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针道天下
›
颈椎病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针灸治疗]
颈椎病
[复制链接]
777
|
2
|
2012-7-30 05:51:5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tr][td]【概述】[/td][/tr][tr][td] 颈椎病是指因颈椎间盘退化,继发上、下椎体骨质增生,压迫神经根、脊髓或影响椎动脉供血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临床上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及交感神经型四型。以神经根型最为常见,表现为颈肩疼痛,并放射至臂部或手指,颈部活动受限,重者可指麻无力及耳鸣头晕等症。系针灸主要治疗对象。本病以中年男性多见。现代西医学采用非激素类消炎止痛药物、理疗乃至手术等,有一定效果,但尚无特效疗法。
现代以针灸治疗颈椎病,50、60年代文章颇少。至70年代末,随着老年医学的发展,本病才开始受到国内外针灸界的重视。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在我国的中医和其他医学刊物上已报道用针灸治疗数千病例。多种穴位刺激法,如电针、温针、隔药饼灸、竹罐法、穴位激光照射、穴位注射、磁针、铍针等等都应用于本病的治疗。国外,如罗马尼亚、日本、美国、荷兰、爱尔兰等国也开展此项工作。国外针灸工作者多用毫针或电针治疗,日本学者还采用过隔姜灸。取穴以颈肩部穴为主,但也用远道穴和阿是穴。
据国内外资料统计,针灸对本病有效率在90%左右。为了验证疗效,有人以肌电图观察温针对颈椎病的作用,发现随着阳性体征的消失,肌电图静息时的纤颤波、正相波消失,受损神经支配的肌肉肌力恢复正常,运动电位电压亦趋向正常[1],证明效果是确切的。
[/td][/tr][tr][td]【治疗】[/td][/tr][tr][td]
体针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夹脊颈4~7;2、哑1~4、风池、天柱、大椎。
配穴:神经根型加肩井、胛缝、曲池、合谷、后溪、养老;椎动脉型加百会、四神聪、太阳、头维、三阴交、太溪、行间;交感型加百会、四神聪、心俞、肝俞、胆俞、太冲;脊髓型加足三里、太阳、外关、委中、阳陵泉、环跳。
哑1~4位置:哑1与哑2、哑4均位于督脉上,哑1为第2、3颈椎棘突间(哑门下1寸)、哑2为第3、4颈椎棘突间,哑4为第6、7颈椎棘突间(大椎上1寸)。哑3在哑2旁开05.寸(双侧)。
胛缝穴位置:肩胛骨内缘压痛点。
(二)治法
主穴每次选1组,可轮流选用。其中第1组穴,一般取夹脊颈5~6,如颈肩痛麻至腕指,可均取;第2组穴每次仅选哑(1~4)中之1穴,余穴选1~2穴。配穴据不同症型,取2~4穴。
夹脊穴操作:取28~30号1.5~2寸之毫针,向脊椎方向成75度角刺入或旁开夹脊穴成45度角刺入,至针尖有抵触感即退针5分。采用提插结合小幅度捻转,促使针感传导。疼痛重者紧提慢插,肢体麻凉甚者紧插慢提。一般则用平补平泻法。哑1、2、4穴,均为直刺1~2寸,反覆提插不捻转,哑3进针法同夹脊穴。要求取穴准确,得气后轻提插3~5分钟或捣针2~3分钟,要求哑3针感为上肢触电感余穴应达到四肢触电感。针感宜由弱到强,逐步获得,不可乱捣猛刺。如针感不满意,可调整方向,如仍无上述针感,则不必强求。缓慢出针,出针后揉按穴孔片刻。大椎穴,快速进针,缓慢送针至1.5寸深。进针时针尖略朝上,得气后针尖略朝下,然后以拇食指夹持针柄作快速小幅度捻转,使病人有酸麻感循督脉下行,继而改为自上而下有节奏捻转(即拇指向上、食指向下捻针),运针半分钟。退针至皮下,复将针尖指向患侧,提插捻转1分钟,使酸麻达到肩臂,不留针。风池向鼻尖方向进针1.5寸左右,使针感向头颈部放射,天柱穴略向脊椎斜刺,针感向颈部放散为宜,均用平补平泻之法。配穴,进针得气后亦用平补平泻法,其中,胛缝穴进针3~5分,有局部酸胀为宜;养老穴取穴时手掌朝胸前,针尖向内关方向刺入,针感应向肩、肘、腕放射。以上穴位,除不留针者外,均留针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临床痊愈:症状完全消失,颈椎活动度正常,但颈部X片显示退行性病变未见明显改善;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劳累后颈部稍有不适,余同上;有效:临床症状减轻,可做轻工作,余同上;无效:症状、体征均未见改善。
共治1991例。其中1741例,按上述标准评定,临床痊愈778例(44.7%),显效566例(29.6%),有效401例(23.1%),无效46例(2.6%),总有效率为97.4%[2~7]。
另250例,颈肩部疼痛改善率为91.6%,指麻及颈肩关节活动障碍有效率分别为89.5%和94.2%[8]。从总的治疗情况看,以神经根型针刺效果最好,而以脊髓型最差。
电针
(一)取穴
主穴:夹脊颈2~7。
配穴:养老、天柱、大椎、肾俞、大肠俞、曲池、外关、合谷、阳陵泉、秩边。
(二)治法
