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我们的医学

[复制链接]
查看2371 | 回复11 | 2003-8-5 13:3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加味潜阳封髓丹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经验点滴
           云南石屏龙朋中心卫生院 杨通 后立新
   顽固性口腔溃疡中医俗称口疮,表现在口唇之内,咽门以外部位,舌,唇,颊,软腭等
处发生溃疡,疼痛异常,病程延绵,反复发作,西医对此尚无根治方法.
古代医家对口疮的病因病机众说纷纭,但临床上多以火热,阴虚立论,治疗多以清
热,解毒,泻火,滋阴,活血,止痛为主,此类治法偶能取效一时,旋即复发,再难奏效.
医者往往以口疮为难治性,易复发性为挡盾牌,告诉患者决非三, 五付可以收功作为
敷衍.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笔者根据云南名老中医吴生元教授的经验, 认为温阳补土
伏火极为重要,复发性口疮患者一经治疗.多获良效.
    顽固性口腔溃疡虽有火热上炎之征,但因反复发作,长期不愈,正气已虚, 脾胃之
火末熄,因此其炎上之火大多虚实并见.治疗过程中过用苦寒败胃之药, 正气越伤虚
火越浮,治疗虚火不知引火归源,一味滋阴降火,一派滋腻碍之品,中焦不能运化, 病
越长绵难愈.因此,将潜阳丹和封髓丹合二为一,加上治标之品,确立复发性口疮溃疡
温阳补土伏火之治疗大法.
    潜阳丹出自清.郑钦安<<医理真传>>,由砂仁,附子,龟板,甘草组成,郑氏认为砂仁
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附子辛热,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种
,补真火即是壮君火也,龟板一物,坚硬,得水之精而生,有通阴助阳之力 ;甘草补中,
有伏火互根之妙.封髓丹由黄柏,砂仁,甘草组成,郑氏认为,黄柏味苦入心,禀天冬寒
水之气而入肾,甘草调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黄柏之苦和甘草之甘, 苦甘能化
阴,砂仁之立合甘草之甘,立能化阳,阴阳化合,交会中宫,则水火既济,心肾相交.
笔者口腔溃疡十余年,数易名医,遍尝中西药物及各种偏方验方无数, 偶尔发作时一
二周不愈,疼痛不止,食难下咽.笔者遍查历代中西医文面前献,终不得治法, 后有幸
跟随云南省名中医吴生元教授,请教于吴老,吴老诚示之潜阳封髓丹,服之立效,深奇
之,又请教于吴老,吴老讲授<<医理真传>>,乃明温阳补土伏火之大意.行医以来, 该
方验之临床,每获奇效.
典型病例
    李xx,女,20岁,石屏县龙武人.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十余年 ,常合并化脓性扁桃炎,
曾以青霉素,甲硝唑等抗菌药品作正规足量长程治疗,后又以激素为主长程治疗, 病
情反反复复,经年不愈,症见:唇,颊,齿龈,舌面,咽喉部呈黄豆大小椭圆形溃疡,上浮
白色粘膜,周围鲜红微肿,扁桃体III度肿大,上浮黄白色脓点,疼痛难忍,一周来, 以
流汁饮食度日,乏力气短,舌尖红,苔薄白,脉细弱.辨证:中虚脾热,治则 :补土伏火
益气清脾.方药如下:黄柏20克 砂仁10克 龟板(冲)10克 板兰根15克、肉桂15克等
(为方便患者,笔者常以肉桂代附子引火归原)10克.患者服药二剂,疼痛大减,已能进
食,原方续进十余剂,基本临床治愈,后二年间,偶有复发,亦以潜阳封髓丹一,二剂愈
之.另一患者何某,男,石屏县人,45岁.每年周期性发作口腔溃疡六次,每次发作时间
长达一个月,发作期间口腔疼痛靡烂,饭菜不能食,热汤不能进,却又渴欲热饮,喝冷水
常不能解渴,为治疗此病,曾多次辗转于个旧.开远. 昆明各大医院.各专家的诊断意见
基本一致:阿弗他口腔炎.治疗方案各不相同,治疗结果却都一样:不见好转.常需等疾
病自愈,患者找到笔者时,现症见:口腔肌膜溃烂成点,溃点多,溃面成灰白色;舌质红,
无津少苔,脉细弱,辩证:阴虚炎旺,中虚脾热.治则: 补土伏火 滋阴清脾.方药:黄柏20g
砂仁10g 龟板(冲)10g 玄参15g 等患者服用二剂,病愈大半,又服五剂,病基本痊愈.嘱
其来常服用附桂理中丸.后只要病情反复, 立刻服用潜阳封髓丹一.二剂,病即康复.经
治疗后,患者第一年反复三次, 第二年反复二次,第三年未有反复.
    笔者跟师吴老期间,发现经吴老治愈的患者在得到正确治疗之前,四处求医,却治疗
不当.致使患者病情缠绵,痛苦不堪.待到临床工作中 ,发现顽固性口腔溃疡被误治,
被拖延的现象确实极为普遍.笔者回忆自己早年患此病的种种痛苦体验,深感吴老经
方不为众医所知的遗憾. 为了给同道们提供一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的新思路作为参
考,笔者学习吴老的经验,参与自己的临床治疗体会,成为此文,诚望仁者见仁, 智者
见智.
参考书目:
清 郑钦安 唐步祺阐释,郑钦安医书阐释, 巴蜀书社出版 1996年1月;
吴生元、杨通等,吴佩衡中药十大主帅古今用,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年;
杨通,常见疑难病症治荟萃,云南科技出版社,1998年;
郑钦安 | 2003-8-5 13:44: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我们的医学

