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讨论]“桂枝汤”

[复制链接]
查看1831 | 回复6 | 2003-8-22 20:3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北斗小星在 2003/08/24 00:41am 第 1 次编辑]

时间:2003年8月21日
地点:歧黄聊天室(http://387514.bliao.com )

(20:29:58)2000tms与羊角锤说:桂枝三两(去皮,味辛热*) 芍药三两(味苦酸,微寒) 甘草二两(炙,味甘平) 生姜三两(切,味辛温) 大枣十二枚(掰,味甘温
(20:34:32)岐黄子与所有人说:[组成]:桂枝三两(9g),芍药三两(9g),甘草炙,二两(6g),生姜切,三两(9g),大枣十二枚,擘(3枚)。
(20:35:23)岐黄子与所有人说:[用法]: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絷絷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20:35:38)岐黄子与所有人说:若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21:02:56)羊角锤与所有人说:桂枝汤主要是 发散在表的郁阳的 既“阳浮而阴弱”。
(21:07:13)羊角锤与所有人说:“ 啬啬恶寒,渐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可知只是功能上的不调和。
(20:36:03)郑钦安与所有人说:先生,三两是9克?
(20:36:37)郑钦安与所有人说:请问用的是哪种度量
(20:37:54)岐黄子与郑钦安说:可以先讨论一下剂量问题
(20:38:19)羊角锤与郑钦安说:有些人认为一两约等于7克。
(20:40:42)[北斗小星]与所有人说:一般都认为古制一两等于现在的3克
(20:41:38)2000tms与羊角锤说:书上好象这样写的:一两等于三克
(20:41:50)岐黄子与郑钦安说:汉1两 = 13.8克
(20:42:21)阴阳子与所有人说:同意岐黄子的说法
(20:42:50)羊角锤与郑钦安说:我同意,但经常是根据具体病人加减。
(20:50:55)国老与郑钦安说:汉两=13.19--16g
(20:55:14)国老与郑钦安说:学校里学来的,见中药药剂学
(20:42:57)[北斗小星]与所有人说:但仲景一般开方一剂相当于现在的3帖,是不是古人对药比较敏感阿,我记得仲景算是河南人,也就是北方人
(20:43:09)浑元子与所有人说:古人的用量为什么大?
(20:43:50)[北斗小星]与浑元子说:分成三次吃的话,量也不算大
(20:43:26)jmrj与所有人说:桂支产于南方,其辛温好理解
(20:43:47)jmrj与阴阳子说:你的名字正适合我的问题
(20:45:05)jmrj与阴阳子说:取其春季的嫩支,为何归经不归肝
(20:45:32)jmrj与阴阳子说:反归心肺膀胱 ,道理何在?
(20:48:27)阴阳子与jmrj说:桂枝辛乃发散而上行入肺,温而入血归心,归膀胱乃是其间接作用
(20:50:06)jmrj与阴阳子说:为何五行的类比规律在这里不起作用
(20:53:32)jmrj与阴阳子说:为何自然界的五行跟人体内的五行出现矛盾
(20:54:32)阴阳子与jmrj说:在最初学习桂枝汤时我也曾怀疑桂枝可以入肝经,查阅方书而不得,只在陈修园的解释中谈可入肝
(21:00:08)jmrj与阴阳子说:皮在外,阳,肝、心只比
(21:00:42)阴阳子与jmrj说: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世间万物皆是五行的杂合体,只是各有偏胜
(21:01:24)jmrj与阴阳子说:肝为阴中之阳,心则阳中之阳
(21:03:00)jmrj与阴阳子说:带皮更应入心才对
(21:03:15)阴阳子与jmrj说:在<内经>是从部位来讲,半身以上为阳故心为阳中之阳,腹为阴则类椎
(21:03:33)jmrj与阴阳子说:带皮也更应对应接表才是
(21:04:22)阴阳子与jmrj说:如果这样理解则陷入机械
(21:05:20)阴阳子与所有人说:用嫩枝乃是取其气薄
(21:06:42)jmrj与阴阳子说:气薄和心肺河干
(21:09:15)jmrj与阴阳子说:取其气薄,怎么取,
(21:09:30)jmrj与阴阳子说:它本身除了气薄,还有其他属性
(21:09:40)jmrj与阴阳子说:取的时候怎么去掉的
(21:07:21)阴阳子与所有人说:首先他应当是何物之皮,其中五行偏胜如何,
(21:07:53)阴阳子与所有人说:心肺者天之阳也,气薄乃入之
(20:50:51)2000tms与羊角锤说:在医宗上说桂枝不能去皮,是错误,因为辛在皮,不知是否正确?
(20:53:51)羊角锤与2000tms说:茯苓与茯苓皮与茯神有差别,但也可以相互代替
