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辨证] 夏季热辨病思维

[复制链接]
查看866 | 回复2 | 2008-2-28 12: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诊断要点
①发热:大多数病儿表现为盛夏时节渐起发热,体温在38~40℃。持续不退,天气越热,体温越高。发热期可长达1-3个月,待气候凉爽时自然下降。
②多饮多尿:病儿口渴多饮,尿亦频繁、清长。
③少汗或无汗:大多不出汗,仅有时在起病时头部稍有汗出。
④其他情况:病哲泽时一般情况良好,不显病容,或偶有感冒症状,但多不严重,发热持续不退时可见食欲减退,面色苍白,形体消瘦,倦怠乏力,烦躁不安。
⑤病程:多数历时1-2个月,亦可长达3-4个月,直至秋凉后发热及其他症状逐渐消退。
⑥实验室检查:血象除部分患儿周围血淋巴细胞百分数增高外,实验室检查多在正常范围。
(2)鉴别诊断
①疰夏:也是季节性疾病。病始春末夏初,秋凉后才逐渐好转,病因为禀赋不足,脾胃薄弱,暑湿内蕴,主要表现为全身倦怠,食欲不振,大便不调,或伴发热,有类似夏季热的表现,但无口渴多饮、多尿、汗闭等证,故不难与夏季热鉴别。
②暑邪感冒:主症为发热(与夏季热同),咽角、鼻塞、咳嗽,无口渴多饮、少尿。
2.辨证思维
(1)辨证型。暑伤肺胃:发热持续不退,气温愈高发热愈盛,伴烦躁不安。上盛下虚:身热不扬,朝盛暮衰,伴倦怠思睡、下肢欠温。
(2)辨虚实。实证:发热、口渴、纳食如常。虚证:发热、口渴多饮、纳呆食少、倦怠、尿清长。   


)辨证论治
1.暑伤肺胃
【证候】  发热持续不退,热势多午后升高,稽留不退,气温愈高,发热亦愈高,口渴引饮,头额较热,皮肤干燥灼热,无汗或少汗,小便频数而清长,精神烦躁,口唇干燥,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辨证】  暑伤肺胃,气阴亏损。患儿禀赋不足,冒受暑气,蕴于肺胃,灼伤阴津,津亏而内热炽盛,故长期发热不退,口渴喜饮;暑热愈盛,熏蒸愈热,热淫于内,故发热愈高,精神烦躁;肺津伤则化源不足,水液无以敷布,故头额、肌肤灼热,无汗或少汗;暑伤气,虽频频渴饮,而气不化水下趋膀胱,出现尿多清长;肺胃阴津被灼而损耗,故皮肤、口唇干燥。舌苔薄黄,脉数,为暑气所伤之证。
【治法】  清热解暑,养阴生津。
【主方】  王氏清暑益气汤加减。
处方举例】  西瓜翠衣1Og,荷梗1,g,西洋参5g,麦冬5g,石斛5g,黄连3g,知母5g,竹叶1Og,甘草3g。(以2岁为例)
2.上盛下虚
【证候】  精神委靡或虚烦不安,面色苍白,下肢清冷,食欲不振,小便澄清,频数无度,大便稀溏,身热不退,朝盛暮衰,口渴多饮,舌淡苔責,脉细数无力。
【辨证】  热淫于上,阳虚于下。本证多见于体禀虚弱,病势缠绵的后期,虚实并见,虚多于实。命门二衰,不能温煦脾土,故临床出现面色苍白,精神委靡,食欲减退,大便稀溏,下肢清冷,小便澄清如水等一系列脾胃阳气不足的征象。暑气为患,阴液必耗,阴虚火旺,故发热不退,朝盛暮衰,口渴多饮;命火虽属肾阳,而寓于肾阴之中,肾又称水火之脏,水不济火,则阳易浮越,故可见虚烦不宁等上盛下虚证;舌淡苔黄,脉细数无力则为寒热夹杂、虚实并见之象。
【治法】  温补肾阳,清热护阴。
【主方】  温下清上汤加减。
【处方举例】  制附子5g,黄连2g,龙齿lOg,磁石lOg,补骨脂5g,菟丝子5g,覆盆子5g,桑螵蛸5g,益智仁5g,石斛5g,海蛤粉5g。(以2岁为例)
affestcic | 2014-11-4 00:4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喜欢看如这样有用的好帖。
loavpca99 | 2016-10-21 16: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  这个效果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