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尊生保健
›
奇!外国人用“脑”吃饭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四季养生]
奇!外国人用“脑”吃饭
[复制链接]
387
|
1
|
2014-11-25 10:37:0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自古以来,中国人的饮食讲究“色香味俱全”,尤其强调口味。古人就说过:食无定味,适口者珍。就是说,饮食没有固定的味道,只要好吃就行。今年一项调查显示,用餐时通常优先考虑的诸要素中,47.8%的人选择了“口味”,比位列第二的“营养”多出16个百分点。于是,大众的口味越来越重,无辣不欢、老感觉菜没味儿、炒菜离不开各种调料……总之,饮食口味的趋势是——更香、更辣、更咸、更鲜。
营养界有一种说法,外国人用“脑”吃饭,中国人用“嘴”吃饭。日本、法国、西班牙等饮食较健康的地区,是根据营养结构决定吃什么、怎么吃,我们则根据味道决定饮食。中餐的菜品变化多端,但基本上都是围绕“口味”展开,很少考虑营养和健康。这种对口味的极端追求,已经在悄悄伤害我们的健康。
烹炒煎炸是中餐的传统烹饪方式,其中炒是最有中国特色的烹饪法,国外是没有的,以至于“炒”没有合适的英文翻译。炒菜要求旺火旺油,有句俗话叫“毛厨子怕旺火”,能驾驭旺火旺油,才算是有手艺。正因为如此,炒是十分用油的,煎炸自不必言。烹炒煎炸做出来的菜好吃,但是费油,又破坏了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而近年来,川菜风靡全国,凡有井水处皆有火锅店,这也是口味重的写照。前不久,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对中国人的饮食状况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川菜以51.2%的投票率位居受欢迎榜之首,其他依次为东北菜、湘菜、鲁菜及粤菜。该调查还表明,各种口味中,喜欢“辣”的人最多,占40.5%;其次是“甜”,占28.4%;然后是“咸”,占17.3%。一项2253人参与的调查也显示,47.28%的人每天至少吃一顿辣菜,23%的人两天吃一次,18.78%的人一周吃一次。一般厨师做菜“逢辣必咸”,辣和咸如影随形。据说豫菜是八大菜系之母,最强调用盐,菜将出锅,师傅放盐时要把徒弟支走,厨师学会了用盐,也就出师了。但是,现在的厨师已经不这么讲究了,直接一把盐放进去,所以餐馆的菜多数都很咸。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盐摄入量是每人一天6克,但调查显示,我国北方地区一些城市的食盐摄入量已达到人均15~16克/日,有些人甚至超过20克/日。
以前饭菜的鲜味靠的是高汤,“唱戏的腔,厨师的汤”,现在有了味精、鸡精,轻松实现“清水变鸡汤”,于是很多厨师变成了“味精厨师”,有的大厨平均每一道菜要放3小勺味精。外国人吃不惯味精,在美国的中餐馆,曾经引发过“中餐馆综合征”,其实就是菜里味精放太多导致就餐者头晕口渴恶心,几乎引发一场排斥中餐馆的风波。
有关调查显示,中国人的食盐、食糖、味精等调味品的日常摄入量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可以说,中国人的口味毫无疑问是全世界最重的。在全球大力提倡健康饮食的大环境下,我们的饮食习惯显然是“背道而驰”的。
不仅餐馆过于注重口味,加工食品也是如此。全麦饼干要加入大量油脂,饮料要加入香精、糖类,无数次调查显示,消费者购买加工食品,首要考虑的就是口感,厂家当然要投其所好。
这种“重口味、轻营养”的饮食方式,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陷入生活方式病:热量过剩、营养不足。国际肥胖病大会宣布,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胖死的人比饿死的人多,其中包括中国。专家表示,口味的改变,可以给身体带来几十种疾病。吃盐过度会导致高血压、心脏病、哮喘、慢性肾病等;吃得油腻会导致脂肪肝、癌症等;吃得太甜会带来龋齿、糖尿病;吃得过辣会导致溃疡、胃食管反流……不仅如此,口味过重带来的健康问题,还可能影响妊娠期、哺乳期的母亲和胎儿,把一些疾病传给下一代。更有研究显示,人的口味也是会“遗传的”,父母口味过重,孩子也不能免受其害。
如今,崇尚食疗养生的人很多,与其迷信“食物能治病”,不如从口味清淡做起,少一些口腹之欲,才真正是健康的做法。
厦门曙光医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tfup4642
|
2014-11-25 10:3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前做好准备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杏林杂谈
baisha100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