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医话小语:杂病心悟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医话小语:杂病心悟
[复制链接]
175
|
0
|
2014-5-21 04:54:1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医话小语:杂病心悟
2006年11月3日中国中医药报 第2629期
目衄,临床较少见。我们治愈三例,一例目衄5日,初从肝经火亢论治,予龙胆泻肝汤不应,后改用《千金翼方》卷十八吐血第四的“神验不传方”,药用生地、大黄二味,不加其他药物,其中大黄用酒炒,取其上升驱热而下,一剂即效。另一例历时月余,有胃痛病史,在生地大黄方中,增入炮姜0.9g,一以防苦寒伤中,一寓反佐摄血之义。亦愈。第三例目衄量虽少,而历经四月不止,诊为肝火上炎,伤络患者,用自拟方丹(皮、青)黛(生)地(大)黄汤,服6剂便愈。
鼻渊日久,对于因风热上扰,发为鼻渊而用苍耳子散,或因“胆移热于脑,则生鼻渊”而用龙胆草、夏枯草的同时,可加一味生黄芪以益肺气。盖“鼻为肺窍”,“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我们体会,久治不愈的鼻渊,如于原处方中加入生黄芪后,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中医药治疗小儿咳喘的近期疗效本来很好,但由于汤剂难喝,往往影响疗效。我们采取了前辈们用药枣的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具体做法是:根据“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的论点和混合使用“发时治肺,平时治肾”的法则而肺肾同治,以贞元饮合三拗汤加沉香、胡桃肉、苏子等,用10日量,清水浸泡l小时,以文武火煮沸,取头、二煎,去渣,加去核红枣2斤再熬,俟药汁干后,取出红枣,分为90等分,入冬后每日3次,1个月服完。其适应症为小儿肺有伏寒、肾不纳气而致喘甚咳微者。
湿疹,尤其在转为慢性时,治疗颇费周折。我们发现用丝瓜叶捣汁涂敷患处,其效颇捷,胜于一般常用的疏风、祛湿、清热、养血润燥之品。张潞云:“丝瓜嫩者寒滑,多食泻人……其叶捣汁生服,解一切蛇伤之毒,即以滓庵伤处,干即易之。”过去江苏地区,有用割断近根二尺的丝瓜藤,将其茎置瓶中取汁。名之曰丝瓜水,亦有称之为西来甘露饮,作妇孺美容之用。看来丝瓜叶汁及丝瓜藤汁对人体皮肤有着特殊的治疗作用。
证情重笃的病员,尤其是久病患者,突然出现或于“回光返照”之际骤见声音低微的呃逆,半时方呃一声者,为元阳衰微,肾气上逆,属病危之兆,已至朝不保夕的境地。这时除提高警惕,加强护理外,还应用右归饮为主方。目的在于益火之源,以作孤注一掷。(王少华)
/html/DirDu/2006/11/03/27/60/27.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尊生保健
杏林杂谈
xenh6343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