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针道天下
›
中医针灸补术后元气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针灸知识]
中医针灸补术后元气
[复制链接]
915
|
2
|
2014-5-15 15:40:1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腹腔术后必须等到“排气”才能开始逐渐恢复进食,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虽然很多外科手术本身非常简单,但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并发肠粘连、肠梗阻,出现不规则腹痛,却是现代医学的难题之一。现代医学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只能对严重并发症患者施行再次手术松解,易导致“雪上加霜”的局面。
穴位是人体“随身的药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独创性地将针灸技术应用于外科术后,可以更有效地防治肠粘连、肠梗阻,让术后患者减少并发症的困扰,更快地恢复健康。
腹部手术真的会“伤元气”吗?
据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主任王宽宇教授介绍,民间流行的说法认为,腹部手术会“伤元气”,从中医的角度看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中医学认为“气为血之帅”,气虚则血行不利,导致血脉瘀阻、不通则痛。腹部手术的创伤和麻醉反应以及术中对胃肠道直接的损伤和刺激,可造成腹腔脏器气滞血瘀,脏腑气机运化失调,传化之物停滞。
腹部术后胃肠功能不能顺利恢复,肠的蠕动及吸收能力受限制,不但造成肠腔内液体大量丢失,而且也使得腹腔、肠腔内压力增高,出现腹痛、腹胀,各种并发症的危险性也增大。这种情况下,单用西医药治疗和胃肠减压往往很难奏效,且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
两大要穴可促进胃肠道排气
王宽宇教授介绍说,足三里是治疗肠胃痛的首要穴位,属足阳明经胃经多气多血之要穴,因其具有理脾胃、调气血、补虚弱、宣畅气机等多种功效而倍受关注。上巨虚为足阳明经胃经与大肠经的下合穴,其功能是汇聚浊气冷降下行,主要用于治疗腹痛、腹胀、痢疾、便秘、肠痛等。
现代研究表明,电针刺激足三里、上巨虚这两个穴位,对胃肠运动和胃电频率都有明显影响,使前脑啡肽原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从而调节胃肠功能,使麻痹的胃肠恢复蠕动,促使肠腔积气排出,肠道功能恢复正常,有效缓解腹痛、胃肠痉挛等术后并发症。同时,刺激这两个穴位还具有提高机体抗炎和修复能力、改善病灶周围血管的通透性、控制炎症进展的作用。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系统地将此疗法应用于临床,结果证明,通过对足三里、上巨虚的刺激,可以促进术后排气,对于预防及治疗术后腹胀、肠麻痹、胃肠痉挛性腹痛等并发症有明显的疗效。
外科和中医并不相互排斥
<p> 传统的中药在治疗术后肠粘连、肠梗阻方面同样也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据王宽宇教授介绍,中医学认为“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术后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务必要使机体六腑通畅,临床上避免出现腹部痛、胀、闭、呕等关格证候,此外还要避免积聚于胃肠的浊物形成糟粕,不能通降下行,滞塞不通而成余毒。该科自行研制的“排气汤”,以“活血化瘀、通里攻下”为法,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加速排气排便,防治肠粘连、肠梗阻,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小李飞刀
|
2016-3-1 01: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个钥匙掉进粪坑,被染成了黄色,江湖上就叫他“东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向肥妓
|
2019-7-31 17: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走进中医
社区管理
中医妇科
中药方剂
寻医问药
loavpca99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