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藻类] 木耳的功效与作用,中药黑木耳的副作用及食用方法

[复制链接]
查看854 | 回复2 | 2008-5-7 05:3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木耳


【名称】:木耳【英文名】:Jew【拼音】:Mù ěr【别名】:檽、木檽、桑上寄生、蕈耳、树鸡、黑木耳、木菌、木蛾、云耳、耳子、光木耳、木茸,黑木耳【药材类别】:菌藻类【性味】:甘,平。
①《药性论》:平。
②孟诜:寒,无毒。
③《饮膳正要》:苦,寒,有毒。
④《纲目》:甘,平,有小毒。
⑤《本草求原》:甘,温,小毒。【归经】:入胃、大肠经。
①《得配本草》:入足阳明经。
②《本草求真》:入大肠、胃。
③《本草再新》:入肝、脾、肾三经。【入药部分】:为木耳科植物木耳的子实体。【产地和分布】:寄生于阴湿、腐朽的树干上。生长于栎、杨、榕、槐等120多种阔叶树的腐木上,单生或群生。目前人工培植以椴木的和袋料的为主。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福建、台湾、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形态特征】:子实体丛生,常覆瓦状叠生,耳状。叶状或近林状,边缘波状,薄,宽2-6cm,最大者可达12cm,厚2mm左右,以侧生的短柄或狭细的基部固着于基 质上。初期为柔软的胶质,粘而富弹性,以后稍带软骨质,干后强烈收缩,变为黑色硬而脆的角质至近革质。背面外面呈弧形,紫褐色至暗青灰色,疏生短绒毛。绒毛基部褐色,向上渐尖,尖端几无色,(115-135)μm×(5-6)μm。里面凹入,平滑或稍有脉状皱纹,黑褐色至褐色。菌肉由有锁状联合的菌丝组成,粗约2-3.5μm。子实层生于里面,由担子、担孢子及侧丝组成。担子长60-70μm,粗约6μm,横隔明显。孢子肾形,无色,(9-15)μm×(4-7)μm;分生孢子近球形至卵形,(11-15)μm×(4-7)μm,无色,常生于子实层表面。【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炖汤;或烧炭存性研末。

【注意事项】:虚寒溏泻者慎服。

①《药性切用》:大便不实者忌。【木耳的功效与作用】:补气养血;润肺止咳;止血;降压;抗癌。主气虚血亏;肺虚久咳;咳血;衄血;血痢;痔疮出血;妇女崩漏;高血压;眼底出血;子宫颈癌;阴道癌;跌打伤痛。

①孟诜:利五脏,宣肠胃气拥毒气。
②《日用本草》:治肠癖下血,又凉血。
③《纲目》:治痔。
④《药性切用》:润燥利肠。
⑤《随息居饮食谱》:补气耐饥,活血,治跌仆伤。凡崩淋血痢,痔患肠风,常食可瘳。【附方】:①治新久泄利:干木耳一两(炒),鹿角胶二钱半(炒)。为末,每服三钱,温酒调下,日二。(《御药院方》)
②治血痢日夜不止,腹中疴痛,心神麻闷:黑木耳一两,水二大盏,煮木耳令熟,先以盐、醋食木耳尽,后服其汁,日二服。(《圣惠方》)
③治崩中漏下:木耳半斤,炒见烟,为末。每服二钱一分,头发灰三分,共二钱四分,好酒调服出汗。(《孙天仁集效方》)
④治眼流冷泪:木耳一两(烧存性),木贼一两。为末。每服二钱。以清米泔煎服。(《惠济方》)
⑤治一切牙痛:木耳、荆芥等分。煎汤漱之,痛止为度。(《海上方》)
⑥用于创面肉芽过剩:取平柔、肥厚而无缺损的木耳,用温开水浸透涨大后,酒精消毒。伤口周围及肉芽用盐水清洗消毒后,将木耳平贴于肉芽上,纱布包扎,3~4天拆开观察1次。治疗2例,均于3天后痊愈。木耳疏松易收缩,吸水性强,能将肉芽中的水份大量吸收,使肉芽开始干萎;加之木耳干燥后,收缩皱凸,给与肉芽均匀压力,使肉芽过剩部分退平,上皮细胞随着向中心生长,伤口易于愈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小李飞刀 | 2014-11-22 15:37:54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前月下不如花钱日下。
cvxdo | 2016-7-18 15: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空一起交流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