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走进中医
›
中医辨证施治胃痞与呕吐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辨证论治]
中医辨证施治胃痞与呕吐
[复制链接]
1120
|
2
|
2012-3-5 22: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问:我妈66岁,年头做全身检查时被发现肺部左下部有扩张和积液现象。上个月动了手术切除受损细胞,现在身体还是很虚弱,尤其是胃口很不好,还有呕吐现象。请问中医有何调理方法?
答:根据你母亲的病史和症状,莱佛士中医的段茜梅医师认为她的病属于中医的“胃痞”和“呕吐”症。
“胃痞”是指胃脘部痞闷满胀不舒的一种自觉症状,一般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胃中之物从口吐出的一种病症。
中医认为,导致这些病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感受外邪,如暑、湿、寒、热等外界不正常的气候。
2、饮食所伤,如暴饮暴食、过食肥甘、温凉失宜、饮食不洁之物等。
3、情志失调,如烦恼郁怒、忧郁思虑、精神紧张。
4、脏腑虚弱,多见于脾胃虚弱或脾肾阳虚。多因长期饮食不节,饥饱失调,或劳倦内伤,或久病之后,或素体不足,或年老体弱所致。
采取辨证施治
段茜梅医师说,中医治病是根据病人的不同症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即辨证施治。不论是胃脘部痞闷满胀不舒,还是腹痛、呕吐、泄泻:
如果兼见有发热、恶寒、头身痛等,多属外邪所致。用解表疏邪的方法, 药用藿香、紫苏叶、大腹皮及半夏等。
如果兼见有嗳腐酸臭,不思饮食或吐泻后反觉舒适,舌苔厚腻,多属饮食积滞。用消食化滞的方法,可用半夏、陈皮、山楂与神曲等。
如果有胸胁胀满,烦闷不舒,嗳气频作,饮食减少,每因情绪波动或精神紧张而症状加重,脉弦等,多属于肝郁气滞。应疏肝解郁理气,可用半夏,柴胡、黄芩及枳壳等。
如果兼见有胸闷,头身重,口中粘腻,不思饮食,痰多,舌苔腻等,多属于痰湿内阻。用除湿化痰的方法,木香、砂仁、党参、茯苓、半夏,以及陈皮等。
如果兼见有病情时轻时重,食欲不振,面色少华或面色萎黄,倦怠乏力,口淡不渴,脉弱等,多属于脾胃虚弱。用健脾益气的方法,可用黄芪、党参、当归、白术等。
如果兼见有脘腹冷痛,喜温喜按,四肢不温,食少乏力,腰膝酸软或见下肢浮肿,脉细弱等,多属于脾肾阳虚。可用附子、肉桂、熟地黄、山茱萸与山药等。
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p> 段茜梅医师说,平时应随气候变化注意增减衣服,居处冷暖适宜,避免风寒暑湿等外邪的侵袭;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一日三餐要有规律,不暴饮暴食,不饮生水,宜食清淡,忌食生冷、辛辣、香燥之品,忌烈性酒和过量饮酒。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注意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等,这样才能预防消化不良等病的发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何知叫
|
2015-5-15 13: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竞争才有进步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lgog4694
|
2018-1-1 05:49:14
|
显示全部楼层
砍头算什么,脑袋掉了不过碗大的疤,18年后老子又是一条僵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美容之声
天气不错pga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