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走进中医
›
中医治疗硬皮病十三法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医基础]
中医治疗硬皮病十三法
[复制链接]
1093
|
2
|
2014-5-21 21:26:5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硬皮病(scleroderma)是一种以皮肤及各系统胶原纤维硬化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疾病。现代医学将其分为局限性和系统性两大类。此病归属于
中医
“皮痹”、“阴阳毒”、“痹证”范畴。经专科大量临床实践总结认为,其主要病机为阳气亏虚,邪毒阻络,证属本虚标实,治疗以益气温阳,通络排邪,以毒攻毒为总则。因其证侯虚实、寒热错综复杂多变,且常可累及心、肺、肾、消化道等内脏器官,治疗方法也应随之相对灵活。我们在分期分证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辨证施治,临床治疗归纳为十三法,分述如下。
一、透表散邪法:适用于硬皮病肿胀期。人体阳气亏虚,运津无力而致痰湿停滞,留滞于肌表,或寒湿之邪乘虚阻滞肌肤脉络,症见手指、手背,甚至上臂、头面、躯干等处出现皮肤非凹陷性肿胀,紧厚光亮,皱纹消失,舌质淡白,脉沉细。此期以实邪阻滞为重,故当祛邪为主,扶正为辅,治宜辛温透表,散寒除湿,代表方剂用
麻黄
汤合
桂枝
汤加减,药用麻黄、桂枝、白芍、汉防己、银花等。若皮肤肿胀潮红,瘙痒不安,舌质红,苔薄黄,此乃湿郁化热,治宜辛凉散热,代表方剂用银翘散加减,药用银花、连翘、荆芥穗、桂枝、白芍等,以开鬼门,透邪外出。
二、化痰散瘀法:适用于硬皮病的整个病程,尤其用于硬化期。系统性硬皮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皮硬、皮斑、出血点、指(趾)端紫绀、肌肤甲错,舌质淡暗,苔薄白,脉细涩等瘀血症状。瘀血阻络,直接影响了津液的输布,津液留滞为痰,痰瘀互为因果,所谓“百病兼痰”、“久病必瘀”、“祛痰不忘化瘀”、“化瘀不忘祛痰”。依据硬皮病病情缠绵、顽固难愈的病程特点及其临床表现,我们从痰瘀论治系统性硬皮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代表方剂用导痰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药用枳实、陈皮、半夏、桃仁、丹参等。
三、养荣生肌法:适用于硬皮病萎缩期。症见皮下组织及肌肉萎缩、硬化,紧贴于骨骼之上,关节挛缩,肢体活动受限或萎软无力,舌质胖淡或淡红,脉沉弱,或脉缓,或脉细。因寒湿或痰浊、瘀血等阻滞经脉,导致人体气血运行不畅,日久生化匮乏而失去其濡养肌肉、筋脉、皮肤的功能;或寒湿郁久化生毒热,暗耗气血,亦可出现“气不主煦,血不主濡”的病理。治疗宜益气温阳,滋阴填精,代表方剂用人参养荣汤加减,药用人参、黄芪、当归、白芍、桂枝等。
四、温阳通络法:适用于硬皮病伴有雷诺氏现象患者。素体阳气不足、寒邪阻滞络脉是雷诺氏现象发病之根本。中医学认为四肢为诸阳之末,得阳气而温。若阳气不达,络脉遇寒绌急蜷缩,因而出现阵发性四肢肢端对称性间歇发白、紫绀和潮红,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治疗以温阳散寒,宣痹通络,代表方剂用当归四逆汤加减,药用当归、白芍、桂枝、细辛、黄芪等。
五、上病下取法:适用于硬皮病肺部病变(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憋气,气短,活动后加重等症状,舌紫暗或淡暗,苔薄白或白腻,脉滑数或弦滑。《类证治裁·喘症》说:“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依据五行金水相生的理论,肺气亏虚日久导致肾气不足,肾主纳气的功能减弱,进一步加重了肺气的虚损。治疗上采取补子以实母的方法,用药以温补肾阳为主,兼以宣降肺气,代表方剂用二仙汤合定喘汤加减,药用仙茅、麻黄、白果、黄芩、仙灵脾等。
六、祛风通痹法:适用于硬皮病兼关节痛伴晨僵。《类经》云:“痹者,闭也,风寒湿三气杂至,则壅闭
经络
