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走进中医
›
三中医辨证整治观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辨证论治]
三中医辨证整治观
[复制链接]
985
|
2
|
2013-12-10 02: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三名中医的辨证整治观
因为1988年上海爆发甲肝,2003年全国爆发SARS,中医终于重新成为参与防疫治疫体系的不可或缺的力量,这使得中医得以重新走进流行病防疫大门。在这种防治体系中,中医的辨证整治的作用正在重新被认识:它针对人和微生物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强调调动人体免疫自身的功能,顺势而为,以正祛邪。
主笔◎朱文轶
刘清泉现在是中医流行病领域的活跃人物。这位富有影响力的青年中医供职于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的北京东直门医院。2003年SARS爆发后期,他作为卫生部专家组里的中医代表,开始参与对这种陌生病症的讨论和研究。在今年5月11日卫生部派往四川的甲型流感专家组中,他是唯一一名中医专家。
流行病防疫的大门似乎再一次向中医开放了。在SARS之前,中医几乎被完全被杜绝在外,除了零散的个别介入,现行防疫体制将中医排斥在外。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华医学会委员何裕民1988年曾参与上海甲肝大流行防控,他回忆说,那场3个月席卷上海、感染者接近30万人的疫情因为来势过猛,击破了建国后尚未经过大疫考验的城市防疫系统。也是那个时候,中医被再次捡了起来。
“当时上海市政府已经手忙脚乱了,没法隔离,几十万人,范围太广了。药都没有了,包括锤盆草、板蓝根,根本调不到。”何裕民对本刊这样回忆,“所有学校的教室操场就清理出来,还有很多孩子没地方住,就隔离在家里。”何裕民说,他负责的面积约1.2平方公里的金陵街道,居住着超过10万的人口,几乎是国内人口密度最高的街区,“我们几个年轻中医,还有刚毕业的学生,就两辆自行车。居委会把发烧孩子的名单报到卫生院,我们就拿着名单挨家挨户去找,找到以后有情况就开个方”。
“就是用辨证论治的办法,根据不同的具体症状,有的是湿热,有的是风热,对症下药,一般两三天大便一通,再过三四天黄疸就下来了。至少,在我负责的这个街区,疫情被控制下来了。”何裕民说。
但年轻中医的成就感并未因此得以延续,“甲肝大流行”成为进一步强化以西医为主导的防疫体系的驱动力。刘清泉对本刊说,“传染病医院的成立,《传染病法》的出台,所有传染病都到传染病医院去治了,中医很少再有接触这些病例的机会。这样,中医对传染病、流行病的治疗渐渐失去阵地”。
<p> 何裕民告诉本刊:“‘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是中医内科两个大的类型,随着‘大门’关闭,中医更多把精力从前者转向了后者。”“这等于是从主战场撤出了。”北京东直门医院另一位中医姜良铎对本刊说,“要知道,历史上中医本身就是在和瘟疫较量的过程中产生的,几乎没有一位中医大师不是‘热病专家’。”姜良铎从1968年当赤脚医生时就开始接触传染病,他的专业就是中医传染病学,是国内第一位中医温病学硕士和热病学博士,他在“外感热病”领域久负盛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cbz123
|
2016-3-22 14:44: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在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druii
|
2018-10-6 19:4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只要在楼主的带领下,论坛就有希望了。我的内心再一次沸腾了,我胸腔里的血再一次燃烧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尊生保健
中西结合
美容之声
中药方剂
lgog4694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