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话新说:“不治已病治未病”

[复制链接]
查看177 | 回复0 | 2014-5-19 09:3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话新说:“不治已病治未病”
2001年2月28日中国医药博览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燕国材+,

    “不治已病治未病”《黄帝内经》提出的一条医疗原则,它对于促进与保持身心健康也完全适用的。请先读该书所写的如下一段话吧!……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古代的圣人认为医学的最高境界不是治疗已发生的疾病,而是防止疾病的发生;政治家的高明不是体现在治理已形成的乱,而是体现在在未乱之前即加以预防。如果病已产生再去治疗,乱已形成再去治理,那就好像渴了才去挖井、临战才去铸造兵器,这岂不是太晚了吗?+,

    这段话告诉我们,为了身心健康,应当采取如下两种方式:+,

    一是“治未病”。一个人在没有任何身心疾病的时候,便应去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并注意训练,提高心理素质,以使自己既不会患上身体疾病,也不会产生心理问题。这是一种保护身心健康的主动形式。+,

    二是“治已病”。一个人有了身心疾病之后,绝不要讳疾忌医,而应积极进行治疗,特别是有了某种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时,应该积极地进行心理咨询,解决心理问题。这时一种保护身心健康的被动形式。+,

    应当指出,古人虽强调“治未病”,但并非反对“治已病”。从总体看,其基本精神是,防病于未然固然重要,而治病于已然亦不可少,把“治未病”与“治已病”两种形式结合起来,二者相辅相成,可以更好地促进身心健康。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信息
    /Html/Info/News/61/06174.ht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