,气血不行而为痹。”叶天士《临证指南·痹门》指出:“有风寒湿入下焦经隧而为痹者,用辛温以宣通经气为主。”用祛风散寒、温阳通痹之法治疗常获较好效果。代表方剂用蠲痹汤加减,药用黄芪、当归、放风、羌活、马前子等。
七、舒肝解郁法:适用于硬皮病精神抑郁,诸症逐渐加重者。精神抑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肝藏血和疏泄条达功能,进一步导致人体气血、津液“化失其正”,诸症因之加重。采取疏理肝气,化痰解郁,配合
心理
治疗,常获奇效。其他如柔肝泄热、清肝利胆、活血养肝法等应用于临床,也得心应手。代表方剂用柴胡舒肝散加减,药用柴胡、枳实、白芍、枳壳、茉莉花等。
八、凉血解毒法:适用于局限性硬皮病发展期,症见皮损部位色泽潮红或暗红,按之焮热,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中医辨证为寒湿郁久化热生毒,或经络气血不通久瘀化热生毒,或热毒入血,燔灼局部脉络。治疗以凉血解毒,中病即止,以防耗损阳气阴精。代表方剂用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药用水牛角、生地、黄连、栀子、土茯苓等。
九、和胃降逆法:适用于硬皮病患者出现吞咽不利或困难,饮水呛咳,反酸呃逆,呕吐等症状,舌质淡,苔薄白或薄腻,脉弦缓无力。病理学认为此乃食管收缩力减弱,平滑肌萎缩,黏膜下层和黏膜固有层纤维化,导致胃肠活动减慢,排空延迟。若脾运失常,则内生痰浊、瘀血阻滞胃络等,导致胃腐熟水谷机能减退,腑气不通,因而上逆。证属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治疗宜和胃降逆,代表方剂用旋复代赭汤合调胃承气汤加减,药用旋覆花、代赭石、川军、清半夏、枳实等。
十、宽肠下气法:适用于硬皮病并发大肠、小肠病变,出现间歇性腹痛、腹胀、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发作等症状。机理为肠壁纤维化和平滑肌成片或弥漫性萎缩所致。中医认为大肠、小肠皆属于胃,肠道以通为用,胃气不降,肠道泌别清浊、传化糟粕机能失常,所以治疗以宽肠下气为主,兼护胃气,以达邪祛正安,代表方剂为大承气汤加减,药用枳实、木香、莱菔子、川军、槟榔片等。
十一、益气通络法:适用于硬皮病合并心肌纤维化,症见心悸,怔忡,胸闷气短,甚则出现胸痛阵作,舌淡暗或有紫斑,苔薄白,脉沉细或脉结。清代叶氏指出:“久病入络”,强调“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此乃心阳不足,心阴亏虚,心络瘀阻,治以温心阳、育心阴、通心络为法,代表方为天王补心丹加味,药用人参、元参、丹参、蜈蚣、全蝎等。
十二、补肾通络法:适用于硬皮病并肾脏病变。症见头晕目眩,腰酸,倦怠乏力,面色黧黑,夜尿多,舌淡胖有齿痕,苔少,脉沉弱无力。此乃肾气不足,浊滞络瘀,治以补肾泄浊通络,代表方剂为肾气丸加味,药用熟地、山萸肉、泽泻、附子、丹参等。
十三、以毒攻毒法:适用于系统性硬皮病的肿胀、硬化期,局限性硬皮病的发展期。五脏虚损、
饮食
劳逸、七情内伤等为内因,外感六淫、蚊虫叮咬、中毒等外因,导致邪毒内生,痹阻经络而发病。常用药物露蜂房、乌稍蛇,蕲蛇、黄药子等。
由于硬皮病病证纷繁,症状多样,所以临床中常两法或数法并用,如和胃降逆与宽肠下气同用,化痰散瘀与疏肝解郁同用,温阳通络与祛风通痹、化痰散瘀同用,以毒攻毒,灵活应用。总之,治疗此病,遵古不泥古,所谓“不可无方”、“不可执方”之则,用“非常之法”、“非常之药”治疗“非常之病”,“复杂之方”治“复杂之病”,注意整体观念,方能辨证准确,疗效满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xmwk2677
|
2016-4-30 09:2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楼主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yhxpn
|
2018-11-5 07:31:23
|
显示全部楼层
起那么早干吗?酒吧还没开门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男科病治疗中心
中医内科
会员之家
过敏性鼻炎治疗中心
中药方剂
临床经验
肝病治疗中心
中医妇科
针道天下
loavpca99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