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应从源头上梳理中医基础理论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应从源头上梳理中医基础理论
[复制链接]
1322
|
5
|
2003-1-19 21:33:3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目前论坛上的讨论不乏真知灼见,但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研讨显得薄弱,这个问题可说是由来已久。自内难仲景之后,中医的发展基本上都集中在运用实践领域,这不能不说是中医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状况延至今日仍然没有改观。无论是强调继承,还是强调发展,中医基础研究都同等重要,在这一点上,大家的意见应该是一致的。
本人的看法还是从源头上梳理比较好,所谓正本清源,把中医的根基夯实,则中医的大厦就可牢固地矗立起来。
中医的源头在哪里,我们现在能表述清楚吗?既然是搜寻源头就要从中国文化怎样看世界说起,古人留给我们的说法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这应该就是中国文化眼中的世界的源头,其内涵是什么呢?老子“强字之曰道”,其义是先天地生的是规律、法则,世界就是这种规律和法则的演绎。这样看来中国文化从一开始就是从规律、法则去认识世界的,着意探求的是世界的所以然,这比探求世界是什么样的西方文化更能切近世界的本质。
对这种探求的结果是,世界的本质规律和法则是阴阳。古人对阴阳的表述采用了象和数两套系统,象系统是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把握阴阳运用的是数系统,可惜数系统未能得到很好的传承,以致现在不知所以。
从逻辑上讲,气论应该是阴阳法则的推演对象,是阴阳法则的思维所指,如同实体在西方思维中的意义;或者反过来说,阴阳是推演气的演化规律的。
中医的源头从气开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岐黄子
|
2003-1-19 21:5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应从源头上梳理中医基础理论
“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中医一直研究的是道,西医研究的是器,中医研究的重点是辨证,西医研究的重点是辨病,这是二者的区别。以至于西医对于形上的气不理解,而中医治病也不执着于西医的病名,二者的角度不同。中医这些年一直在器上研究,脱离了中医的根本,治病的疗效差了,落后于西医了,理论上也没有发展,我们应该反省了,否则中医就要灭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心无所住
|
2003-2-18 22:3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应从源头上梳理中医基础理论
日人精苦研究中医几十年,得出一结论“伤寒论比内经有用”。故其终不脱待而下之之苦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张天宇
|
2004-1-14 20:2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应从源头上梳理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的源头从气开始。”
所言非常正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张灵素
|
2004-1-27 19:4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应从源头上梳理中医基础理论
志一先生:
我一直没有到这里来,很长时间没有联系了,向你问候!
张灵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志一
|
2004-1-28 00: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应从源头上梳理中医基础理论
先生很忙,请常到本论坛发表高见。很久不见,在下亦甚想念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针道天下
中医妇科
志一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