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养生] 简单介绍下脑动脉瘤的类型

[复制链接]
查看316 | 回复1 | 2014-9-30 09:2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脑动脉瘤是指脑动脉壁的局限性囊性扩张。指脑动脉内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大造成动脉壁的一种瘤状突出,颅内动脉瘤多因脑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上引起囊性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根据上海德济医院官网的介绍,脑动脉瘤实质是血管病变,并非肿瘤,它是供应大脑的动脉血管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异常,经血流长期冲击,局部血管壁变薄,逐渐膨出而产生的。任何年龄可发病,而上海治疗帕金森比较好的医院统计数据显示,其中40-66岁的患病比较常见,男女比例女性略高,80%发生于脑底动脉环前半部。
  根据上海德济医院癫痫病治疗中心专家的介绍,脑动脉瘤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动脉瘤形成的病因,概括有以下几种:①先天性因素;②动脉硬化;③感染;④创伤。脑动脉瘤的形成原因十分复杂,往往是各种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此外还有一些少见的原因如肿瘤等也能引起动脉瘤,颅底异常血管网症,脑动静脉畸形,颅内血管发育异常及脑动脉闭塞等也可伴发脑动脉瘤。
  而先天性动脉瘤(congenital aneurysm )是一种脑血管病,主要由于先天性动脉管壁薄弱所致的动脉瘤。多呈囊状,占总数的80%~90%。常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并非真正的颅内肿瘤。先天性动脉瘤好发于组成脑基底动脉环的动脉或其分支的远端。颈内动脉系发生率明显大于椎动脉系。尤其多见于颈内动脉与后交通动脉衔接点处附近。常为单发,也可以多发,甚至合并其他类型的脑血管畸形。先天性动脉瘤往往在成年以后出现症状。
  根据上海德济医院癫痫病治疗中心专家的介绍,脑动脉血管瘤病程隐匿,起病突然,一旦发病,死、残率极高,因而脑动脉瘤被称为颅内的“不定时炸弹”,是最危险的脑血管病之一。
       颅内动脉瘤是由颅内动脉内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张所致动脉壁的一种瘤状突起,为临床常见血管性疾病,是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SAH)最常见的原因。在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由于该病的年发病率高达1~2/10000,我国每年新增动脉瘤患者多达20万,颅内动脉瘤是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最常见的重大疾病。
  而先天性动脉瘤破裂的表现取决于瘤体的大小和部位,起病大多急骤,突然发生剧烈的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或昏迷。先天性动脉瘤破裂常有情绪激动、劳累、饮酒、怀孕末期等诱因。少数病人可以缓慢起病,并不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实质血肿,病情可以不怎么凶险。
  颅内脑动脉瘤可根据其病理变化、大小、部位来分类:
  1、假性动脉瘤(false aneurysm)常发生于严重头外伤后,瘤壁由血栓和周围的一些结缔组织构成,没有正常的血管壁层,非常脆弱。
  2、炎性动脉瘤(infectious aneurysm)多由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微栓子引起,造成内弹力层和肌性外膜的感染,导致动脉破裂。
  3、囊状动脉瘤(saccularaneurysm)最常见,好发于动脉的分叉处,像一个向外突起的口袋,瘤壁的内弹力层薄弱甚至消失,中层有肌纤维变性,外膜比正常的动脉薄。常常可以看到不同程度的血栓、钙化、脂肪沉积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4、梭状动脉瘤(fusiformaneurysm)常由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因此老年患者中较多见。受累的动脉弯曲、增宽和拉长,内弹力层和中层缺损,常有粥样硬化的病理表现。某些累及血管壁的疾病也会造成梭状动脉瘤,比如:马方(Marfan)综合征、高半胱氨酸尿症(homocysteinuria)、巨细胞动脉炎等。
  5、夹层动脉瘤(dissecting aneurysm)为血液进入中膜,少见的进入外膜下层,使动脉管壁向外扩张,形成动脉瘤。进入内膜下的血肿更易引起管腔狭窄,而不是动脉瘤。可由动脉的轻微外伤、肌纤维发育异常和累及动脉中层的疾病造成。
  大多数颅内脑动脉瘤都是未破裂的,尤其体积较小的动脉瘤在未破裂出血前无任何症状。在上海治疗帕金森比较好的医院研究表明,体积较大的动脉瘤可因瘤体的扩张、膨胀而有头昏头痛症状,或因瘤体的占位效应出现脑神经、脑组织受损的表现,其症状根据动脉瘤的部位、形状、大小及扩张的方向而不同。巨大前交通动脉瘤可引起视力、视野障碍;颈内-后交通动脉瘤可致动眼神经麻痹;海绵窦段动脉瘤可致外展神经麻痹;椎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瘤可致面神经麻痹等。
  根据上海德济医院官网的介绍,大约有半数的脑动脉瘤患者在动脉瘤破裂前有某些警告性先兆症状,表现为局部头痛、脸和眼痛、视力降低、视野缺损、眼外肌麻痹等症状,大多数由动脉瘤急性扩张压迫所致;有的表现为运动和感觉障碍、平衡失调、幻视、眩晕等。
       动脉瘤破裂后主要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和脑缺血症状,少数形成颅内血肿。患者突发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癫痫、颅神经麻痹、脑膜刺激征,以及出现偏瘫、感觉障碍、失语等。已破裂动脉瘤再出血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首次出血后的幸存者若未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3周内将有40%的病例发生再出血。
  脑动脉瘤有时会出现一些特殊表现。例如,颈内动脉动脉瘤或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可出现头痛、双颞侧偏盲、肢端肥大、垂体功能低下等类鞍区肿瘤的表现。个别病例亦可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在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可出现急性精神障碍,表现为急性精神错乱、定向力障碍、兴奋、幻觉、语无伦次及暴躁行为等。
  Hunt及Hess根据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将颅内动脉瘤患者分为五级,用以评估手术的危险性:Ⅰ级:无症状,或轻微头痛及轻度颈强直。Ⅱ级:中度至重度头痛,颈强直,除有脑神经麻痹外,无其他神经功能缺失。Ⅲ级:嗜睡,意识模糊,或轻微的灶性神经功能缺失。Ⅳ级:木僵,中度至重度偏侧不全麻痹,可能有早期的去皮质强直及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Ⅴ级:深昏迷,去皮质强直,濒死状态。
murl8415 | 2014-9-30 09:28: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三千积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