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转帖]裘沛然遣方用药经验举隅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转帖]裘沛然遣方用药经验举隅
[复制链接]
1181
|
4
|
2003-8-11 11: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裘沛然遣方用药经验举隅
裘沛然教授治疗疑难病证积有许多经验,其中对某些病机表现为气血同病,寒热错综,虚实夹杂,病邪深痼的病证,常采用大方复治的方法。即广集寒热温凉气血攻补之药于一方,以取药性之相逆相激、相反相成的作用,往往可收致出奇制胜的疗效。兹举例阐析。
某男童,14岁,以高热腹痛,赤白痢下伴里急后重起病。前医迭用木香槟榔、荆防败毒、白头翁及芍药等汤方不应。病情迁延二周,邀裘教授往诊。患者痢下频数,日解二三十次,神志时清时昧,精神萎惫,但欲寐状,身有微热,手足厥冷,脐腹时痛,小便赤涩,谷食不进,舌质嫩、苔黄,脉微细欲绝。此由先伤生冷,复感湿热疫毒,留滞肠中,寒热交迫,气血俱伤,邪毒鸱张,阴液亏损,中土惫败,肾阳式微,元气呈欲脱之兆。证情危笃,拟攻补寒热兼施,用大方复治,以冀万一。药用党参24克,黄耆40克,茯苓15克,生甘草12克,熟地黄40克,当归20克,川芎12克,阿胶12克,白芍20克,熟附块15克,上官桂 6 克,干姜15克,黄芩20克,黄连 6 克,黄柏15克,车前子12克,泽泻12克,滑石15克,木香15克,槟榔12克,生大黄10克,芒硝 9 克,诃子肉15克,补骨脂12克,乌梅12克,上药水煎 2 次,和匀后浓煎成 2 小碗,分 3 次饮服。患者服 1 剂后神志转清,痢下减半,腹痛缓解,手足微温。病有转机,药已对证,原方续服 1 剂。药后精神渐振,痢下 2~3 次,腹痛除,小溲清,身热去,手足温,欲思食,脉来有神,苔薄微腻。此积滞去,阳气回,阴津渐复,证入坦途,改投香砂六君子汤加熟地、干姜。 5 剂后精神振,二便调,饮食如常,病体基本康复。此病属疫毒痢,由热毒壅滞肠道,燔灼气血,阴阳两损,正不胜邪所致。前医虽率用治痢常方,然药轻病重,邪炽而正气欲溃,病情复杂危重。此时若用单一的治法,必难任艰巨,恐变生俄顷。裘教授针对病机选用黄耆、党参、茯苓、甘草补气健脾;熟地、阿胶养阴补血;附子、官桂、干姜回阳救逆;黄芩、黄连、黄柏清热解毒;车前、泽泻、滑石利湿泄浊;木香、槟榔与当归同用,既行气又调血;大黄、芒硝荡涤积滞,佐芍药则破积通便之力更巨。按芍药功用自本经及历代药籍所载,均有通泄之功,故仲景以芍药、大黄二药并称,与后世称为"敛"药者有明显出入。方中诃子、乌梅则有敛阴止泻之功。全方温清并用,敛泄共投,攻补兼施,气血阴阳并调,且药味多达25味,似乎庞杂。但药味虽多,法度甚明,杂而有章;更重要的是其切中病机,因而在较短时间内邪毒去而泻痢止,阳回津复,重危之病迅即向愈。裘教授认为,临床处方遣药,主要从病情的实际需要出发,而一些疑难危重病证大多病机复杂﹕或表里同病,或成寒热互错杂,或大虚大实相夹,或痰饮瘀血胶结,或新病又兼宿疾;治疗若仅偏执一端,其收效往往不够理想。《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
经文提示﹕对复杂病证单用奇方或偶方不能奏效时,应采用重方(即复方)或反佐法治疗。裘教授对《千金方》中针对复杂病情而设的一些组方繁杂,药味多至数十种,熔寒热补泻于一炉的方剂作过潜心研究,深感思邈"制方之反激逆从"法奥妙无穷。经过多年临床实践的尝试和探索,体会到采用"大方复治"法对某些疑难危重病证的治疗,确有很好的疗效。
