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走进中医
›
小儿慢惊风 辨证论治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辨证论治]
小儿慢惊风 辨证论治
[复制链接]
881
|
2
|
2011-1-25 01:54:4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1.土虚木亢
【证候】 形神疲惫,面色萎黄,嗜睡露睛,四肢不温,足跗及面部轻度浮肿,神志不清,阵阵抽搐,大便稀薄,色带青绿,时有肠鸣,舌淡苔白,脉细弱。
【辨证】 久泻伤阳,脾阳伤则形神疲惫,面色萎黄;阳衰则寒湿内生,故大便稀薄,色见青绿,腹中鸣响,甚则肢冷浮肿;土弱木乘,木旺化风,故时作抽搐,嗜睡露睛。舌淡苔白,脉细弱为脾阳虚弱之象。
【治法】 温运脾阳,扶土抑木。
【主方】 缓肝理脾汤加减。
【处方举例】 党参12g,茯苓15g,白术lOg,山药lOg,扁豆lOg,煨姜3g,桂枝lOg,6,白芍12g,钩藤15g,炙甘草6g。(以3岁为例)
2.脾肾阳虚
【证候】,面色苍白或灰滞,囟门低陷,精神极度萎顿,沉睡昏迷,口鼻气冷,额汗涔涔,四肢厥冷,手足蠕蠕震颤,大便澄澈清冷,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辨证】 脾肾阳虚,寒水上泛,则面色苍白或灰滞,囟门低陷,精神极度萎顿;阳气不运,阴寒内盛,,故口鼻气冷,四肢厥冷,额汗涔涔,大便澄澈清冷,甚至沉睡昏迷,阳气衰微,虚极生风,则手足蠕蠕震颤。舌淡畜白,脉沉细无力为脾肾阳衰之象。此证即所谓“纯阴无阳”的慢脾风证。其实质是阴盛阳衰,属于慢惊风后期,气阳衰竭的危重阶段。
【治法】 温补脾肾,回阳救逆。
【主方】 固真汤合逐寒荡惊汤加减。
【处方举例】 党参12g,黄芪15g,白术12g,茯苓15g,炮附子9g,肉桂9g,川椒5g,炮姜5g,灶心土30g,炙甘草6g。(以3岁为例)
3.阴虚风动
【证候】 虚烦疲惫,面色潮红、低热消瘦、震颤瘛疚,或肢体拘挛,手足心热,大便干结,舌光无苔,质绛少津,脉细数。
【辨证】 肝肾之阴亏损,阴虚生内热,则虚烦疲惫,面色潮红,低热消瘦,手足心热,大便干结;水不涵木,筋脉失养,则震颤瘛疚,肢体拘挛。舌红绛,无苔少津,脉细数为肝肾阴虚之象。
【治法】 育阴潜阳,滋水涵木。
【主方】 大定风珠加减。
【处方举例】 阿胶(烊化)lOg,地黄12g,石斛lOg,麦冬IOg,龟甲(先煎)lOg,鳖甲(先煎)lOg,生牡蛎15g,鸡子黄2个。(以3岁为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loavpca99
|
2015-3-11 07: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人,此事必有蹊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hslk4023
|
2017-11-3 22:28:32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当不错,感谢无私分享精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医内科
会员之家
肝病治疗中心
ihzwt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