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名人与萝卜结缘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名人与萝卜结缘
[复制链接]
334
|
2
|
2010-1-21 07: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萝卜味甜、脆嫩、汁多,“熟食甘似芋,生荐脆如梨”,其效用不亚于人参,故有“十月萝卜赛人参”之说。古往今来,有不少名人也都与萝卜结缘。
据传,1300多年以前,武则天称帝时,华夏很少战争,加之她娴熟政治,治国有方,天下太平,常有“麦生三头,谷长双穗”之说。一年秋天,洛阳东关菜地长出一颗特大萝卜,大约三尺,上青下白,农民视为奇物,把它进贡宫延。女皇见了,圣心大悦,传旨厨师做菜。厨师深知,用萝卜做不出什么好菜,慑于女皇威严,只得从命。厨师们苦思一番,使出百般技艺,对萝卜进行了多道精细加工,切成均匀细丝,并配以山珍海味,制成羹汤。女皇一吃。鲜美可口,味道独特,大有燕窝风味,遂赐名“假燕窝”。从此,王公大臣、皇亲国戚设宴均用萝卜为料,“假燕窝”登上了大雅之堂。
清代慈禧太后是一位奢侈的“美食家”,偶览《御香缥缈录》,得知她在遍尝奇珍异味的菜谱中也有普通的萝卜,书中写道:“萝卜这样东西,原是没有资格可以混入御膳中来的……后来不知怎样,竟为太后自己想了起来,她就吩咐监管御膳房的太监去弄些未尝新。”其实,有时离了萝卜是不成席的。
清代著名植物学家吴其浚在《植物名实考》中,极其生动地描绘过北京“心里美”萝卜的特点,说“冬飚撼壁,围炉永夜,煤焰触窗,口鼻炱黑。忽闻门外有‘萝卜赛梨’者,无论贫富髦雅,奔走购之,唯恐其越街过巷也。”他在北京为官时,晚上总要出来挑选些萝卜回去,他对“心里美”萝卜的评价是:“琼瑶一片,嚼如冷雪,齿鸣未已,众热俱平。”
艺术大师丰子恺不追求精心制作的名贵菜肴,而对于常见的青菜萝卜,粗茶淡饭之类却饶有兴味。有一次吃萝卜,他跟子女们讲了萝卜的许多好处:富于营养,且可药用,能防病,并引用一句谚语:“萝卜出了地,郎中没生意”。
北京老作家兼美食家汪曾棋会制作不少家常酒菜,如“扦瓜皮”、“松花蛋拌豆腐”,还有“拌箩卜丝”。他用南方的小红水萝卜(又名“扬花萝卜”)连皮切成细丝,加糖后略腌即可装盘,然后浇以酱油、香油和醋。他认为若与少量海蜇皮丝同拌则尤佳。
苏州有种萝卜经盐渍后叫“春不老”。“春不老”脆嫩香美,淡淡的咸味透出丝丝的甜味和鲜味,是寺僧们用来敬客佐茶的极佳茶点。当代文学家邓拓当年去苏州灵岩山游览时,寺中的高僧妙真大和尚曾用“春不老”敬客,邓拓品尝后赞不绝口,若干年后仍不忘记,后来邓拓先生将它写进了著名的《燕山夜话》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zmeyb
|
2014-6-13 19: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illumouth
|
2017-4-24 03:30:47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挑熟女,裙子好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尊生保健
zglv5217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