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转帖]岳美中慢性病诊治用药特色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转帖]岳美中慢性病诊治用药特色
[复制链接]
1724
|
0
|
2003-2-27 18:24:1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岳美中慢性病诊治用药特色
岳老认为,慢性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来也渐,其去也缓,久病已体衰,长期服药又伤正,补多则壅滞,攻多则克伐;大剂煎药,不但欲速而不达,且会增加脾胃负担,甚至损伤脾胃。对其治疗主张慎药守方,轻量频用久服,培土重后天。以下举例阐述:
慎药守方,由渐变达突变
一肺痈患者,吐脓血3个月后,住院治疗2个月无效,转而就诊于中医。岳老选用千金苇茎汤,患者服20剂后,口燥咽干见轻,二便赤涩稍清畅,脉数稍减,但胸隐痛吐臭痰如故。患者要求加强药力,岳老当时也嫌药力迟缓,便更用祛毒、排脓、补肺之方药。5剂后不仅无效,且病情急剧转重,胸部烦满,臭痰加多,脉增数。岳老意识到药不对证,随之再改为苇茎汤,10剂后诸症又好转吐臭痰味无几,嘱患者长期服用,若逐步好转,则无须频诊。1个月后,患者胸部畅适,痰基本无臭味。嘱继续服用,半年后随访,情况良好。岳老由此体会到,对长期不愈而少变化的慢性病,其临床疗效的高低,要看医生运用和掌握有效方药的坚持程度,若能守法守方,则可由渐变达到突变,收到预期效果,若急于求成,动辄易方更药,往往适得其反。
轻量频用久服,由量变达质变
岳老言,我往年曾用玉屏风散大剂煎汤治表虚自汗。3—5剂即取效,但不日又复发。再服,再效,再复发。似乎此方只有短效而无巩固的长效。后来向蒲辅周老医师学习,投以玉屏风散:黄芪120g,白术180g,北防风60g,为粗末,日煎9g,分早晚服,服一料即效。连用2个月即彻底痊愈,且屡试屡验。他由此悟出,慢性病,几剂大量汤剂,岂能使病理消除,生理骤复?即复,也是药力的暂时表现,而不是康复。须假以时日,使药力积蓄,由量变达质变。
懂得“培土”,常峰回路转
一非特异性结肠炎患者,轻时日泻2—3次,重时日泻10余次,甚时日泻20余次,消瘦,纳呆,缠绵不愈,西药治疗无效,曾2次住院中医治疗,缓解出院后又复发。岳老认为此为不知培土之法、培植之方之过。遂以资生丸为主方,小剂量频服培土以治其本;间用附子理中丸暖土以治其泻不止之标。守法守方,经治3年,大便成形,20年痼疾得愈,并恢复工作。岳老认为,面对顽疾束手之际,懂得培土,常可峰回路转。所谓“培土”,一是言治疗内伤杂病,不仅脾胃病,如心、肺、肝、肾诸疾,从调补脾胃着手,重视后天之本,是善策;二是言调补脾胃之法,要顺应人体自然,既不蛮补,也不浪调,用药动静结合,以扶助脾胃生理为原则,如本案用资生丸即是此例。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临床经验
岐黄子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