就是我们自己的医学也有良莠之分,又何以指责别人医学的是非呢
不是每个中医生都是良医
也不是每个西医生都有好医术
同时人之为世,德之为先,此点我们就自愧不如古人
那我们又来指责先人就一定不如今人呢
yy9903132 | 2003-8-5 16: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我们的医学

我父亲前年也曾经是和上述一样的病历,在小县城也看了2年,一直没有效果,后来在南京红十字会的一个老教授的星期日的门诊,给开了六付中药。吃完了就好了。方子,我下次有就会父亲回家的话,看在的话,抄来个大家看看。
杏林后学 | 2003-8-5 21:29: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我们的医学

云南的同仁提供的经验很值得学习,对晚学很有启发。
另外,我想请教2点:
1、肉桂代附子引火归源,大辛大热之品,一般以小剂量为宜,先生用大剂量是何讲究?
2、黄柏苦寒之品,大剂量用之清热,不虑其苦寒劫阴乎?
郑钦安 | 2003-8-6 12: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我们的医学

剂量不在大小,取病为度
苦寒本属阴,何以劫阴?
杏林后学 | 2003-8-6 19:56: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我们的医学

1、内经云:少火之气壮,壮火之气衰。肉桂乃大辛大热之品,用之过量,恐有壮火食气之嫌吧?本人以为,引火归源以小剂量为宜。
2、苦寒之品,容易化燥伤津。大剂量用之,岂不更甚
郑钦安 | 2003-8-8 12:25: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我们的医学

壮火之气衰
此乃指邪气之盛也
非指药也
药之功用主要在于扶正祛邪,不在剂量之大小
病退药止,药不尽剂就是此意
如是,重病安能用小剂,岂不是隔靴搔痒
黄柏20克 砂仁10克 龟板(冲)10克 板兰根15克、肉桂15克等
(为方便患者,笔者常以肉桂代附子引火归原)10克  
此方阴阳互用,尤重补阳,用黄柏是用其以阴引阳之功
如此才不致辛药过燥伤津,又能引上越之火下行.
苦寒之品,容易化燥伤津?请举例
苦寒之品,本就属阴,单用本就不宜用于阳虚之人,用之只会令其势更偏

