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投鼠忌器--漫谈病越重当用药越轻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投鼠忌器--漫谈病越重当用药越轻
[复制链接]
195
|
0
|
2014-5-19 17:29:0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投鼠忌器--漫谈病越重当用药越轻
2005年9月1日德明中医
“桂枝下咽,阳盛则毙;白虎入口,寒极必亡。”说的是临床治病寒热错辨,用药有误。阳盛内热证,本应治以寒凉药,反而误用大热方剂,火上浇油;或寒极阳衰证,本应治以温热药,反而误投大寒方药,雪上加霜,必导致患者妄送性命。以上是说医生临床,千万不要误诊误治,犯虚虚实实的错误,造成患者无谓的牺牲。其实,造成患者无谓牺牲的情况,不止是误诊误治,有时即便诊断无误,用药对症,而给药时机、方式、及剂量选择地不适当,同样也会导致无穷祸患。此即所谓:非死于病乃死于医也。j&vk, 百拇医药
现在仅就重病用药,应怎样适当掌握药量的问题,略抒己见,以就教于同道商榷。一般的情况是:病情轻微时,用药量宜小;病情严重时,用药量宜大。身体壮实的,用药量宜重;身体虚弱的,用药量宜轻。这是基本常识,无需赘述。j&vk, 百拇医药
值得注意的是,有时患者病情危重,处于盛衰、生死转机时刻。1)病情越复杂,用药反而越宜专一,只择其关键之处,细心调理,不可面面俱到,否则反而贻误战机。譬如:一个患者,久病耗损,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情危笃,补阴则助湿,壮阳则生热,祛寒则阴亡,清热则伤气。平肝则抑脾,养心则碍肾。令医者瞻前顾后,左右掣肘时,可只从脾着手,投以平和中正之剂,缓缓图之。脾居中央,灌溉四旁,慢慢调养,等待转机。犹如久旱苗枯,根、茎、叶、花俱缺水,奄奄一息,欲救其苗,只能以水浇根,只有根不死,才有生的希望。如水肥一齐上,湿叶又润花,则其苗必死无疑。2)病情越凶险,用药反而越宜轻微,只择其对症药物,小量斡旋,不可直折硬扳,否则反致鱼死亡破,邪除而身亡。譬如:一患者体壮高烧,如体温在38℃以下时,可用重剂解热发汗药,令其汗出热退,脉静身凉;而如果体温在40℃左右时,则万万不可投以重剂发汗解热药,常可导致大汗亡阳,亡阴,置病人于死地。只可以轻剂小量给药,令其微汗出即可。犹如冻伤之人,不可急忙烤火,只能以雪或冷水等微暖之物,缓缓擦洗。j&vk, 百拇医药
此外,还应注意药性,凡药性凶猛强烈者,应用也应谨慎。固然,证药相符时,效应如桴鼓;但万一有差错时,也常常是祸不旋蹱。药效小不及病,固然无济于事;但药效大过于病,亦必伤害正气而变生他患。而且越是重证,越是虚弱的病人,也越应注意减小其制。经曰:“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又曰:“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勿使过之,伤其正也。”说的就是这些道理。j&vk, 百拇医药
此虽屑末小计,每逢危重病人,事急匆忙,救人心切,常被医者忽略之。人死不能复生,能不慎之又慎?今特强调说明,以免徒生无边遗憾。
百拇医药网 /html/DirDu/2005/09/01/71/29/93.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尊生保健
杏林杂谈
pletchernhf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