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医道求真:我对《内经》学术体系的研究(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医道求真:我对《内经》学术体系的研究(2)
[复制链接]
222
|
0
|
2014-5-21 15: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医道求真:我对《内经》学术体系的研究(2)
2005年7月28日《中国中医药报》第2381期
烟建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
(二)学术体系的构架
一个学科,其学术体系应当是关于研究对象的系统理论,即医学理论;同时也包括建立这些学术理论的方法学基础,可称医学基础。根据古代《内经》注家的分类及近现代研究的成果,其由学术体系的构架可作如下表示:
上示学术体系构架中,没有列入气、阴阳、五行,这是因为它为战国秦汉占主流的哲学,属方法学工具。在《内经》学术体系之中,主要用以论证和规范医学知识与理论,其内容已融入医学基础。"生命"部分,主要论述生命概念、发生发育与消亡规律。"藏象"是体系的主要部分,"象"指外在的一切生命现象,既包括有形可见的躯体肢节官窍、脏腑血脉骨肉组织的形象及其动态变化,又包括各种无形的生理、精神现象;"藏"指外在生命现象变化的内在依据与本质,亦即体内有形、无形的脏腑、经络、精气神的活动机制与规律。疾病部分也是体系的主要部分,论述疾病的概念、分类、疾病过程顺逆转归规律,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临床疾病的表现形式,其中蕴含了后世"辨证"雏形。故其内容分为病证与病机两方面。论治部分主要阐述疾病治疗思想、原则和方法。《内经》的治疗思想,贯穿了治未病,协调人与自然、社会关系及心身关系,和调阴阳、燮理五行以及因人制宜等观念,并形成了治病求本、虚实补泻、因势利导、标本先后等治疗准则。治疗方法又有无形的方略技巧与有形的处理措施之别,前者称治法,如解表清里、理气活血、利湿化痰等;后者称疗法,如药物疗法、针灸疗法、饮食疗法、精神疗法等。
设立"医学基础"作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研究中医学术的需要。由于理性思辨是中医理论形成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对思维原料(生活观察和医疗实践资料)"加工"的设计,即思维方式、方法也就成为分析思维产品(概念、理论)的重要依据。除自然哲学外,其它学科知识和方法也渗透到中医学,不仅使《内经》学术体系成为多学科研究生命活动的典范,为中医学建立了至今仍具有先进性的医学模式,而且也形成了与医学有关的多种交叉学科,如天文医学、地理医学、气象医学、时间医学、体质医学、心理医学、社会医学等。
生命
藏象--
脏腑
经络
精气神
疾病--
病机--
病因
发病
病理
传变
病证
<p>
医学理论--
诊法--
诊病方法
断病法则
<p>
论治--
治则
治法
疗法
养生--
摄生
康复
《内经》学术体系
哲学
天文历法
医学基础--
地理学
气象学
数学
社会学
...... 上一页 第 1
2
3 页 下一页
网 /html/DirDu/2005/07/28/68/99/91.htm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445 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杏林杂谈
尊生保健
xenh6343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