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辨证] 六经辨证

[复制链接]
查看904 | 回复2 | 2011-1-30 13: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是怎样通过六经来辨证的」
    六经辨证是《伤寒论》的辨证纲领。《伤寒论》包括多种热性病。书中除将一些病证的表现归纳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六种类型,并以此进行辨证外,又说明了有关病证的传变关系。此外,它还用八纲分析病情,如认为六经中的三阳证多属热证、实证的阳性病证;三阴证多为寒证、虚证的阴性病证。六经与八纲的相互配合,不仅扩大了六经的适应范围,也在辨证用药上有了较明确的准则。那么,中医是怎样通过六经来辨证的呢?
    「太阳证」
    太阳证可分为经证、腑证两种。
    (1)太阳经证的主要证候:如为太阳中风证,则有头痛、发热、出汗、恶风,脉浮缓等表现;若病人恶寒发热、头身痛、骨节疼痛、腰痛、无汗或有咳喘、脉浮紧,则为太阳伤寒证。
    (2)太阳腑证的主要证候:
     ①蓄水证:发热、汗出,烦渴或渴欲饮水、进水则呕,小便不通畅,脉浮。
     ②蓄血证:下腹硬满或急起板结,情绪躁动如要发狂,小便通畅。
    「阳明证」
    阳明证也可分为经证、腑证两种。
    (1)阳明经证的主要证候:身热、出汗,口渴喜喝水,心烦,苔黄而干燥,脉洪大。
    (2)阴明腑证的主要证候;身热,日晡(午后)潮热,汗出连绵,便秘,腹胀满,疼痛拒按,烦躁,或胡言乱语,甚则神志不清,精神恍惚,苔黄燥,脉实有力。
    「少阳证」
    少阳证主要表现为寒热往来,胸胁胀满,不思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喉干,眼花,舌苔白滑,脉多弦象。
    「太阴证」
    太阴证主要表现为腹胀满,呕吐,食欲不好,腹泻时疼痛,受热或触按时则感舒适,口不渴,舌淡红,苔白,脉迟或缓。
    「少阴证」
    少阴证主要表现因寒化与热化而有不同。
    (一)寒化证(向寒证转化):恶寒,不发热、身倦,想睡,手足清冷,小便清长通畅,口不渴,腹痛,四肢沉重疼痛,脉微细或沉。
    (二)热化证(向热证转化):心烦、失眠,脉沉细数。
    「厥阴证」
    厥阴证主要表现为手足清冷,消渴,气往上窜,心中发热而痛,虽饥而不欲食,腹冷腹泻,呕吐,甚或呕出蛔虫。
    以上是中医六经辨证的主要内容,按其实质来说,与现代医学按表里、脏器的诊断法有相似之处。
ritabttrzun | 2015-3-11 08:33:0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帖回帖是美德!
xmwk2677 | 2017-11-4 02:5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服务员,给我一杯奶茶,多放点茶叶,少放点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