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针道天下
›
神经衰弱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针灸治疗]
神经衰弱
[复制链接]
837
|
1
|
2014-5-15 16: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tr][td]【概述】[/td][/tr][tr][td] 神经衰弱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症。以脑力、体力易感疲劳,有头颈部肌紧张性疼痛,睡眠障碍,烦躁易怒,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为主要临床症状,但无器质性病变存在。本症大多起病徐缓,病程较长,常有波动。以脑力劳动者多见。
现代针灸治疗神经衰弱的报道,首见于1955年[1]。在五十年代已有百例以上的临床观察资料。除针刺外,还采用穴位注射及皮肤针等法治疗本病。八十年代以来,更多的穴位刺激法被引入本病的治疗,诸如耳穴压丸、磁疗法、静电针法等。都有较好的效果。在神经衰弱的各类症候中以失眠的针灸治疗报道最多,疗效也颇为肯定。
[/td][/tr][tr][td]【治疗】[/td][/tr][tr][td]
皮肤针
(一)取穴
主穴:颈椎1~7两侧、胸椎5~12两侧。
配穴:额部、头部、眉弓、神门、足三里、三阴交。
(二)治法
上述部位均取,重点用皮肤针叩刺主穴之两侧,手法轻度或中度。先从颈椎开始,自上而下叩刺两遍。然后在胸椎5~12作横行刺,每横行部位三针。在穴位表面0.5~1.5厘米范围内按常规叩刺20~50下。额部横叩打三行,头部呈网状叩打。手法同前。每日或隔日1次,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一周。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疗224例,结果治愈15例,显效101例,有效10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7.4%。病程短者疗效好,病程长者疗效差[2,3]。
耳穴压丸
(一)取穴
主穴:心、缘中、神门。
配穴:肾、皮质下、阳性反应物、内分泌、脾。
(二)治法
一般仅取主穴,效不显时加选配穴。压物可用王不留行子,绿豆或冰片(预先制备成米粒大之颗粒),贴压于双侧穴上。然后按压1分钟,使耳廓充血发热。令患者每日自行按压耳穴3~5次,睡前必须按压1次,时间约1~2分钟。隔日换贴1次,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4天。
(三)疗效评价
共治398例,结果临床痊愈120例,显效167例,有效93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95.4%[4~6]。
耳穴埋针
(一)取穴
主穴:心、肾、神门、枕、皮质下。
配穴:胃、肝、脾。
(二)治法
主穴均取,效不显时,酌加配穴。严格消毒耳穴后,将揿钉形皮内针埋入,上以胶布固定,令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4次,以感到轻微疼痛、胀、发热为佳。每次一侧耳,双耳交替。5~7天换埋针1次,2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以埋针法治疗191例,结果临床痊愈84例,有效84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为87.9%。临床对比观察发现,其疗效优于服西药者,且单侧埋针与双侧同时埋针疗效基本相同[7,8]。
刺血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配穴:内中魁。
阿是穴位置:多位于两耳根之上半部。
内中魁穴位置:手中指掌侧正中线,近指侧节横纹中点一穴,前后1分各一穴,左右共六穴。
(二)治法
先以耳穴探测仪或探测棒在耳根部仔细测出敏感点,做好标记。常规消毒后,用消毒弹簧刺针或三棱针迅速点刺,出血如绿豆大。每次只刺一侧,每日或隔日1次,两耳交替。治疗时间以上午或下午为佳,夜晚进行者效果较差。疗效不显者可加刺另一侧之内中魁穴。5~7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254例,显效150例,有效88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93.7%[9]。
体针加敷贴
(一)取穴
主穴:百会、四神聪。
配穴:涌泉。
(二)治法
主穴针剌 。先针百会,向前横剌1寸,施快速均匀左右捻转手法,持续2分钟,间隔10分钟,再行前法,反复3次,令患者带针48小时。百会起针后,继针四神聪,均向前横剌1寸,以提插手法,轻、快、匀运针2分钟,间隔10分钟,再行前法,反复3次,令患者带针24小时。出针后,再针百会如前法。如此,以9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天。
配穴,取珍珠粉、朱砂粉、大黄粉、五味子粉适量混匀。每次3g用鲜竹沥调成糊状,均分两份,集中涂于5cm×5cm大小的医用胶布上。于每晚睡前分贴于左右涌泉穴,连续9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天。
(三)疗效评价
共治重症失眠患者168例,痊愈85例,有效69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91.7%[10]。
【主要参考文献】
[1]韦有根。神经衰弱症和针灸疗法。大众针灸,1955;(2):13。
[2]王步云,等。梅花针治疗神经衰弱128例。中国针灸 1988;8(6):19。
[3]钟梅泉。梅花针治疗神经衰弱96 例探讨。中医杂志 1983;24(6):48。
[4]贺亚红。耳穴贴压治疗失眠200例。中国针灸 1989;9(2):38。
[5]吴锡强,等。耳压冰片治疗失眠92例。中国针灸 1987;7(4):54。
[6]杨 枫,等。耳穴压丸治疗不寐100例疗效观察。湖北中医杂志 1986;(6):42。
[7]肖彬秀。耳针埋藏治疗失眠91例。湖北中医杂志 1987;(1):6。
[8]王如萍。耳针包埋治疗失眠100例初步分析。新中医 1982;(6):28。
[9]曹会卿。针刺耳根敏感点治疗失眠症254例。中医杂志 1982;23(9):22。
[10]李汉友,等。针剌配合涌泉贴敷治疗重症失眠168例临床观察。 中国针灸 1997;17(9):541。
[/td][/t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wgqm9685
|
2016-3-16 02: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明白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美容之声
尊生保健
中药方剂
中医妇科
zglv5217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