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原创]《说东道西》四、“无奈”小虫何?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原创]《说东道西》四、“无奈”小虫何?
[复制链接]
1247
|
0
|
2003-5-21 06: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说东道西》三、“无奈”小虫何? 历史发展到今时今日,在医学的领域里,可以说是登上了时代的高峰。再朝前一望:却是一道万丈深渊在等着我们了。
中医,来到了三岔路口,何去何从,是进是退,令世人感到迷茫。现代医学,尽管进入了基因时代,但也遇到了不可预见的难题,只好退而求其次。抗菌素,独领风骚近百年,可是,医学界在惊呼:若干年以后,将用什么药物来对付细菌?目前正是这几个问题,困扰着医学家们。
自从几十年前,青霉素的问世,的确让西医独占风骚,引领医学数十年。各种各样的抗生素,相继问世。但是,细菌在这种现代化的武器面前,丝毫没有看到它的退让,它们立即调整了自已的生命特性,(也就是说,抗药性.调整自身基因)反而让现代化的武器,对付这些细菌,却无能为力。
这就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大自然界中,“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每一种生物,不会那么自愿退出历史舞台,都在寻求它自已的生存空间,都在寻求它的发展道路,都在寻求它那个种类的进步和兴旺办法(病毒的变异,就是基于此。你要杀灭它,它马上改变生存方式,改变基因,不让你杀灭——它也要生存、也要活命啊)。在这些生物中,同样,也包括了属于生物的人类。
自然界就是如此地在维持它的相对平衡。就这样,地球上的生物,亿万年来,在这种相对的平衡中,相安无事。
就拿草原上的羊和狼作的个描述:
1/ 当草原上的草茂盛起来,相对而言,羊因有丰富的食物,发展起来了。
2/到一定的时侯,草原上的草因羊群过多,吃光了,草光了,羊群就不容易隐蔽,狼就容易或得食物,狼的生存条件好了,狼就多了。
3/狼多了,相对地就减少了羊的数量,这样,草原上的草就又获得了生长的条件,如是草又茂盛了。
就是这样,拿来中医的话来说,如此地相生相克,无限地循坏下去。生生不灭。
任何一种生物,都是生物链中的一环。这拿来现代话来说,就叫生物链。它是一个动态中的平衡。如果,一旦生物链中一环,出了问题,过多或不及,(中医称这种情况,叫“淫”)那就会造成生态不能平衡,那就要出问题。中医的五行学说,就是表达了这种关系(具体细节,另文再讲)
人类,是产生于大自然,是离不开大自然的,他是和各种各样的生物共生在一起,体外如此,体内也是如此。这就是中医中所说的核心部份:整体观念。这句话表达了两层概念:一是人与大自然的各种生物共生在一起,是一个整体。人体内,也是与各种生物,共生在一起,同样是一个整体。(当然,还包含着其他意义,以后再谈)不管你用什么办法,一旦破坏了自然界的平衡,或是生物体内的平衡,你就要受到自然界的惩罚:这就是害病。
人体内,同样是一个多种微生物与人共生(寄生)在一起,人体也离不开微生物,微生物同样也离不开人体,它们是相互依赖,各得其所,相安无事。比如: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人类不可缺少它。大肠杆菌,就是生存的大肠内,如果,一旦钻错了地方,不该去的地方,去了,人们就要生病。
人体在生存的过程中,是会产生一些废物,这些没用的东西,必须要排出体外。如果说,能够溶解于水的物质好说。随着一些液体可以排出。可是有些东西并不溶解于水,比如老死的细胞,或因损伤引起的瘀血,那是如何排出?这时,微生物就发挥了客观存在那种无孔不入的本领,协助人类来清除那些废物,健康体魄。
科学家曾经研究过人的皮肤。说皮肤上,每一平方厘米上,有二百种以上的微生物与人共生。这就象高山一样,如果山上什么生物也没有,光秃秃地,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山?谁爱?如果,山上生长着不可数计的生物,那真是“远看山有色,静听水流声,春去花还有,人共鸟长鸣”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那是令人多么陶醉呀!人的皮肤就是这样,你看,为了你的皮肤漂亮,你敢把皮肤上所有的微生物消灭掉么?有没有这个必要,主意还是你自已拿,我只不过说说而已。
还有一点,生物之间,是一个互相制约的。也就是说,相互之间,既依赖而又对立的,缺一不可(少了或多了都不行)这就是中医“阴阳学说”中的一部份内涵。自然的,生物的,都是如此。“阴平阳秘,精气乃治”。“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都是谈的这个道理。
人与微生物是共生的。只不过,是在过剩和不足的情况下,(阴阳偏胜)人就会生病。因此,在治病的过和程中,损其过剩,扶其不足,(故《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病就好了(中医所说的:阴平阳秘,正气乃治), 就是这么简单。
现代医学中也有一个名词:菌落失调。望文生义,这个名词比中医的名词要好懂一些。那就是说,在人体内,某一种细菌群落形成过多的局面,某一种细菌的群落发展又因种种原因造成不足以抵抗另一种细菌的侵犯,不能克制另一个过多发展的细菌,造成生理不能正常工作,从而产生了不正常的生理现象,(即产生了疾病)这就是菌落失调。这与中医中所说的“阴阳偏胜”又有何两样?
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口腔内的白斑,是霉菌感染z上起的,它就是因抗菌素用过了头,造成菌落失调甩形成的。小儿有一种腹泻,叫作小儿秋季腹泻,就是一种轮状病毒所引起,这同样是由于抗菌素同量不恰当所造成的,如果,继续用抗菌素,恐怕病情更深沉,腹泻更厉害。我们也逐渐认识到,肠内在缺少一种“双歧杆菌”时,人们就会因无法得到饮食中的营养,而带来一系列的疾病,我们就要补充“双歧杆菌”,“三株口服液”“整肠生”等应运而生。可是,肠道生存的菌类,都是喜碱怕酸的,不知口服经过胃酸这一道关,能有多少菌体通过?为什么不搞直接肠道给药的剂型(走肛门这一条路)?
其实,在发现青霉素的那时,也许就是青霉对细菌的一个制约作用(也许是酸和碱的作用,细菌的生存,是要一定的生存环境的,偏酸和或偏碱,都有可以影响微生物的生与灭)。大自然中,这种现象随处可见。每一种生物,都有它的克星。比如:现代科学家发现:炭疽菌就是癌症的克星。可是,后来的研究是不是在走这样一条路:用一种生物去克制另一种生物?关健于:你是否发现,你是否了解,你是否在正确运用。
摆在我们医学面前的任务是:扶植不足的一种生物,去克制过剩的一种生物,(《类经附翼*医易》中说:“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恢复生物之间的动态平衡,这才是中医所说:“扶正驱邪”的治病之道。体外如此,体内,同样如此。这就是拿现代时髦的话来说,拿起生物武器来对付疾病。不要用其他的武器来危害大自然和生命。
“扶正驱邪”,这就是摆在生物学家,微生物学家,细菌学家,病毒学家,病理学家,药物学家,医学家面前的艰巨任务,而且是今后的医学上的必由之路。
到那时,就不会“无奈小虫何”,全世界将会是“春风杨柳万千条”的美丽如画的大好世界。
为美好的世界而努力吧,同道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针道天下
中药方剂
桂枝汤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