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辩证看待柴胡劫肝阴说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辩证看待柴胡劫肝阴说
[复制链接]
140
|
0
|
2014-5-5 23: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辩证看待柴胡劫肝阴说
2010年6月9日《中国中医药报》第3331期
“柴胡劫肝阴”之说首见于明代张鹤腾《伤暑全书》的序言中,清初名医林北海在重刊张鹤腾《治暑全书》时,将此说讲给他的学生周扬俊,周扬俊又在其《温热暑疫全书》中提到此说,这对后来的医家叶天士、吴鞠通等影响很大。叶氏在《三时伏气外感篇》中说:“不知柴胡劫肝阴,……致变屡矣。”吴氏在《温病条辨》中仅禁用柴胡的条文就有五处之多。于是后世医家也备受影响,多畏用柴胡或不敢大剂量应用柴胡。e@qf,
柴胡是一味很好的药,《本经》谓柴胡“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这就是说,自古就知,柴胡既能除寒热邪气,又能推陈致新。柴胡气香质轻,具有清轻升发疏泄之性,退热极好,最善于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升清阳之气而举陷,条达肝气而解郁,主要用于邪在少阳,寒热往来,阳气下陷,胸胁胀满,肝气郁结以及妇科热入血室、月经不调等证,正如清代张德裕《本草正义》所说:“约而言之,柴胡主治,止有二层:一为邪实,则为外邪之在半表半里者,引而出之,使达于表而外邪自散;一为正虚,则为清气之陷于阴分者,举而升之,使返其宅,而中气自振。”由此可见,柴胡既可用于实证,也可用于虚证。实际上,主要由柴胡组成的大、小柴胡汤,柴胡用量都是“半斤”(相当于现在的125克)之多,其寒温并用,升降协调,攻补兼施,有疏利三焦,调达上下,宣通内外,和畅气机之作用,临证活用,治疗范围很广。e@qf,
对于“柴胡劫肝阴”,后世医家也多有不同的认识,有认为柴胡不劫肝阴,临证屡用大量柴胡并没有发现所谓“劫肝阴”的副作用,如著名医家章次公在《章次公医案》中曾说柴胡“退热通便,稳当无比”,认为柴胡有“解热、祛瘀和泄下“的三大功用,临证多用30~60克的大剂量柴胡治疗热病。上海著名中医学家姜春华教授也常用大量柴胡治外感高热,以及肝胆病证、妇科病证等也没有发现柴胡劫肝阴的副作用(《姜春华论医集》)。国医大师张琪最善用柴胡透邪,他在治疗发热时,使用次数最多的就是柴胡,剂量一般皆在20克以上,通过大量病例观察,不仅未见劫肝阴的副作用,而且屡用屡效(《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张琪》)。而江西中医学院陈瑞春教授在《陈瑞春论伤寒》中对“柴胡劫肝阴”有一定的认同,他说:“从柴胡有升散外达的功能来看,如肾阴亏损、肝阳亢旺者,当慎用或忌用。但临床上三阳外感用大量亦无碍,对肝胆疾患为必用之药,量大些亦无碍。若用量大,服用时间久,却有伤阴之弊,应当注意”。e@qf,
笔者也常常在经方中据证较大量应用柴胡,用量常在30克左右,重证有时用量达60克,没有发现不良反应,而且疗效很好。e@qf,
笔者认为,对于“柴胡劫肝阴”之说,临证应当辩证地看待,既不能拘泥于此说而不敢使用柴胡,也不能不考虑此说的警示而滥用柴胡。柴胡乃阴中之阳药,主左路阳升,有升发疏泄之性,如单用、久用或过大量应用,有可能消耗肝阴,即所谓“劫肝阴”,如果用后出现口干咽燥咽痛不适,两目干涩,面部烘热等症状时,应谨慎。但柴胡在复方中如大、小柴胡汤、四逆散等经方中应用,是配伍严谨且安全的,只要辨证准确,根据病机与体质情况,可以据证大胆按照经方药物配比应用。总之,对于柴胡的应用,一是不宜单用,应在经方复方中按比例应用,则不致耗阴;二是中病即止,不宜长期大量应用。(毛进军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根类 > 柴胡
/html/201006/0989/6441.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xenh6343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