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类] 蛤蚧的功效与作业,中药蛤蚧的副作用及食用方法

[复制链接]
查看892 | 回复2 | 2013-8-28 22: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蛤蚧又称大壁虎、仙蟾,台湾称为大守宫,主要分布于亚洲北回归线附近的亚热带地区,包括中国、越南、泰国和老挝。蛤蚧多栖息在悬岩峭壁的洞缝,个别也居住在树洞里。穴居的洞隙不大,身躯刚好能在洞内自由行动;遇敌即能甩尾逃脱,于事后长回,甚至其遇敌或捕获猎物时会对之紧咬不放。洞隙形状各异,一般洞宽15-30厘米,高3-6厘米,深度不等,有的可达数米之深。在野外常单独或几条栖息一处。蛤蚧喜欢干燥,在低洼或石山下部很难看到蛤蚧的踪迹。
药品简述
药名:蛤蚧
汉语拼音:ge jie
英文名:Tokay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ekko gecko Linnaeus
功效分类:补益药。
科属分类:壁虎科。
别名:蛤解、蛤蟹、仙蟾、蚧蛇、大壁虎。
蛤蚧的图片(20张)性味:味咸;性平。
功效:补肺益肾,定喘止嗽,纳气平喘,助阳益精。
归经:肺经;肾经。
主治:肺肾两虚气喘咳嗽,虚劳咳嗽;咯血;肾虚阳痿;遗精;小便频数;消渴。[1]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克;研末,1-1.5克;或入丸、散。
生态环境:多栖息于山岩罅隙或树洞内,也见于人家屋间。以昆虫、小形蜥蜴等为食。
资源分布:
外国:孟加拉、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尼、老挝、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越南、菲律宾、泰国、美国(被引入至佛罗里达州和夏威夷)。
中国产地: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江西、福建和台湾等。
药材基源:为壁虎科动物蛤蚧除去内脏的全体。
采收储藏:每年5-9月捕捉,捕后将其击昏,挖去眼球,除去内脏,用竹片撑开胸腹壁,用纱布擦干血液。然后用2条扁竹条将四肢平行撑起,再用长于蛤蚧全身1/2的扁竹条将头尾轻轻撑直,用文火烘干,将大小相同的2只合成1对,用线扎好。
wjdz1160 | 2015-11-3 15: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是女人对商场的爱,才使商场变得越来越精彩。女人是商场的救星,每个商场的门口都应该用最大的字留:感谢女人。
zxcfmv | 2017-5-6 19:2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了个去,顶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