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丁甘仁医案》导读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丁甘仁医案》导读
[复制链接]
186
|
0
|
2014-5-19 09: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丁甘仁医案》导读
2007年3月26日中国中医药报 第2704期
《丁甘仁医案》,系据近代江南名医丁甘仁先生临证医案整理编撰而成,书成于公元1927年。《丁甘仁医案》载述完备,内容丰富,文字简明,经验独到,充分反映了丁甘仁先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超群的学术水平,对中医温热病学、内科病学、妇产科学、外科学等临床医学的发展均有较大的影响。
《丁甘仁医案》全书共八卷,收载作者临床医案中具有典型性验案400余首,方案600余则。其卷一至卷六为内科杂病医案,卷七为妇科杂病及胎前产后医案,卷八为外科医案及膏方。全书涉及病证60种膏方3首。书后附有《喉痧症治概要》,是作者治疗喉痧症的经验心得。
主要学术特点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1.谙熟经典,善治伤寒
丁氏谙熟中医经典著作,早年曾潜心研读舒驰远《伤寒集注》,对伤寒一类疾病的认识和研究颇有心得,原卫生部顾问秦伯未先生曾经说:“……丁氏甘仁,师于黄帝、岐伯、越人、元化之书,既多心得,而又致力于仲景古训。尝谓医有二大法门,一为伤寒六经之病,一为金匮之杂病,皆学理之精要,治疗之准则。”《丁甘仁医案》共收丁氏治疗伤寒诸案凡17首,从中可以领略丁甘仁先生治疗伤寒的心法。如治疗封左“戴阳重症”一案,病者身热不扬,微有恶寒,咳嗽气逆,十四昼夜不能平卧,咽痛淡红不肿,两颧赤色,前医始而疏解,继则滋养,均未见效。丁氏拟小青龙合二加龙骨汤,继以温解寒邪,收摄浮阳。二剂后,果然气喘渐平,去麻黄又服二剂,颧红得退,戴阳已罢,后改杏、贝、甘、桔、茯神、桑皮、薏仁、冬瓜子、北秫米等平淡之辈五六剂而痊。
2.巧取温病,勇克急症
丁甘仁继承了叶天士、薛生白等有清一代温病大家的学说,对温热病等急性病有相当的研究。丁氏认为人之禀赋各异,病之寒热虚实各别,伤寒可以化热,有亡阴之变;温病可以转寒,有亡阳之危。皆随体质偏颇,六经气化而异。可谓将温病急症病理变化的实质,揭示得淋漓尽致。丁甘仁治疗温热病与急症的医案,更是内容丰富,独具特色。如治张左发热十二天,有汗不解,头痛如劈,神识时明时昧,梦语如谵,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脉弦滑而数。丁氏诊为风温伏邪,蕴袭肺胃,引动厥阳升腾,用清疏风温,清化痰热之法,使厥阳得熄,神明得通,病遂转危为安。丁氏对小儿温病的诊治亦颇有经验,所载儿科医案中,十之八九均为儿科急危重症病案。如湿温门治赵童一案,患儿湿温已延月余,以致病久正气已虚,太少之邪未罢,蕴湿留恋膜原,枢机不和,已见正不敌邪,致生变迁之象。丁氏洞察病机,拟清温并施之法,更以理脾和胃之剂鼓舞脾胃之气,前后二诊,即使邪气外达而愈。
3.出奇制胜,擅用反治
丁氏善于运用反治法治疗凶险重症。反治法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虽曰顺从假象,实则针对本质,要在辨明寒热、通塞的真假。《丁甘仁医案》中运用反治法治疗各种疾病的医案有47首,几占全部丁案的12%。如治祁左冬温证,身热17天,咳嗽痰红,渴饮便滞,汗多神糊,昏谵郑声。丁氏以真寒假热论治,与服参附龙骨汤二剂,即汗敛神清。是为热因热用。又如患者姜女,腹中结块,停经四月,诸医或云胎孕而与保胎,或云积块而以攻下。然丁氏细察舌脉,以为肝脾两虚,寒凝瘀滞,方用附子理中汤温散阴霾,佐黄芪、桃仁等益气化瘀,连服10余剂,结块消散而月事复常,是为塞因塞用。丁氏运用反治之法,灵活机动,从容不迫,每收出奇制胜之效。