所谓"反激逆从"就是用性味、功效或作用趋势相反的药物相配伍,从而激发出新的治疗效应。裘教授体会﹕药物的配伍意义及其复合作用的机理非常复杂,目前尚有许多奥秘尚未被揭开。但从实践应用的情况分析,这种相反药物的组合运用,并不仅仅是单纯的制约关系,更主要的是可能产生了相激相成的作用。这种作用有时超越了单味药本身的功效,如单味黄连和肉桂均无安神作用,但若将二者按适当比例配伍后,可以治疗心肾不交的心烦失眠等症。在复方中也有将两个对应的药物群体相组合,从而产生新的治疗作用。如以通常所用的六味地黄丸为例,是方因有熟地黄、山茱萸、山药之三补与丹皮、茯苓、泽泻之三泻的配伍,从而有"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治疗功效。现将裘教授临床常用的配伍经验略举数端。
1、敛散同用 敛,指收敛耗散之阳气阴津;散,指解散邪气。敛散同用法适用于正虚邪恋的复杂病情。例如,慢性咳喘病中,肺气已虚,伏饮留恋,或又处处感新邪,裘教授常仿仲景小青龙汤法用麻黄、桂枝、细辛宣散在表之邪;以细辛、干姜散寒蠲饮,配合五味子、诃子、白果等收敛耗散之肺气;两者一散一收,使邪气去而肺气和。又如,治疗慢性肾炎因触冒外邪而诱发蛋白尿,常用羌活、防风、蝉衣、苍耳草、白芷等发散在表之邪,复以覆盆子、芡实、金樱子、乌梅、五味子等收摄肾精之品配合运用,不仅症状可以改善,且对某些蛋白尿也可望消失。如果有湿浊内蕴见症着,他还以收敛药与猪苓、生苡仁、玉米须、泽泻、汉防已等通利之品为伍,一涩一通,而奏良效。
2、润燥互用 即以辛香苦燥药与阴柔滋润之品合用,适用于湿滞不化而阴津已伤之证。症见口苦而粘,燥渴欲饮,苔厚腻粘着或如积粉堆砌,舌质干燥少津。此时若单用辛燥则津益伤,专以滋阴则湿愈滞,唯有润燥互用,可令湿化津复。裘教授常选生地、熟地、天冬、麦冬、芦根、玉竹与苍朮、厚朴、陈皮、半夏等相佐应用,可收显效。盖湿乃浊邪,其性粘滞,若阴亏之体感染湿邪,或湿郁化热伤津,遂成湿滞津亏之证。用养阴生津药后,津润液充则胶痼之邪浮游,再佐以化湿之品,俾邪去津复。又如,对老年肺肾亏虚,水泛为痰的咳喘,他惯用金水六君煎加细辛、白芥子等治疗,收效甚好。方中半夏、陈皮、茯苓燥湿化痰除饮,熟地、当归滋养阴血,一燥一润,标本兼治。清代医家陈修园曾抨击此方"燥湿二气,若冰炭之反,景岳以骑墙之见杂凑成方"。裘教授则不以为然,他用此方治疗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每得心应手。他认为,用古人之方,非泥方以治症,唯审证而用方,方随证变,其法始活。
3、寒热并投 临床所见一些疑难病证其病机属纯寒、纯热者较少,而以寒热错杂者为多,此乃阴阳互根,寒热转化之理。如慢性肾炎伴慢性肾功能不全者,多因病邪久羁,阳气被戕,阳虚而生内寒;另一方面,余邪热毒蕴结未消,盘踞下焦,证见寒热兼夹。欲补阳者必益其阴,无阴则阳无以化,阳气得振则浊邪潜消,再佐清泄,其效益者。裘教授选用附子、肉桂、仙灵脾、巴戟天、肉苁蓉、补骨脂、生熟地、山茱萸、黄柏、黄连、半枝莲、知母、漏芦、泽泻等,阴阳寒热并调,每多建功。另如,治反复发作的口舌生疮,用细辛、肉桂与黄共、木通相配﹔治少阴头痛,以附子、细辛与黄柏、龙胆草同用;治顽痹,以乌头、桂枝合知母、生地共投;治胃痛,用干姜、良姜与黄芩、黄连为伍等等....。寒热并用不仅有互制之功,更有相反相成之妙。诚如明代医家李时珍所谓﹕"此皆一冷一热,一阴一阳,寒因热用,热因寒用,君臣相佐,阴阳相济,最得制方之妙,所以有成功而无偏胜之害也。"