主穴,根据增生部位,选择相应夹脊穴。配穴,每次取4~5穴。主穴以2寸毫针作45度角向脊椎方向刺入,运针至针感出现传导,配穴进针得气。平补平泻1分钟,然后接通电针仪,负极接主穴,正极接配穴,连续波,频率120~250次/分,电流强度以病人感到舒适为宜,一般在1~1.5毫安。每日1次,每次30分钟,1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4~5天。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168例,部分配合中、西药物,总有效率为93.3~96.4%[9,10]。
拔罐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阿是穴或大椎;2、大杼、风门。
配穴:天宗、肩井、肩贞。
阿是穴位置:颈部压痛点。
(二)治法
主穴第一组为刺络拔罐法,第二组为竹罐法。每次一组,可交替选用。如仅用主穴疗效不显,改用或加用1~2个配穴。
刺络拔罐法操作:可先以铍针刺,直入直出,深至骨膜,出针后有少量血液流出(一般不超过5毫升),亦可以皮肤针局部叩刺至皮肤微出血。针后加火罐,留罐15分钟,去罐后作局部按摩及头部作旋转运动,3~5天1次,3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周。
竹罐法:将大小不同之竹罐在煮沸的药水锅内煮2~3分钟,取出并甩尽药水,然后迅速置于穴位上使吸住皮肤,7~10分钟后取下,以出现瘀斑或充血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日。
药液制备:艾叶、杜仲、防风、麻黄、木瓜、川椒、穿山甲、土鳖虫、羌活、苍术、独活、苏木、红花、桃仁、透骨草、千年健、海桐皮各10克,乳香、没药各5克,布包加水煎煮而成。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300例,结果临床痊愈54例,显效及有效215例,无效31例,总有效率为86。7%[15,16,18]。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新设、阿是穴、大椎、天宗。
配穴:神经根型加天鼎,椎动脉型及交感型加风池。
新设穴位置:风池穴直下方,后发际下1.5寸。
阿是穴位置:颈部压痛点。
(二)治法
药液:混合注射液(丹参注射液2毫升+10%葡萄糖注射液5~10毫升);野木瓜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
主穴每次选1穴,据症选1配穴。阿是穴多在颈椎周围,须仔细探找,如能发现条索状或结节性痛点更佳。在注入药液之前,应略作提插,使得气感明显,天鼎穴应使针感到达病臂及手指为佳,然后缓缓注入,每穴任选上述药液一种,注入1毫升(阿是穴可注入药液2毫升)。隔日1次,12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489例,临床痊愈184例(,显效247例,有效4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97.3%。如把颈椎病分为3期,第1期为颈椎失稳期,第2期为骨赘刺激期,第3期为骨赘压迫期,以第1、2期穴位注射效果最好[11~14,24]。
挑治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即反应点。多出现在颈、背部,为党参花样的皮损改变。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豆粒或花生米粒大,边缘整齐,边的颜色稍深于正常皮肤,且反光弱。以大椎及颈椎增生部位更为多见。
(二)治法
每次选3~4个阿是穴。常规消毒后用2%普鲁卡因局麻,以细三棱针先破表皮,再挑断浅表皮肤纤维丝。挑纤维丝时,针尖宜贴皮平刺,先平行向前滑动,再轻轻把针向上抬起,将纤维丝挑断,挑净。下一次挑时,将上一次挑过露在表皮外的纤维丝头剪去。每隔5天挑治1次,5次为一个疗程。注意每次选挑治点时,其中一定要有一个点在颈椎上。
(三)疗效评价
共治560例,结果临床痊愈504例,显效38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100%[17]。
拔罐加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颈部夹脊穴。
配穴:风池、天宗、肩井、肩Yi、合谷、外关、中渚。
(二)治法
先取主穴,针刺得气后,用架火法或抽吸法拔罐,一般每次取1~2对夹脊穴。另选2~3对配穴针刺,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手法。留罐时间,以局部皮肤红紫为度。留针15分钟。次日,可交叉取2对夹脊穴,分别注入维生素B12250微克/1毫升(每穴0.5毫升)和当归寄生注射液2毫升(每穴1毫升)。上法每日一次,交替进行,两个月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月。
(三)疗效评价
用上述方法治疗312例,结果临床痊愈62例,显效235例,有效3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1%。随访60例,随访期为6月~4年,仅1例复发[19]。
