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转帖]劝读十则 清。唐宗海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转帖]劝读十则 清。唐宗海
[复制链接]
1516
|
1
|
2003-5-5 17:55:0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劝读十则 清。唐宗海
凡积重难返之势,骤夺其所好,世所惊疑,今且浅而商之。明药性始于神农本经,论病情始于灵枢素问,以药治病,始于伊尹汤液。迨汉仲景出,集伊圣及上古相传之经方,著伤寒论及金匮玉函经二书,谓又有小品一书,今失传。方诸举业家,与四子书无异,而犹有疑之者,岂四子之书,亦不可读乎。则以读仲师书为第一劝。
仲师书,文义古奥难读,即刘、张、朱、李四家,虽尊仲圣之名,鲜有发挥。更有庸妄者,颠倒是非,谓仲师专工于伤寒,其桂枝麻黄,只行于西北,宜于冬月。以芎苏羌独荆防等剂,为感冒切用之品,以补中归脾八珍六味等方,为杂病平稳之方。百病不究根由,只以多热为阴虚,多寒为阳虚,自夸为挈领提纲之道,究竟伪术相师,能愈一大病乎。夜气犹存,举平生所治之证,悉心自问,当亦知所变计也。则以知过必改,为第二劝。
经方效如桴鼓,非若后世,以地黄补阴,以人参补阳,以香砂调气,以归芎调血,笼统浮泛,待病气衰而自愈也。内经云,一剂知,二剂已,又云覆杯而愈。伤寒论云,一服愈不必尽剂,一二剂之间。后世如薛立斋医案云,服三十余剂,及百剂效。李士材云,备参五斤,期于三月奏效。此岂果服药之效哉,乃病气衰而自愈,若辈贪天之功而为己力也。余阅其案,深悯病人之困于药,甚于桎梏也。则以经方之疗效神速为第三劝。
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以“存津液”三字为主。试看桂枝汤,和平解肌,无一非养液之品。即麻黄汤,轻清走表,不加姜之辛热,枣之甘壅。从外治,外不伤营气,亦是养液之意。故统治一剂,分为三服,不必尽剂可愈,愈后亦无他病。近医芎苏羌独荆防苍芷,苦燥辛烈,大伤阴气,最陋。是吾闽习气,谓二陈汤为发汗平稳之剂,方中如陈皮之耗气,半夏之耗液,茯苓渗利太早,皆所以涸其汗源,留邪生热以致变成烦燥大渴,谵语神昏等症,所谓庸医误人者此也。至于金匮一百四十三方,大旨是“调以甘药”四字。后世之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及四物八珍十全归脾逍遥等剂,颇得甘调之意,而偏驳不驯,板实不灵,又不可不知。则明经方之有利无害,为第四劝。
仲师为医中圣人,非至愚孰敢侮圣,所疑者其方也,方中无见证治证之品,且铢量升斗畏其大剂,不敢轻试,不知本草乱于宋元诸家,而极于明之李时珍。能读本经,洞达药性者,自知其三四味中,备极神妙。况古人升斗权衡,三代至汉,较之今日,仅十之三,每剂分三服,一服亦不过七八钱,与两零而已,较之时方之重者,乃更轻。今以古今之马子折算,又为之浅浅解释,俾知经方,道本中庸,人与知能,为第五劝。
先入为主,人之通患也。桂枝汤小柴胡汤,无论伤寒杂病,阳经阴经,凡营卫不和者,得桂枝而如神。邪气不能从枢而外转者,得柴胡而如神。今人惑于春夏忌桂之说,又惑于前医,邪在太阳,误用柴胡,方致引入少阳之说。及李时珍虚人不可多用。张景岳制五柴饮,列于散阵,遂致应用不用,误人无算。而不知二药神农列之上平,久服可以却病延年。今之信各家,而不信神农,诚可怪也。闽医习见余用桂枝汤,万一无失,此数年来,自三钱亦至用八九钱而效者。咸知颂予创始之德。至于柴胡,不过四钱而已。而浙江江苏,每用必以鳖血拌蒸,最多不过二钱,皆先入之说误之也。不知长沙方,柴胡用至八两,取其性醇,不妨多服,功缓必须重用也。本经崇原云,柴胡出于银州者佳,今市中另有一种柴胡,不知何草之根,害人不浅。推之细辛五味,用不过一钱,大枣不过二枚,生姜不过二片,种种陋习,皆违经旨。吾愿同事者,先迸去市中狗人恶习,而以愈达愈上,为第六劝。
起死回生,医之道也。如医家束手,病家待毙,察其为杂法所误。先于病家说明,壁其方资,愈不受谢。照仲师法四逆白通以回阳,承气白虎以存阴,助其枢转,运其枢机,藏腑调和,统归胃气,危机拯救,不靠人参。有其任,亦可救十之二三。余自临证三十余年,知经方之权夺造化,为第七劝。
经方愈读愈有味,愈用愈神奇,凡日见临证立方,至晚间一一于经方查对,必别有神悟,则以温故知新,为第八劝。
医门之仲师,即儒家之宣圣,凡有阐扬圣训者,则尊之,其悖者则砭之。障川东流,功在吾辈。如四家中刘河间杂书偏苦寒,尚有见道之处。朱丹溪,虽未究源头,却无支杂之处。张子和瑕瑜参半。最下是李东垣,树论以脾胃为主,立中以补中为先,徇其名而亡其实。燥烈劫阴,毫无法度。尝考医论中,其人富而好名,巧行其术,邪说流传,至今不息。正与仲师养津液,及调以甘药之法相反,不可不知。至于李时珍王宇泰之杂,李士材之浅,薛立斋之庸,赵养葵之妄,张景岳陈远公冯梦瞻之浮夸影响,不使一字寓目方可入于精微之奥。坊刻汪讱菴等本,虽云耳杂,却有一二道得著处。但于仲师方末,杂引陶节菴诸辈臆说,不无朱紫之乱。入门时姑参其说,终为乡愿矣。则以专一不杂,为第九劝。
亚圣有云,予岂好辩哉,不得已也。今医学各成门户,所藉乎明先圣之功,溯委穷源,不绝于口,则陷溺未及久,颖慧过人者,自必悔而就学,道不孤矣。若言之过激,则怨而生谤。位置太高,则畏而思避,踽踽独行,济人有几。凡我同人务宜推诚相与,诚能动物俾此道日益昌明。则以有言无隐,和气可亲,为第十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狂人
|
2006-5-16 21:47:5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劝读十则 清。唐宗海
畅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药方剂
志一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