4、补泻互寓 近贤秦伯未曾云﹕"治内伤于虚处求实,治外感于实处求虚,乃用药之矩矱。"无论外感和内伤,病经迁延,证见病邪内蕴与正气削伐并存,属本虚标实者多。故补泻兼施几乎是治疗疑难病证的通则。治疗时根据虚实之多少又有"寓补于泻"及"寓泻于补"之殊。如先生治肝硬化大黄螷虫丸、一贯煎、当归六黄汤三方运筹变化。大黄螷虫丸在大队活血行瘀药中佐以地黄,此"寓补于泻";一贯煎在多味滋阴养血药冲伍入川楝子,乃"寓泻于补"﹔当归六黄汤补气养血与清热解毒并重,移用于治疗肝硬化,别开蹊径。临床应用时按邪正盛衰的具体情况,三方参伍,消息进退,收到较好疗效。又如,他倡用"养正徐图法"治疗恶性肿瘤,积验甚多。他常用人参、黄耆、当归、熟地、白朮、茯苓、杞子、麦冬、巴戟天、肉苁蓉等扶助正气;略参薏苡仁、牡蛎、白花蛇舌草、莪朮、半枝莲、三棱、夏枯草等消肿软坚、活血解毒之品为辅助;消补兼施,常能改善症状,延长存活时间或竟得向愈。如见瘤治瘤,专事消削,不顾正气的治法,往往事与愿违。
5、动静结合 人身本乎阴阳,阴阳见乎动静,动静合宜,气血和畅;动静失调,气血乖乱。故凡治病用药,必须把握动静变化。裘教授善用炙甘草汤治疗心肌炎后遗症及积压类心律失常。是方在益气养血滋阴药用辅以桂枝、生姜温经通脉,乃静中佐动,故知仲景之方寓有深意。他还加入丹参一味,通行血脉,使之相得益彰;若气虚明显,再加大剂黄耆,所谓"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再如治胃气虚弱所致的心下痞满,腹胀雷呜者,他常重用甘草、党参、熟地、大枣等补气健脾厚肠之品,佐以半夏、干姜、黄连、木香等辛开、苦降,静中有动,补中寓行,俾胃气健而能运,气机畅则痞满消。清末医家多言"中满者忌甘草",但裘教授重用甘草治中满,获效显著。实则仲景早有甘草泻心汤治"心下痞满而硬"。而此法往往被后人忽视。总之,裘教授处方用药配伍变化甚多,他曾说,人身之病变化无穷,岂可以一法应无法之变﹖立方遣药并不拘于药味之多寡,主要在契合病机。大方复治并不是杂凑的方法,其中实寓有巧思及严密的配伍,他自言:"对此法我只是略涉藩篱,但这是中医处方学上一个深奥的课题,值得我们继承发掘,不断探索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学海无涯
|
2003-8-11 11:47:2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裘沛然遣方用药经验举隅
是王庆其先生写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岐黄子
|
2003-8-11 12: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裘沛然遣方用药经验举隅
果然见多识广,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杏林后学
|
2003-8-11 18:35:3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裘沛然遣方用药经验举隅
这样的好文章多多益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pinpinheiful
|
2003-8-18 18:25:3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裘沛然遣方用药经验举隅
妙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针道天下
岐黄子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