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 中医看肾囊肿

[复制链接]
查看919 | 回复2 | 2011-4-24 02:4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肾脏囊肿性疾病包括一组可在肾脏不同部位出现的单个或多个囊肿性疾病。多为先天性,可发于单侧或双侧。多见于35-45岁。主要表现腹胀、腹痛(运动时加剧,平卧后减轻)、腹部肿块、高血压、血尿、贫血,少数有红细胞增多症,50%患有伴有肝囊肿,胰、肺,脾、骨骼,睾丸、卵巢、甲状腺亦可有囊肿,少数可有颅内小动脉瘤。多数患者并发肾脏感染和结石。晚期者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若是婴儿型常合并其他畸形,多在出生数周至1月内死亡。
  现代医学对本病病因至今不明,约半数有家族史,在成人型为显性遗传,而婴儿型为隐性遗传。
  本病的诊断主要根据有家族史,中年人有腰腹疼痛或绞痛,伴血尿,或原因不明的肾功能衰竭而贫血相对不明显。检查肾脏明显肿大者。腹部X片可见肾脏不规则增大的轮廓。静脉肾孟造影显示肾孟被拉长,肾盏变平或呈半月状。超声波检查可发现积液的囊腔并了解其体积之大小。
  现代医学对本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积极处理并发症(尿路感染、结石、梗阻者),避免尿路刨伤性检查。近年来有人报道对孤立性大囊腔可注射无水酒精作封闭疗法。对晚期病例引起的尿毒症有时作肾移植,或慢性透析。
  本病在中医学中可属“症积”、“痞块”、“腹痛”、“尿白”和“肝阳”等范畴。《灵枢·本脏第四十七》有“肾大则善病腰痛不可俯仰,易伤于邪”之说。先天禀赋不足,肾气衰微,作强失职,恶血内阻,渐成囊状,病延日久,肾气衰于下,肝阳亢于上,湿浊停于中焦,尿少泛恶,浮肿头痛诸症丛生,终至危境而告终。
  [临床疗效]采用纯中药治疗本病15例,服用中药3个月后,全部好转。尿常规:治疗前9例异常,治疗后恢复正常5例,改善4例;血压:治疗前高血压9例,治疗后4例,5例好转;非蛋白氮:治疗前高于正常者6例,治疗后均有好转。
pletchernhf | 2015-3-29 19:0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空一起交流一下
lwsyp | 2017-11-20 01:2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找到好贴不容易,我顶你了,谢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