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概念之管见

[复制链接]
查看146 | 回复0 | 2014-5-6 20: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焦概念之管见
2007年5月11日《中国中医药报》第2727期
     三焦概念让人费解。三焦最早见于《内经》,由于《内经》对三焦的论述不够明确,加之《难经》的二十五难和三十八难又提出了三焦“有名无形”之说,遂导致后世医家对三焦争论纷纭,莫衷一是。

    大多数人认为三焦之概念包括六腑三焦和部位三焦两个方面,并且多认为三焦有名有形有用。中医基础教材中,也大都引用张景岳的说法,即认为六腑之“三焦有名有形,是贯穿于胸腑腔,包罗人体所有内脏的一个大腑”。六版《中医基础理论》称六腑之三焦是脏腑之间和脏腑内部的间隙相互沟通所形成的通道。而孙广仁教授主编的“十五”国家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中,则径直明确提出六腑之三焦,有名有形,位于腹中,主要是指腹腔中的肠系膜及大小网膜等组织。古往今来对三焦实质研究者甚众,其他还有胰腺说、脊髓说、受体说、淋巴系统说、消化系统说、微循环说等等。而笔者认为,我们花费大量的精力去研究三焦的实质,不管是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建设,抑或对临床实践的应用都没有太大意义。

    一是因为中医对脏腑的研究历来是重功能轻实质的。中医学中的脏腑概念、理论的形成 ......
    网 /html/DirDu/2007/05/11/44/85/89.htm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049 字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