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三焦概念之管见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三焦概念之管见
[复制链接]
146
|
0
|
2014-5-6 20: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三焦概念之管见
2007年5月11日《中国中医药报》第2727期
三焦概念让人费解。三焦最早见于《内经》,由于《内经》对三焦的论述不够明确,加之《难经》的二十五难和三十八难又提出了三焦“有名无形”之说,遂导致后世医家对三焦争论纷纭,莫衷一是。
大多数人认为三焦之概念包括六腑三焦和部位三焦两个方面,并且多认为三焦有名有形有用。中医基础教材中,也大都引用张景岳的说法,即认为六腑之“三焦有名有形,是贯穿于胸腑腔,包罗人体所有内脏的一个大腑”。六版《中医基础理论》称六腑之三焦是脏腑之间和脏腑内部的间隙相互沟通所形成的通道。而孙广仁教授主编的“十五”国家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中,则径直明确提出六腑之三焦,有名有形,位于腹中,主要是指腹腔中的肠系膜及大小网膜等组织。古往今来对三焦实质研究者甚众,其他还有胰腺说、脊髓说、受体说、淋巴系统说、消化系统说、微循环说等等。而笔者认为,我们花费大量的精力去研究三焦的实质,不管是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建设,抑或对临床实践的应用都没有太大意义。
一是因为中医对脏腑的研究历来是重功能轻实质的。中医学中的脏腑概念、理论的形成 ......
网 /html/DirDu/2007/05/11/44/85/89.htm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049 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gopa7574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