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医林改错》对祖国医学的发展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医林改错》对祖国医学的发展
[复制链接]
128
|
0
|
2014-5-8 07:49:1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医林改错》对祖国医学的发展
2004年12月27日《中国中医药报》第2267期
创新是医学的生命,没有创新,医学就无法进步。《黄帝内经》力倡“去故就新,乃得真人”(《移精变气论》)。而中医学发展到今天,能够不断完善、成熟、壮大,也正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的结果。我国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因著作《医林改错》的问世名噪一时,而他的创新精神,除了在解剖学上的贡献之外,还体现在一些新学说的创建上,这里不妨举出几个例子来说明这一问题。
一、提出脑髓说,把脑作为一个独立的功能单位。王清任认为,人的“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这是因为“饮食生气血,长肌肉。精汁之清者,化而为髓,由脊骨上行入脑,名曰脑髓;盛脑髓者,名曰髓海。其上之骨,名曰天灵盖”。“两耳通脑,所听声归于脑”。“两目即脑汁所生,两目系如线,长于脑,所见之物归于脑”。“鼻归于脑,所闻香臭归于脑”。一句话,脑是一个独立的、重要的器官。脑主意识,并且作为感官的通路,对感官起统一指挥的作用,脑的这一功能的形成是从胎儿就开始的。王氏的这一结论不是没有根据的主观臆断,而是在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研究之后得出的——“看小儿初生时,脑未全,囟门软,目不灵动,耳不知听,鼻不知闻,舌不言。至周岁,脑渐生,囟门渐长,耳稍知听,目稍有灵动,鼻微知香臭,舌能言一二字。至三四岁,脑髓渐满,囟门长全,耳能听,目有灵动,鼻知香臭,言语成句。所以小儿无记性者,脑髓未满;高年无记性者,脑髓渐空”。王清任的这一学说,是对《黄帝内经》“肾脑说”和“心主神明说”有突破性的发挥,是明代医家李时珍“脑为元神之府”说的完善和扩展,比俄国生理学家谢切诺夫1863年发表《脑的反射》的论文、提出“脑为思维器官”的观点还早30余年 ......
网 /html/Dir/2004/12/27/51/25/78.htm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27 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尊生保健
杏林杂谈
ysuxj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