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针道天下
›
截瘫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针灸治疗]
截瘫
[复制链接]
954
|
2
|
2010-4-1 03: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tr][td]【概述】[/td][/tr][tr][td] 截瘫,是指脊髓损伤后,受伤平面以下双侧肢体感觉、运动、反射等消失和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丧失的一种病症。其中,上述功能完全丧失者,称完全性截瘫,还有部分功能存在的,称不完全性截瘫。早期为弛缓性瘫痪,约3~4周后,逐渐转为痉挛性瘫痪。截瘫病因与脊髓外伤或本身病变有关。现代西医学除在脊髓损伤的急性期可采用手术治疗外,对本病症尚无理想的方法。本病症是重要的难治病之一。
现代应用针灸治疗截瘫的临床文章,最早发表于1954年[1]。直到60年代,报道仍很少,且多为脊髓结核所致的截瘫病例。从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在我国针灸界曾掀起过一个治疗外伤性截瘫的热潮,各地都作过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并编撰了《外伤性截瘫防治手册》一书。进入80年代,针灸治疗截瘫的工作继续开展,无论在取穴、手法及疗效评价上,都采取了更为客观和科学的态度。
目前,一般主张针灸之前先要解决脊髓损伤后的再生与恢复的条件,亦即解决必要的通路,早期应积极配合手术和闭合复位。在针灸方法上,仍以刺灸法为主,可配合运用芒针、电针、穴位注射等,并内服中、西药物。现在报道的病例,多数是综合治疗的。不少资料表明,针灸等穴位刺激,在一定条件下,对脊髓损伤有一定促进恢复和再生作用,并可在不同程度上恢复其功能障碍。故针灸对本病症的临床价值应予肯定。针灸的有效率约在80%,而基本痊愈率则在15~20%左右。
[/td][/tr][tr][td]【治疗】[/td][/tr][tr][td]
体针加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断面九针穴、伏兔、足三里、阳陵泉、绝骨、解溪;2、肾俞、次髎、血海、三阴交、髀关。
配穴:调理二便加气海、中极、秩边、天枢、上 、中 、下 。
断面九针穴位置:上穴为损伤平面上一个棘突,下穴为腰椎5(L5)棘突,中穴为上下穴连线之中点,加上、中、下三穴之两旁夹脊穴,共为九穴。
(二)治法
药液:红花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混合注射液(维生素B1100毫克/2毫升加维生素B12100微克/毫升)。
每次主穴两组分别取2~5穴。配穴据症取2~3穴。主穴第一组为毫针刺,第二组为穴位注射。血用穴则可针刺与穴注交替。毫针刺法:要求深刺,针深1~3寸,用较大幅度提插捻转,中强刺激强度,使背部穴针感传向麻痹平面以下,腿部穴尽量激发针感。血用穴可用中弱刺激,但要求任脉穴针感传至阴部,秩边斜向内刺,使针感传至小腹,天枢穴传至腹股沟。针刺每日1次,每次留针1小时。
穴位注射法:上述药液任选1种,亦可交替选用。上下各取1~2穴,用5号齿科针头,深刺并作反复提插后,以较快速度推入药液,每穴1~2毫升。隔日1次,穴位交替轮用。
体针10次为一疗程,穴位注射5次为一疗程,隔3~5天后继续下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疗效评判标准:基本痊愈:能独立行走,近似随意膀胱;显效:扶拐行走,反射性膀胱;有效:拄拐代偿行走,膀胱括约肌功能部分恢复。
共治疗578例,基本痊愈55例(9.5%);显效及有效439例(76.0%),无效84例(14.5%),总有效率为85.5%[2~4]。
体针
(一)取穴
主穴:损伤平面上(1~2个棘突)和下(1~2个棘突)的督脉穴和夹脊穴,膈俞。
配穴:分4组。1、关元、中极、天枢;2、秩边、殷门、委中、昆仑;3、髀关、伏兔、足三里、冲阳;4、环跳、阳陵泉、绝骨、丘墟。
(二)治法
主穴每次均取,配穴第一组每次取2~3穴,余每次取一组。督脉穴刺法:左手食指和中指固定所要针刺穴位的上、下两个棘突点间的皮肤,右手持针,针尖垂直刺入,缓慢均匀提插,以测知针尖所遇之阻力,并体会指下感觉。如因骨折或脱位使棘突间发生改变时,可按照损伤平面上下选取督脉穴的原则,加用其他督脉穴。进针深度一般为1.5~2.5寸,当手下感到弹性阻力(为刺中黄韧带),局部胀、重、酸感时,仍可继续针刺。一旦指下有空虚感,且病人自觉针感向双侧下肢或会阴部放射,则不得深刺,稍将针外提。施平补平泻手法。配穴,应尽量使之得气,施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4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三)疗效评价
共治623例,用类似上述标准评定,基本痊愈106例(17.1%),显效165例(26.5%);有效260例(41.8%),无效91例(14.6%),总有效率为85.4%[5~7]。