杏林后学 | 2003-8-8 19:52: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我们的医学

http://members.shaw.ca/ctcma/09.html
清 热 药

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清热药的药性寒凉,具有清热泻火、燥湿、凉血、解毒及清虚热等功效。本类药物主要用于表邪已解、里热炽盛,而无积滞的里热病证,如外感热病,高热烦渴,温热泄痢,温毒发斑,痈肿疮毒及阴虚发热等。清热药是以《内经》“热者寒之”及《本经》“疗热以寒药”的原则指导用药的。
由于发病原因不一,病情发展变化的阶段不同,以及患者体质的差异,里热证既有气分与血分之分,又有实热与虚热之异。因此,就有多种类型的临床表现。针对热证的不同类型,并根据药物的功效,将清热药分为以下五类:清热泻火药,功能清气分热,用于高热烦渴等气分实热;清热燥湿药,功能清热燥湿,用于泻痢,黄疸等湿热病证;清热凉血药,功能清解营分、血分热邪,用于吐衄发斑等血分实热证;清热解毒药,功能清解热毒,用于痈肿疮疡等热毒炽盛的病证;清虚热药,功能清虚热、退骨蒸。用于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骨蒸劳热等证。
使用清热药首先要辨别热证虚实,实热证有清热泻火、清营凉血、气血两清的用药不同;虚热证用药又有清热凉血、养阴透热及滋阴清热凉血除蒸之别。同时还要注意有无兼证,如兼有表证者,当先解表然后清里,或与解表药同用,以期表里双解;若里热积滞者,则应配泻下药。
本类药物,药性寒凉,易伤脾胃,凡脾胃气虚,食少便溏者慎用;热证易伤津液,苦寒药物又易化燥伤阴,故阴虚患者亦当慎用;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证,禁用清热药。
清热泻火药:热与火均为六淫之一,统属阳邪。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极,故清热与泻火两者不可分,凡能清热的药物,大抵皆能泻火。清热泻火药,以清泄气分邪热为主,主要用于热病邪入气分而见高热、烦渴、汗出、烦躁,甚或神昏谵语,脉象洪大等气分实热证。并且这类药物各有不同的作用部位,分别适用于肺热、胃热、心火、肝火等引起的脏腑火热证。体虚而有里热证时,应注意扶正祛邪,可配伍补血药同用。
石膏  寒水石  知母  芦根  天花粉  淡竹叶  栀子  夏枯草  决明子  密蒙花
清热燥湿药:本类药物性味苦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故有清热燥湿的功效,并能清热泻火。主要用于湿热证及火热证。如湿温或暑温夹湿,因湿热蕴结,气机不畅,而见身热不扬、胸膈痞闷、小便短赤、舌苔黄腻;湿热蕴结脾胃,升降失常,而致痞满吐利;湿热壅滞大肠,传导失职,则见泄泻、痢疾、痔漏肿痛;湿热蕴蒸肝胆,可见黄疸尿赤、耳肿流脓;湿热下注,则带下色黄,或热淋灼痛;湿热流注关节,则见关节红肿热痛;温热浸淫肌肤,则成湿疹、湿疮;及诸脏腑火热证。上述病症,均属本类药物应用范围。苦寒多能伐胃,性燥多能伤阴,故一般用量不宜过大。凡脾胃虚寒,津伤阴亏者当慎用。如需用时,可与健胃及养阴药同用。此外,本类药物多兼泻火、解毒作用,可用治热证火证及痈肿疮毒,可与清热泻火、清热解毒药参酌使用。
黄芩  黄连  黄柏  龙胆草  秦皮  苦参  白藓皮
清热解毒药:凡能清解热毒或火毒的药物叫清热解毒药。这里所称的毒,为火热壅盛所致,有热毒或火毒之分。本类药物于清热泻火之中更长于解毒的作用。主要适用于痈肿疔疮、丹毒、瘟毒发斑、痄腮、咽喉肿痛、热毒下痢、虫蛇咬伤、癌肿、水火烫伤以及其他急性热病等。在临床用药时,应根据各种证候的不同表现及兼证,结合具体药物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应用。并应根据病情的需要给以相应的配伍。如热毒在血分者,应配伍清热凉血药;火热炽盛者,应配伍清热泻火药;挟有湿邪者,应配伍利湿、燥湿、化湿药;疮痈、咽喉肿痛,应与外用药配合应用。此外,热毒血痢,里急后重者,可与活血行气药配伍;疮疡属虚者,又应与补气养血托疮药同用。
本类药物药性寒凉,中病即止,不可连服,以免伤及脾胃。
金银花  连翘  蒲公英  紫花地丁  野菊花  穿心莲  大青叶  板蓝根  青黛  贯众
鱼腥草  红藤  败酱草  射干  山豆根  白头翁  蚤休  白花蛇舌草  土茯苓
清热凉血药:清热凉血药,多为甘苦咸寒之品。咸能入血,寒能清热。多归心、肝经。心主血,肝藏血,故本类药物具有清解营分、血分热邪的作用,主要用于营分、血分等实热证。如温热病热入营分,热灼营阴,心神被扰,症见舌绛、身热夜甚、心烦不寐、脉细数,甚则神昏谵语、斑疹隐隐;邪陷心包,神昏谵语、舌蹇肢厥、舌质红绛;热入血分,热盛迫血,心神扰乱,症见舌色深绛、吐血衄血、尿血便血、斑疹紫暗、躁扰不安、甚或昏狂。亦可用于其他疾病引起的血热出血证。本类药物中的生地、玄参等,既能清热凉血,又能滋养阴液,标本兼顾。清热凉血药,一般适用于热在营血的病症。如果气血两燔,可配清热泻火药同用,使气血两清。
生地黄  玄参  牡丹皮  赤芍  紫草  水牛角
清虚热药:凡以清虚热、退骨蒸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清虚热药。本类药物主要适用于肝肾阴虚,虚火内扰所致的骨蒸潮热、午后发热、手足心热、虚烦不寐、盗汗遗精、舌红少苔、脉细而数等症,亦可用于温热病后期,邪热未尽,伤阴劫液,而致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质红绛、脉象细数等症。使用本类药常配伍清热凉血及清热养阴之品,如生地黄、玄参、鳖甲、龟板之类,以标本兼顾。
青蒿  地骨皮

【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World Scientific Prediction Association
郑钦安 | 2003-8-8 21:29: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我们的医学

中医这个东西很有趣
一个高明的中医是很少从众的
历来有成就的中医都是在古人的理论基础上
另劈蹊径,从不泥古
只有一句话
疗效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玄隐子 | 2003-8-9 09: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我们的医学

确实如此。在下也曾治一口疮患者,记得方中也用了肉桂,效果是真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