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转贴]临床一线中医治疗“非典” 的体会与感想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转贴]临床一线中医治疗“非典” 的体会与感想
[复制链接]
897
|
4
|
2003-8-16 16:58:2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临床一线中医治疗“非典” 的体会与感想
王心远 发表于 2003年08月16日 @ 00:00:00 CST
摘自崔月犁传统中医学网
一、2003年4月,笔者有机会在隔离病房,用中医直接为SARS病人诊治,取得了一定效果,也有不少体会和感想。
SARS、“非典” 都是西医的名词,在中医看来,此病属于“疫证” 。
疫证乃天地之间一种秽气所致,是人类自身与天地大环境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医学认为天人相应、天人同构,能够把握疫证发生的种种因素,进而掌握疫证的总规律以及每次发病的特点。通过临床观察、重温经典,运用中医五运六气理论,结合气候、地理等,结论是:此次疫证为湿热疫,气郁易染、传变迅速、易壅滞气机、主伤肺脏。
所见三十余病人,湿热病邪主要从口鼻而入,直入肺经。
肺经郁热,湿阻气机。如果湿热并未合邪,只是热邪挟湿伤人,多表现为:发热、微恶寒,微汗出,咽痛、口干或口粘,干咳或有胸闷,或有纳呆、大便不爽等。舌红苔白腻,脉浮兼濡。宜辛凉解表、清热化湿。可用银翘散加藿香、佩兰、白茅根等。
如果湿热已经合邪,多表现为:午后发热、少有恶寒,头身沉重疼痛、口粘不渴,干咳、胸闷,纳呆、大便溏滞不爽等。舌红苔白厚腻,脉弦细濡或沉细。热为阳邪,湿为阴邪,二者如油入面、难分难解。《温病条辨》云此证有三禁:汗、下、润。当治以宣上畅中渗下之法。三仁汤加减。
以上属轻证,正确用药后,多能转愈,不会出现重证。
湿热留连气分者,高热不退、午后为甚,身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多沉细数,用甘露消毒丹加减效佳。
所见重证,多为湿热痰邪壅阻于肺,肺气郁闭,失于宣降。出现:胸闷胸痛,喘憋严重,干咳、痰难出,神疲乏力,舌红苔黄厚腻,脉多沉细数。不治恶化预后极差,死亡病例多由此证致死。《温病条辨上焦篇》曰:“太阴湿温喘促者,千金苇茎汤加杏仁、滑石主之。”方用:芦根15g、 薏苡仁15g、 桃仁6g、 冬瓜子6g、 杏仁9g、 滑石9g,可以加入藿佩、郁金等。服之多能转危为安。
当然,上述只是疾病传变当中的常见证候;实际上,由于病人体质、各种治疗的影响,会出现种种变证,应该“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如李某某,男,40岁,发病后发热不显,纳呆、恶心、胃痛、便溏,乃因素体脾胃虚弱,疫邪寒化,盘踞中焦。藿香正气散加减而愈。
傅某某,女,40岁,过用寒凉,腹泻日七八次,喘憋脉促。《伤寒论》曰:“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依法治之好转。
一部份病人出现痰涕中带血,察其舌脉症状,病邪尚未真正传至营血分,只需前方去辛温易动血之品,稍加凉血之品即可。
值得注意的是:
不可滥用补益。湿盛时表现往往很像虚证,但本病属外感邪气,实证为主,滥用补益,闭门留寇、助长邪气;即使正虚无力抗邪,也只能少用不敛邪之品扶正。甘温壅滞、酸涩收敛绝不可用。疾病向愈,余邪清透,才有可能放手滋补。
寒凉之品不可轻易重用。湿为阴邪,本来容易导致气机郁滞;再重用寒凉,寒主收引凝滞,气机更加郁滞,不但邪气不易外达,而且容易迫邪入里。“在卫汗之可也”(《温热论》),初起尤其应注意。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病证多在上焦,药味、药量要体现“轻”,不可药过病所。
疾病发作期,邪气易动血,慎用活血药。
二、非典的袭击突如其来,各种想法五花八门。关于中医治非典,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中医能不能治非典?什么样的中医能治非典?
在人类历史上,疫证的发生屡见不鲜,对民族、国家、人类造成极大的危害。单单从疫证的防治上,中医学就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关于疫证的预测、预防、诊断、治疗,中医学理论完善、治疗手段丰富多彩、疗效世所公认。历史上名家辈出,汉有医圣张仲景,乃至明吴又可、清余师愚、王孟英,近当代孔伯华、蒲辅周等,都能力挽狂澜、全活甚重、泽及后世。先贤们无一不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严格遵循中医学传统理论,又根据时代特点,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灵活运用,才取效如神。此次非典的防治中,广东中医医院根据春温理论施治取得了惊人的疗效;北京等地的临床实践以及笔者个人的肤浅体会也都证明了:遵循中医学传统理论才会有疗效,违背中医学的基本原则、标新立异、离经叛道就会受到“惩罚”。这也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中医理论反映了客观事实,是真理,是科学,必须遵守。
既然纯正的中医治非典不容置疑,何以今天并未出现令人满意的局面呢?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再好的医学也要通过医生去施行。当今中医界后继乏人已经是众所周知,人才的问题主要不在数量上,关键是内在质量。到底有多少中青年中医大夫能够学习、遵循中医学传统理论,用之实践,治病救人?临床实践中可以看到一种奇怪的现象:某一些中医大夫根据西医理论开中药。中西医结合当然是一种美好的愿望,现在仍在摸索中;现阶段,中西医并行、合作都是可行的。但是要认识到:西医是现代西方科学的分支;而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的一部份。二者都是科学,但是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有机的结合是非常不容易的,而简单的拼凑是两失之道。例如,非典是病毒所致,能够减低人体免疫力,所以重用清热解毒的中药抗病毒,及甘温或酸涩补益的中药提高人体免疫力,看似有理。实际上,中药成份复杂,西医尚无法完全解释其药理,所以无法支持上述做法。从中医学角度,正好触犯了湿热疫治疗的两条大忌(如上所述),更是违背了基本的制方原则。这是伪科学,其疗效可想而知!
令人欣慰的是,中医界不乏有识之士,他们在非典面前毫不畏惧,严格遵循中医学传统理论,默默无闻地救治着一个个患者。他们才是中医的希望。
国难当前,我们不得不大声呼吁,治疗非典要发挥中医作用,要遵循中医学传统理论。应该不拘一格用人才,从全国范围聘请真正精通中医学疫证理论的明医,全面指导临床治疗,一定会看到本该出现的神奇疗效,造福世界。
此次非典,集中暴露了医学界固有的一系列问题,应该值得有关人士反思。从长远的角度看,在推动西医、中西医结合发展的同时,是不是应当留给纯正的中医学一片自由发展的空间,这涉及到教育、科研、临床各个方面,积重难返。但这关系着亿万苍生的福祗,亡羊补牢,未为迟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岐黄子
|
2003-8-16 17:27:4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临床一线中医治疗“非典” 的体会与感想
好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心无所住
|
2003-8-17 13:48:2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临床一线中医治疗“非典” 的体会与感想
平淡是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匿名
|
2003-10-17 19:20:20
[转贴]临床一线中医治疗“非典” 的体会与感想
一并提上来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花爵百练生
|
2005-8-9 16:42:0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临床一线中医治疗“非典” 的体会与感想
如果中医治疗非典真那么牛,卫生部后期就不用作那么调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药方剂
学海无涯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