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心理疗法:以“喜胜忧

[复制链接]
查看1369 | 回复0 | 2003-4-27 16:4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中医的心理疗法之一:以“喜胜忧  
中医以情胜情的心理治疗:源于《黄帝内经》所说的“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实践证明情志致病,按照这种心理治疗方法治疗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古代的医家在行医过程中,曾出现过几例不以药石,单是以情治病的例子,颇为有趣。
   清朝有一位官员,年老失宠,精神抑郁,茶饭不思,请了不少医生诊治,吃些舒肝健脾,补气养血的药物,都不见效。后来听人们说有一位姓叶的医生治病如神,他就远道前往求治。叶医生认真地切脉看舌,望神观色。又详细询问病史后,这位官员 忙问道:先生我患的什么病?叶医生回答说:是“冲任失调” 。。冲任失调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妇女月经不调。官员一听哈哈大笑,觉得这个名医徒有虚名,给人看病太马虎了,是男是女都分不清,竟如此湖涂,一个老头子哪来的月经不调。此后他逢人就讲这个笑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他一个人感到孤独寂寞时,只要想起叶医生给他看病的事,就忍不住笑上一阵。说来也怪,过了一段时间,患者竟然没再求医吃药,但却觉得吃饭香了,睡觉好了,精神爽快多了。一天,他又特意去看叶医生,想指出他的疏忽大意。叶医生对患者说:“你的病已经基本上好了,不必再担心了。”患者忙问原由,叶医生笑了笑说:“你是情志致病,服药不效,故以情治病,可不药而愈,只是你不知罢了”。
  患者了解到叶医生的用意后,连连称奇,不停地道谢。
之二 以怒治病
相传有位当太守的官生了病,请了许多医生诊治都没有见好。特地派人来请华佗,华佗诊后,认为这种病是因情志所致,只有让病人发怒才能治好。所以他故意索要高昂的诊金,却拖拖拉拉很不认真地给他开方抓药,过了几天,竟不辞而别,走时还故意留下一封骂太守的信,说他得病是自作自受。
  太守果然大怒,立刻派人追捕华佗。太守的儿子知道华佗用意,暗暗叮嘱家人不要去抓,回禀太守只说不知华佗去向,抓不着。太守听说抓不到华佗,更加怒气冲天,一气之下,呕出几口黑血。不想这一呕,病反而好了。这就是运用了《黄帝内经》所言“怒胜思” 的法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