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医话小语:胃病之用药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医话小语:胃病之用药
[复制链接]
192
|
0
|
2014-5-5 10:53:1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医话小语:胃病之用药
2006年10月9日中国中医药报 第2614期
王少华 江苏省兴化市中医院
饮食后脘腹胀满,绵滞不解,辨证属寒,投消导、温中之剂,初效而终不效者,多为火不生土,应温运中州兼以温暖下焦,用小茴香、瑶桂等,此法尤适用于先天不足患者及老年患者。
脘腹胀满之属实者,可用温阳、理气、消导之方药,然而因湿重致胀者,用前法未必见效。湿重致胀有似因寒致胀,常见便溏。所不同者,湿重致胀,多见小便不利,治须利湿,用五苓或四苓加大腹皮、草果之属;如湿邪化热,可选《温病条辨》半苓汤,方中黄连可与厚朴等量。
胃痛多由肝胃不和所致,故医家习用辛香理气之品,然此等药品久用易伤胃阴。为纠偏计,我常于方中掺入一味麦冬,甘寒毓阴。虚寒胃痛,长期服黄芪建中汤等温补方药,也可掺入此品。黄芪建中汤温补力峻,有少数不耐温药者服后反觉脘腹胀满,可改用异功散。服黄芪建中汤舌质鲜红,脘热口干者可用四君子汤略加黄连,白芍仍需重用。待上述不良反应消除,可将黄芪建中与四君间服,亦可开始即用此法。
瘀血胃痛之用药,虚证选赤芍、当归,实证用手拈散或地鳖虫,寒证用降香、乳香,热证用丹参、生蒲黄。其他刺猬皮、延胡索二药缓痛作用明显,各型均可选入。
“六腑以通为用”,“胃以通为补”,这是先贤治胃病的经验之谈。因为足阳明为多气多血之乡,发病后每多实证,这一点不仅体现于“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的杂病,即时病亦有“实则阳明”之说,所以治胃时辄“以通为补”。即便为虚证胃痛,其病机固属以“不荣则痛”为主,但同时也夹有“不通则痛”的病机,因而在采用“虚则补之”的手法时,也宜通补而忌填补,所以叶天士云“阳明胃腑,通补为宜”。运用通补法,在选方用药时,要求所选药物的性能要有走有守,动静结合;功效上要有补有通,邪正兼顾,最终达到通不伤正,补不滞邪的目的。若一味填补,往往见效未几,又生痞满腹胀,继之胃痛再作。治中阳不振的黄芪建中汤,以有流通性能的桂枝、生姜,与具有滋补功效的黄芪、白芍、甘草、饴糖配伍,就很有代表性。
/html/DirDu/2006/10/09/20/43/16.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hslk4023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