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中医临床需从《内经》汲取营养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医临床需从《内经》汲取营养
[复制链接]
126
|
0
|
2014-5-4 09:30:0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医临床需从《内经》汲取营养
2007年1月17日《中国中医药报》第2669期
《内经》是中医理论的源头,在中医理论及临床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现实意义。学习《内经》的目的是运用《内经》理论解决临床问题,通过《内经》理清中医理论脉络,顺流而下,更好地学习和研究中医。
中医理论是发展《内经》 不断完善的结果
常听某些中医,尤其是学生说,中医理论是一个怪圈,转去转来,总是循环反复,怎么都说得通,但临床难有突破,甚至要真治好病不容易。其实,原因就在于学中医不深、不透,不甚清楚中医理论由何而来。
中医理论发展的突破口,只有通过深刻领会《内经》,研究中医理论之形成和发展规律,才会得出正确答案。首先,中医理论是开放系统。它有完全开放的思想,因而它不限制后学者的思路,即便是思维方法、辨证范式等也带有列举之意,运用时不必墨守成规。其次,整本《内经》都不曾提到其理论无懈可击,相反其中给后人留下了许多遗憾或思考的余地。仲景《伤寒杂病论》正是撰用《素问》、《九卷》等,而后发挥、上升之作,温病学说也如此。从中医学术史和各家学说的研究来看,中医学的每一次发展进步,或临床突破都与继承《内经》理论有关。
任何新理论的形成都是对旧理论的否定或修正。如中医外感病理论,《伤寒论》是对《内经》的第一次修正,温病是对《内经》、《伤寒论》外感学说的又一次修正,而疫病学说的提出则是对伤寒、温病等一切外感热病的补充 ......
网 /html/DirDu/2007/01/17/34/75/13.htm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13 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ysuxj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