苓:是健脾多于去湿。
6.云苓皮:是去湿大于健脾。
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克;或入丸散。宁心安神用朱砂拌。
生态环境:生于松树根上。
资源分布: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山西等地。
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Wolf 的干燥菌核。
采收储藏:野生茯苓一般在7月至次年3月间到马尾松林中采取。
炮制:
茯苓:用水浸泡,洗净,润后稍蒸,及时切取皮和块或切厚片,晒干。
朱茯苓:取茯苓块以清水喷淋,稍闷润,加朱砂细粉撒布均匀,反复翻动,使其外表粘满朱砂粉末,然后晾干,(每茯苓块100斤,用朱砂粉30两)
用药禁忌
阴虚而无湿热、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慎服。
1.《本草经集注》:“马蔺为之使。恶白敛。畏牡蒙、地榆、雄黄、秦艽、龟甲。”
2.《药性论》:“忌米醋。”
3.《医学启源》:“如小便利,或数服之,则损人目;如汗多人服之,损元气,夭人寿。”
4.《本草经疏》:“病人肾虚,小水自利或不禁或虚寒精清滑,皆不得服。”
5.《得配本草》:“气虚下陷、水涸口干俱禁用。”
食疗保健
茯苓含茯苓多糖、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脂肪、卵磷脂、腺嘌呤、胆碱、麦角甾醇、多种酶和钾盐。
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有利尿作用,能增加尿中钾、钠、氯等电解质的排出;有镇静及保护肝脏、抑制溃疡的发生、降血糖、抗放射等作用。茯苓还用作茯苓饼、茯苓酥和茯苓酒等。有的国家将茯苓作为海军常用药物及滋补品的原料。在温度较大的地区和场所,茯苓可作为重要的食疗品种,经常食用可健脾去湿,助消化,壮体质。
1、开胃汤:茯苓15克,淮山药12克,谷麦芽各30克,鲜、干鸭胗各1个,煮汤饮服。治小儿消化不良,不思饮食。
2、茯苓薏米粥:茯苓、薏米各25克,陈皮5克,粳米适量,煮粥食。治小儿脾虚泄泻,小便不利。
3、茯苓薏米饼:茯苓、薏米、白面粉各30克,白糖适量,研成细末和匀压成饼,蒸熟。适合小儿食用,有和脾胃之效。
4、茯苓陈皮姜汁茶:茯苓25克,陈皮5克,水煎,饮服时加入生姜汁10滴。有健脾和胃之效,可治妊娠呕吐。
茯苓栗子粥
5、茯苓栗子粥:茯苓15g,栗子25g,大枣10个,粳米100g。加水先煮栗子、大枣、粳米;茯苓研末,待米半熟时徐徐加入,搅匀,煮至栗子熟透。可加糖调味食。
本方用茯苓补脾利湿,栗子补脾止泻,大枣益脾胃。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便溏腹泻。
6、茯苓麦冬粥:茯苓、麦冬各15克,粟米100克。粟米加水煮粥;二药水煎取浓汁,待米半熟时加入,一同煮熟食。源于《圣惠方》。本方以茯苓宁心安神,麦冬养阴清心,粟米除烦热。用于心阴不足,心胸烦热,惊悸失眠,口干舌燥。
茯苓饼
7、茯苓饼:茯苓200克,人参10克,面粉800克。二药分别研为细末,加食盐少许,同面粉加水揉成面团,做成约重100克的饼子若干,烙熟。每次食1个。
源于《重订瑞竹堂经验方》(原方称“丹”,实为点心)。本方用茯苓、人参补气益脾,以人参延缓衰老。用于补虚,抗衰延年。
8、茯苓酒:茯苓60克、大枣20枚、当归12克、枸杞12克、白酒1500毫升,将上药切碎装瓦坛内,倒人白酒、密封浸泡15天,每隔3日振摇一次,每日饮服1-2次,每次10-15毫升。凡气血虚弱、阴阳两亏所出现的腰酸、腿软、体倦乏力、遗精阳痿、须发早白、心悸失眠、食欲减退等均宜服用。
茯苓膏
9、茯苓膏:白茯苓500克、白蜜1000克,先将白茯苓研为细末,以水漂去浮者,取下沉者,滤去水,再漂再晒,反复3次,再为细末,拌白蜜和匀,加热熬至滴水成珠即可,然后装瓶备用,每日2次,每次12-15克,白开水送服。常服用本品对老年性浮肿、肥胖症以及预防癌肿均有稗益。[6]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fengfeng战
|
2015-7-24 16:3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坚持就有希望的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cfnct
|
2017-2-14 18: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华社消息,我国著名床上极限运动员XX自5月20以来,体温屡创新高,在X月XX日更是创造出历史最高成绩---40。5度,可喜可贺可口可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lgog4694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