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 张学文医案——颅脑水瘀,脑络瘀阻

[复制链接]
查看739 | 回复2 | 2010-9-20 14: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陈某,男,1岁10个月。
【初诊日期】  1987年7月13日。
【现病史】  头颅膨大,头皮肿亮,青筋暴露,未长头发1年余,右眼流泪,口角流涎,语迟,1岁4个月时才会说个别单字,患儿顺产,产后一直正常,从3个月时头颅逐渐增大,帽子1周得放大1次,1个月之内增大很明显,以后逐渐稳定。曾在西安某医院拍X线片,诊断为“脑积水”未予治疗。
【查体】  头大光亮,青筋暴露,未长头发、神情呆滞,头围53cm,舌体紫黯略胖,指纹青紫。
【诊断】    脑积水(中医:解颅)。
【辨证】  颅脑水瘀,脑络瘀阻。
【治法】  活血利水,祛瘀通窍。
;【方药】  通窍活血利水汤。丹参、川芎、赤芍各5g,川牛膝、车前子各6g,白茅根lOg,葱白2寸,生姜2片,大枣3枚。以上药共水煎,黄酒15g进服,麝香O.lg冲服,日1剂。丹参注射液4ml,肌内注射,每日1次,共10日。
服药20余剂,右眼流泪,口角流涎减轻,说话较前清楚,头围52cm。又用原方加减服用20余剂。
三诊(1 988年2月18日):患儿病情大减,头未再大,囟门原缝隙至额上,,现已合至上星穴,头围48cm,走路平稳,可以自己跑玩,身高又长了5cm,智力与同龄儿相同,但仍胆小,纹淡,舌质舌苔正常,身上发痒,用初诊方去红花、生地黄,加寄生6g,泽泻、地肤子、白蒺藜各6g,另将原方药量稍加,5g者改为6g,3g者改为5g。服药15剂,患儿基本正常。
1989年5月1日随访:患儿语言、表情、活动、饮食、二便均正常,唯囟门约有指甲大小未长合,脉沉,舌正常,身略痒,拟补益气血,益肾利水之剂善后,培肾固本。
[选自华荣,孙景波.张学文教授治疗小儿脑积水的经验.陕西中医,1991,12(8):338-339]
loavpca99 | 2015-2-26 05: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人,此事必有蹊跷!
小李飞刀 | 2017-10-20 00: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难度,呵呵, 你自己看着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