如何学习和应用《丁甘仁医案》
1.全面阅读,重点研习
清末民初,江南孟河是名医辈出的地方。丁甘仁先生系出孟河,耳目所及,皆贤哲高论,加之其能上推经典,下探病原,潜心体悟,认真实践,故能应手取效,成为一代名医。《丁甘仁医案》蕴含着丁氏对各科疾病独到感悟,亟应全面学习,认真阅读。丁氏学识广博,对肝病、血证、喘嗽、泄痢等症尤其是温热喉痧一类疾病的诊治经验颇丰,应当重点予以研习,切实予以掌握。
2.深入理解,把握规律
《丁甘仁医案》医理精深,文采熠熠,医理文采并茂,需要反复研读,深入理解,才能更好地把握其辨证论治的规律。咳嗽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丁甘仁医案》收载丁氏治疗咳嗽的医案25则,其病因涉及外感、内伤、六淫、七情、胎孕、产后等等。丁氏治嗽医案,基本思路和方法是:外感咳嗽,注重疏散外邪;内伤咳嗽,强调脏腑辨证;探求病因,力辨食痰湿火;治疗咳嗽,重在溯源求本。有人将丁氏治疗泄痢的经验归纳为治痢十法,将丁氏治疗肝病的经验归纳为治肝十法,诸如此类的学习和归纳,对于理解和掌握丁甘仁先生的证治心法,无疑大有裨益。
认真阅读按语也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丁甘仁医案》中的按语大多为丁氏自按,也有个别为其孙丁济万所按。《丁甘仁医案》中的按语很有特色,如董左风温案的按语为:“风温冬温,用参附龙牡等,是治其变证。非常法也。盖人之禀赋各异,病之寒热虚实不一,伤寒可以化热,温病亦能化寒……若犹拘温邪化热,不投温剂,仍用寒凉清解……必当不起矣。”凡此种种,皆宜潜心体味。
3.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要真正掌握丁氏学术经验的精髓,就必须结合具体的临床案例,举一反三,发扬光大。吐血、便血、溲血、衄血等出血性疾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丁氏对治疗血证,有独特的经验。从《丁甘仁医案》卷四、卷七有关案例中可以看出,丁氏治疗吐血,每以火证立法组方,常用羚羊片、犀角尖、丹皮、玄参、茜草根、白茅根、黛蛤散、侧柏叶之属降火、清火、制火、宁火,火清热泄,则吐血自宁。治疗便血,擅用刚柔温清并施之法,常以仲景黄土汤加减,用炮姜易附子,以白芍易地黄,并加茯神、远志宁心安神,陈皮行气悦脾,既不失仲景原意,又增强了黄土汤的效用。他如用清宣肺气法疗溲血,用养血清营法止衄血等经验,证之临床,均有良好的效验。
丁甘仁(1864~1924年),名泽周,江苏武进孟河人。丁氏早年学医于乡里,先后受业于当地名医圩塘马仲清、从兄丁松溪(孟河医派代表医家费伯雄弟子)以及孟河医派另一代表医家马培之先生,兼收诸家之长。初行医于苏州、无锡之间,与吴医叶桂、薛雪温病派弟子门人多相往来,在掌握温热病法门“轻灵”方面颇有收获。后联合夏应堂、谢利恒等医界同道,在上海等地创办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女子中医专门学校等,致力于培养中医人才。门生弟子,几遍全国。民国期间以及以后的许多中医大家,诸如朱治安、许半农、程门雪、章次公、宋大仁、秦伯未、黄文东等,均出其门。丁氏还创办有广益中医院,对中医行医模式的革新,起到了相当的促进作用。曾被推选为上海中医学会会长,是民国时期“孟河医派”的重要人物。1924年(民国十三年)孙中山先生亲颁“博施济众”匾额,给予嘉勉。丁氏尊经博古,学验俱丰,著有《药性辑要》、《脉学辑要》、《喉痧症治概要》、《思补山房医案》等。(苏 礼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html/DirDu/2007/03/26/40/75/18.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杏林杂谈
尊生保健
天气不错pga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