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配穴:风池、肩yi、合谷、曲池、肩Liao。
阿是穴位置:病灶区夹脊穴。
(二)治法
主穴必取,配穴酌加。可采用以下二法照射。
1、氦氖激光照射:用氦氖激光照射器,输出功率25毫瓦,照射距离100厘米,光斑直径2厘米,直接照射阿是穴,配穴则用光纤末端贴近皮肤照射。阿是穴亦可以连接光纤的特别针灸针垂直刺入3~5厘米,至有强烈的胀麻感后,再行照射。阿是穴照射,每次10~15分钟;配穴照射5分钟。
2、二氧化碳激光照射:用二氧化碳治疗机,在与穴区距离25~30厘米处照射,光斑直径4厘米,散焦垂直照射每穴15~20分钟,以有温热感为度。
上述方法均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5~7日。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282例,结果治愈111例,显效112例,有效44例,无效15例,其总有效率94.7%[20~23]。
【主要参考文献】
[1]宋毅勤,等。运用肌电图检验温针夹脊穴对颈椎病的疗效。上海针灸杂志 1983;(2):34。
[2]王国雄。针刺结合手法治疗颈椎病160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 1988;8(6):9。
[3]周志杰,等。哑1~4穴深刺治疗颈椎病1337例。陕西中医1988;9(5):204。
[4]魏 翼。针灸治疗颈椎病36例疗效观察。陕西中医 1988;9(5):204。
[5]张 仁,等。张桐卿老中医得气手法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辽宁中医杂志 1985;(3):28。
[6]赵桂兰。针刺治疗颈椎病52例疗效观察。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1986;(3):34。
[7]吴材林。针刺为主治疗颈椎病136例疗效观察。中国针灸 1988;8(3):19。
[8]周云鹏。针刺治疗颈椎综合徵250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 1986;6(2):14。
[9]林迎春。针刺夹脊配养老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38例。浙江中医杂志1987;22(2):69。
[10]张文明,等。电针治疗颈椎病30例疗效观察。上海针灸杂志 1985;(1):9。
[11]徐恒昭,等。穴注野木瓜治疗颈椎病202例及其对穴温、痛阈的影响。针灸论文摘要选编(中国针灸学会),1987:116,北京。
[12]周济扑。大椎穴水针治疗颈椎病60例。浙江中医杂志 1986;21(7):310。
[13]旷时恩。维生素E穴注配合按摩治疗颈椎综合征。四川中医 1986;21(2):24。
[14]徐明英。穴位注射醋酸确炎舒松A治疗颈椎病70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 1987;7(2):37。
[15]陈英炎,等。铍针输刺拔罐法治疗颈椎综合症100例。云南中医杂志 1984;5(3):34。
[16]张耀巍,等。竹管疗法治疗颈椎病50例初步观察。天津中医 1985;2(3):22。
[17]曹淑润。挑治法治疗颈椎病560例。中国针灸 1991;11(2):5
[18]高 雨。梅花针拔火罐温灸治疗早期颈椎增生150例。针灸学报 1990;6(2):22。
[19]孙丽筠。穴位药物注射与扣针拔罐治疗颈椎综合症312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 1988;8(1):12。
[20]王铁兵,等。He-Ne激光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观察。中华理疗杂志 1989;12(2):89。
[21]迟振荣,等。氦氖激光照射治疗颈椎病。中华理疗杂志 1990;13(1):25。
[22]马士功。CO2激光治疗颈椎病100例。中华理疗杂志 1988;11(2):67。
[23]单秋华。激光针刺颈夹脊穴治疗颈椎病102例疗效观察。中国针灸 1993;13(3):15。
[24]骆仲达。复方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87 例 中国针灸 1997;17(8):41。
[/td][/t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owli5555
|
2015-12-21 23:4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手一抖,钱钱到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hslk4023
|
2018-2-3 09:2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医内科
xenh6343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