电针
(一)取穴
主穴:扶突(臂从神经)、曲池(挠神经)、冲门(股神经)、阳陵泉(腓总神经)、腰俞(马尾神经)、阿是穴。
配穴:中极、关元、会阴。
阿是穴位置:脊柱正中线,损伤平面两端棘突间。
(二)治法
本法主要是通过刺激神经干的方法进行治疗。针刺时务求刺中神经干。主穴可根据瘫痪部位选取,阿是穴每次均取。大小便障碍者加取2~3个配穴。具体刺法如下:扶突穴针刺2~3厘米,使上肢有触电感,由池深刺3~4厘米,使前臂有触电感。以上两穴为上肢亦瘫痪者选用。下肢截瘫用下述穴:冲门,刺入2~3厘米,肌四头肌出现收缩;阳陵泉进针2~3厘米,小腿外侧有触电感;腰俞,针尖向上,在骶椎与尾椎间向上深刺入6~8厘米,针感放射至会阴;阿是穴由上、下棘突间刺入,深约4~6厘米,法同体针部分所述。配穴,任脉穴针感向会阴放射,天枢穴传至腹股沟。然后均通以电针,电针时,正脉冲不小于25V,负脉冲不小于45V,用连续脉冲波,每次通电5~10分钟,每日2次(背部和腹部穴各1次),每周12次,3个月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疗效评判标准:基愈:能单独行走,肌力恢复在Ⅳ级以上,生活自理,大小便基本自控;显效:治疗前卧床或靠轮椅,治疗后能扶单拐或双拐行走1千米以上,肌力Ⅱ级或Ⅲ级,大小便控制1~2分钟;有效肌力提高1~2级,运动、感觉、大便均有好转;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共治疗71例,结果痊愈7例(9.9%),显效19例(268.%),有效36例(50.7%),无效9例(12.7%),总有效率为87.3%[8]。
综合法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百会、前顶、夹脊(从受伤脊柱上2椎体至第5骶椎,旁开2寸)、环跳、肾俞、承扶、殷门、承山、昆仑;2、百会、前顶、肩 、曲池、外关、合谷、大肠俞、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八风。
配穴:小便失禁加关元、气海、八髎,大便失禁加天枢、支沟。
(二)治法
以电针为主,每次取主穴一组,据症加配穴,分别在头部、四肢、背部穴通连续波,频率60~80次/分,刺激量以可耐受为度。留针30分钟。灸法:电针腹部时取关元、气海;针背部时取肾俞、大肠俞。在电针留针时用灸盒施灸30分钟,以局部潮红为度。穴位注射:腰及下肢穴,每次取3~4穴,交替应用。药物为维生素B1、B12以及硝酸一叶荻碱,每穴0.5毫升。以上方法均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3日。
(三)疗效评价
共治37例,基愈5例,有效28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89.2%[9]。
【主要参考文献】
[1]徐春为。脊椎结核病所引起截瘫的针灸治疗。北京中医 1954;(9):22。
[2]郑宗昌。针刺加水针治疗外伤性瘫痪——附72例疗效分析。新中医 1982;(7):32。
[3]李观荣,等。针刺治疗外伤性截瘫124例疗效观察。中医杂志 1985;26(12):34。
[4]李希贤。针刺治疗外伤性截瘫八例疗效观察。中国针灸 1986;6(6):封4。
[5]钮韵铎。针灸治疗外伤性瘫痪500例疗效观察。北京医学 1980;2(4):225。
[6]陈志华。外伤性截瘫的针刺体会,针灸论文摘要选编(中国针灸学会),1987:39,北京。
[7]天津市中心医院针灸科截瘫小组,等。100例外伤性截瘫的针刺治疗与体会,全国针灸针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一),1979:57,北京。
[8]赵吉民,等。电针神经干治疗截瘫71例分析。中国针灸 1989;8(5):13。
[9]郁美娟,等。电针为主治疗外伤性截瘫37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 1992;12(4):9。
[/td][/t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wjdz1160
|
2014-8-9 09:5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撸一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改英雅
|
2016-6-29 21: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是女人对商场的爱,才使商场变得越来越精彩。女人是商场的救星,每个商场的门口都应该用最大的字留:感谢女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药方剂
尊生保健
美容之声
中医妇科
lgog4694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