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中脏中腑须分清 通腑逐瘀要重视-杨通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脏中腑须分清 通腑逐瘀要重视-杨通
[复制链接]
188
|
0
|
2014-5-18 17:24:0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脏中腑须分清 通腑逐瘀要重视-杨通
── 中药灌肠通腑逐瘀法治疗中风的临床实践
2003年7月5日德明中医
中脏中腑须分清通腑逐瘀要重视-杨通,── 中药灌肠通腑逐瘀法治疗中风的临床实践
云南石屏龙朋中心卫生院 杨通 后立新 662201
病案实录:
初诊:欧登彩,男,82岁。2000年5月28日,家属发现患者昏仆在地, 不省人
事,即抬至医院我科,家人误认为患者已经亡故,笔者却发现患者尚有一线生机(
抓住患者7日大便不解)病史,诊断为中风(中腑),立煎“大黄水蛭汤”灌肠。方如
下:
大黄30g(后下) 水蛭6g 稀莶草10g 牛膝10g
芝硝10g(烊化兑服) 厚朴15g 积实10g
煎汤100mL高位滴入保留灌肠(肠道插入20-30cm)。8小时后,患者腑气得通,泻下燥粪一盆,奇臭无比,神志转醒,但仍不能口服药物。29日清晨,患者豁然站
立,随而仆倒在床,又把大黄降至20g继续灌肠至31日, 患者在家属搀扶下已能缓
慢行走,停用灌肠。现症见患者精神不振、纳差,二便正常,舌尖红苔腻,舌下静
脉瘀曲。用柯尊楷老师自拟方:
桂枝20g 杭芍15g 蜈蚣3条
细辛6g等十六味药
煎汤200mL(分三次服用日一剂)6月3日,患者行动自如,自觉完好如初, 要求
出院。
再诊:6月下旬,患者不慎摔倒,旧病复发,家属认为患者年事已高, 必死无
疑。经仔细诊查,笔者认为患者生机尚存,症治同前,原方不变,经8日精心治疗,病人自觉恢复,带药出院。
中风是一个中医病名。以昏迷、失语、偏瘫等为主症,包括西医急性脑血管病
的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具有高发并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是严重影响人民生活健康的一类疾病。
中医中风病机主要归纳为:虚(阴虚、阳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 外
风)、痰(食痰、风痰)、气(气逆)血(血瘀)六端。 我们在使用灌肠法过程最注重火
和瘀二种,许多论著及教科书据有无神志昏迷分为中经络、中脏腑。有的把意识障
碍较轻者归为中腑,有的把意识障碍较重者归为中脏。这些提法笼统而粗略,我们
认为不够妥贴和详细,经常会把一大部分中腑者当做中脏治疗,丧失抢救的最佳时
机。在临床工作中,笔者发现分清中脏中腑,极有利于中风的治疗和判断预后的转
归。
我们判断中腑的依据:无论患者的神志清与不清,凡症见阳明腑实── 痞、满、燥、实、坚,但见一症,合并身和,汗自出,即定为中腑 ......
网 /html/DirDu/2003/07/05/71/74/46.htm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6871 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尊生保健
杏林杂谈
天气不错pga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