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浅论温病和伤寒的关系
1
2
/ 2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浅论温病和伤寒的关系
[复制链接]
2285
|
14
|
2003-5-1 21: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温病条辩>>某条在论述银翘散的作用时,前面提到了桂枝汤,于是,宗伤寒者,指责作者宗温病者,也指责作者,大家分说云云,实不知此正是发人深思之处,盖非明六经气化和天地阴阳变化者,不实此理.
风温者,乃六气之一,乃春时之变气,多夹寒,桂枝本为解肌,同是风温,寒多者,非要用此不可,寒之化热,方为银翘,桑菊诸证.其实也为辛凉解表之基础.
张路曰:温病多从里发,伤寒多从外感,甚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金谷子
|
2003-5-4 21:4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论温病和伤寒的关系
先生是宗气化论者。
1988年在天津的科学会堂,中日中西医结合血液学会议上,曾有浙江省的代表,就此问题,同日本宗伤寒者有过论争,其时在下忝列末座,看过一些言东言西的热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岐黄子
|
2003-5-6 10:4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论温病和伤寒的关系
日本人对于伤寒的辨证提纲认为不是六经,而是阴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志一
|
2003-5-6 11: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论温病和伤寒的关系
伏气病温,外感伤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luwenbo
|
2003-5-14 21:2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论温病和伤寒的关系
我觉得《温病条辨》算得上伪书。不知大家读过柴中元先生的《温病求真》没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学海无涯
|
2003-5-15 12:2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论温病和伤寒的关系
学习叶案的参考书吧,说伪书过分了点,不过比四大经典何异于云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luwenbo
|
2003-5-15 21: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论温病和伤寒的关系
《温病条辨》是吴鞠通的,不是叶天士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学海无涯
|
2003-5-15 21:5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论温病和伤寒的关系
《温病条辨》是吴鞠通的,不是叶天士的。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五积散
|
2003-5-16 14: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论温病和伤寒的关系
其实伤寒温病不必细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温病是补充了伤寒,也是伤寒发挥的一种形式,温病教会我们怎么变通,伤寒教会我们规矩,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临证指南》华氏自序云:非熟读伤寒者,不能领会其中奥妙! 另:鞠通之作,多以《临证指南》为蓝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cjzy8080
|
2003-5-18 09:4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论温病和伤寒的关系
这是个很经典的学术问题,我觉得五积散说的有道理。另外我认为应以阴阳为辨证总纲,在讨论温病和伤寒的关系就容易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下一页 »
1
2
/ 2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古今医案
四大经典
中医资源
五积散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