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走进中医
›
黄疸中医论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脏腑辨证]
黄疸中医论
[复制链接]
951
|
2
|
2012-3-29 08: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黄疸是由湿热郁蒸,血热停瘀影响于肝胆,而使胆汁逆人血中,发为遍体黄染。就其致病原因,约可分为脾胃影响肝胆及肝胆自病两种。前者由湿热郁蒸而起,多由饮食不洁,或脾虚积湿所造成,而后者则多为血热或停瘀, 由多种内外因素,伤害到肝藏之血所引起。 中医根据黄疸的临床表现,将其概括成为阳黄、急黄、阴黄三型。一般阳黄以皮肤色黄如橘子色为特点,其产生原因,主要由于脾胃湿热郁蒸影响肝胆,使胆汁逆人血中,溢出皮肤,故其治疗首当清除湿热,祛湿常选茵陈、苍术、厚朴、半夏、茯苓、猪苓、泽泻、白术、薏苡仁、滑石、藿香、蚕沙、车前子、金钱草等,清热常用栀子、黄柏、黄芩、大黄、连翘、大青叶、柴胡、淡豆豉等。
急黄以起病急骤、黄深而有赤色为主症,主要由于热毒入血,影响肝胆,因而发为黄疸。严重的可以见到血热、失血及神昏。治疗时主以凉血祛瘀,常用药如犀角(用水牛角代替)、人工牛黄、生地黄、牡丹皮、赤芍、玄参、天冬、何首乌、赤小豆、当归、白茅根、藕节、大蓟、小蓟等。神昏则取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等。其他如利湿退黄之茵陈,,亦可适当加入,并有时因气热极盛而用三黄、栀子等。
阴黄之黄色暗晦,常如烟熏。其产生原因,多由寒湿中阻,或为阳黄日久,湿热化寒而转为寒湿,使脾阳受损,发为阴黄。故对阴黄的治疗,一般宜温化寒湿,以畅脾阳,常用药如茵陈、附子、干姜、白术、茯苓、泽泻、厚朴、草豆蔻、陈皮、半夏等。为了调整脾胃与肝胆的关系,有时柴月、芍药、当归、郁金、丹参、川棟子等亦可参合使用。若寒湿严重,影响了脾的消化,还可加入山楂、麦芽、神曲、莱菔子、鸡内金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vsha2110
|
2015-5-19 13:25:25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支持一下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班姊陵
|
2018-1-7 01: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想到,没想到,今天可以再睹楼主的风范,我激动得忍不住就在屏幕前流下了眼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美容之声
dbwqmqdf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