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针道天下
›
针刺头穴治疗中风后遗症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针灸治疗]
针刺头穴治疗中风后遗症
[复制链接]
1024
|
2
|
2008-10-10 11:35:4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张老治疗中风后遗症,以针刺患侧大脑头皮运动及感觉区为主,以整体辨证为原则,结合局部与循经辨证进行取穴:头皮针运动区(即顶颞前斜线)位于头部侧面,头顶至头颞部,自前神聪穴起至悬厘穴的连线,将全穴线分为5等分(上1/5主下肢瘫痪、中2/5主上肢瘫痪、下1/5主面瘫),张老一般选取上1/5和中2/5两段运动线区;头皮针感觉区(即顶颞后斜线)在头部侧面,头顶至头颞部,位于运动区之后,与之相距1.5寸,自百会穴起至曲鬓穴的连线,亦将全穴线分为5等分(上1/5主下肢感觉异常、中2/5主上肢感觉异常、下1/5主面部感觉异常),张老一般选取上1/5和中2/5两段感觉线区。据上运动障碍取运动区,感觉障碍取感觉区,同时患运动及感觉障碍,则取运动及感觉区。具体操作方法:常规消毒,暴露头皮,分开相应局部头发,取0.30×40mm的毫针快速平刺入头皮下,沿皮下推进至帽状腱膜下层,当刺手的指下感到不松不紧而有吸针感时,然后用右手快速捻转2分钟,捻转速度为150~250次/分钟,并用另一手同时循揉头皮运动及感觉区的周围经络区,以促使气至病所,留针期间行针1~3次,同时让患者主动运动患肢及主动感知患侧躯体,以加强针刺得气感与临床疗效。体针一般取百会、廉泉、天突及患侧肩髃、肩髎、曲池、合谷、环跳、风市、阳陵泉、太溪、昆仑、太冲等。体针各穴行平补平泻,一般留针30分钟。针刺一般隔日1次,1个月为1疗程,中间休息1周再继续治疗。
张老认为导致中风的主要病因是风、痰、瘀等内生之邪。其病机是肝肾阴亏,水不涵木,肝风妄动;饮食不节,恣食厚味,痰浊内生,上扰清窍;气机失调,气滞而血运不畅,或气虚推动无力,日久血瘀,痹阻脑络。该病起病急、临床症状多样、病情变化迅速,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等为主症。头皮运动区贯穿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具有疏经通络、醒脑开窍、益气活血、温经化瘀的功效,主治运动功能障碍病证;头皮感觉区亦贯穿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具有调神通络、理气养血、驱风祛痰的功效,主治感觉功能障碍病证。两区结合针刺可迅速提高中风偏瘫患者的肢体肌力,改善肌张力,促使患者肢体运动及感觉障碍的康复。结合体针要穴:百会醒脑开窍,助阳行血;廉泉、天突化瘀开窍,清热豁痰;肩髃、肩髎、曲池、合谷疏通上肢经络,调气理血;环跳、风市、阳陵泉、昆仑温通下肢经络,疏调经筋,活血化瘀;太溪、太冲补益肝肾,扶正除瘀。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针刺治疗中风偏瘫,在于充分调动了病人的自身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的调节功能,增强了脑细胞的代谢,促进了周身及脑血液的循环。张老的针灸临床经验进一步证实了针灸治疗的科学性,同时也显示针灸治疗中风偏瘫有极大的优越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cvxdo
|
2014-6-22 11:4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和谐社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wgqm9685
|
2016-5-13 16: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觉醒来,天都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药方剂
尊生保健
中医妇科
美容之声
wjdz1160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