(20:48:34)[北斗小星]与所有人说:桂枝去皮又没有可能指现在的肉桂
(20:55:57)[北斗小星]与所有人说:肉桂就入肝经
(20:55:51)岐黄子与[北斗小星]说:桂枝去皮是指嫩枝,不是指老枝,以示区别
(20:56:44)[北斗小星]与岐黄子说:去皮是嫩枝的意思?
(20:57:55)岐黄子与[北斗小星]说:张锡纯先生谈过
(20:59:30)国老与岐黄子说:桂枝本来就是嫩枝入药啊
(21:00:15)岐黄子与国老说:老枝皮厚,所以不用,故去皮之意
(21:02:56)羊角锤与所有人说:桂枝汤主要是 发散在表的郁阳的 既“阳浮而阴弱”。
(21:03:17)2000tms与岐黄子说:桂枝三两(去皮,味辛热*),这是寒论上说的。
(21:04:05)2000tms与岐黄子说:嫩枝入药不是有误?
(21:04:35)岐黄子与2000tms说:去皮为去老枝,用嫩枝之意,不是去掉皮的意思
(21:07:06)2000tms与岐黄子说:辛有发散、行血之功效
(21:10:01)2000tms与岐黄子说:我师傅说,药的根性最烈,枝次之,越上顶药性越弱,是否?
(21:07:39)岐黄子与2000tms说:桂枝气温色赤,秉木火之性,为百木之长,有升发之性,故取嫩枝
(21:10:51)阴阳子与2000tms说:根乃气厚味重,枝乃气薄味轻
(21:10:48)岐黄子与2000tms说:桂枝汤(发表之剂)
(21:12:13)岐黄子与2000tms说:入里用肉桂,解表用阳,枝好些
(21:15:20)岐黄子与2000tms说:[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21:15:39)岐黄子与2000tms说:[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21:12:45)2000tms与岐黄子说:请教一个问题:挟痰,挟食。是什么意思?
(21:13:38)岐黄子与2000tms说:有痰积,食积
(21:15:43)2000tms与岐黄子说:痰积好理解,但食积,是指饮食不消化而有堆的意思否?
(21:13:26)阴阳子与[北斗小星]说:开太阳等于开玄府吗
(21:15:46)羊角锤与jmrj说:不一定,太阳要比玄俯范围大。
(21:17:05)阴阳子与羊角锤说:何以太阳要比玄府范围大
(21:19:59)羊角锤与阴阳子说:太阳病包含许多内容,治疗主要在卫表,卫表包括皮毛和腠理。
(21:17:57)岐黄子与阴阳子说:同“元府”,指体表的汗毛孔,又名“气门”(汗从肺气而宣发,故名)或“鬼们”(鬼,古通魄,肺藏魄,肺气通于皮毛,汗从皮肤而出,名魄汗,汗毛孔则名鬼门)。
(21:18:16)岐黄子与阴阳子说:【玄府】
(21:21:21)阴阳子与岐黄子说:可不可以这样说,桂枝汤入营补营中之阳<血之清者为营>
(21:22:58)阴阳子与岐黄子说:经脉中营得以人“强”从而开太阳经,阳溢出而祛风邪
(21:22:23)岐黄子与阴阳子说:桂枝辛甘发散为阳
(21:23:13)岐黄子与阴阳子说:芍药之酸收
(21:24:12)岐黄子与阴阳子说:佐以甘草之甘平,不令泄阴气也。
(21:24:55)岐黄子与阴阳子说:其病机为卫强营弱。
(21:25:32)岐黄子与阴阳子说:本方证因风寒束表,营卫不和所致。外感风寒表虚证
(21:26:22)岐黄子与阴阳子说:此不专于发散,又以行脾之津液而和营
(21:29:44)岐黄子与阴阳子说:以桂枝解肌发汗为主,芍药敛阴止汗为辅。
(21:28:24)阴阳子与岐黄子说:仅说风寒束表似不完全正确,当是风邪入表,风邪善行而数变乃开玄府.玄府开则寒邪易入而恶寒.不知对否?
(21:29:23)阴阳子与岐黄子说:当以风邪胜为主
(21:29:54)羊角锤与阴阳子说:柯琴认为芍药能益阴敛血,合营气,止烦止汗。
(21:32:51)岐黄子与阴阳子说:外感风邪,风性疏泄,卫气因之失其固护之性,“阳强而不能密”,不能固护营阴,致令营阴不能内守而外泄
(21:34:31)阴阳子与岐黄子说:那幺桂枝汤乃是补营专剂
(21:34:34)[北斗小星]与阴阳子说:风和寒不易截然分开吧?风送寒来,寒随风入,本为同气,差异 在人体质腠理的不同吧(21:35:51)阴阳子与[北斗小星]说:是不易截然分开,与风热同理,只是各有偏胜罢了
(21:36:08)[北斗小星]与阴阳子说:桂枝甘草汤,辛甘化阳以调阳,有固护卫气的作用
(21:36:57)阴阳子与[北斗小星]说:故风为百病之长,<临症指南医案>论之甚详!
(21:39:10)阴阳子与岐黄子说:我理解“阳强而不能密”的密应是均匀分布对不对
(21:40:23)岐黄子与阴阳子说:什么叫卫强营弱呢
(21:43:05)阴阳子与岐黄子说:风邪入,风为阳邪与卫相合故强,卫强则营不能守外泄且营卫本如阴阳应相当,与阳盛则阴虚同理
(21:44:26)[北斗小星]与阴阳子说:我倒是认为也有卫虚的一面: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肌表受邪,恰恰是卫气薄弱,不能卫外为固的表现。
(21:46:56)阴阳子与岐黄子说:确有卫虚一面,汗出不仅仅只是营弱,万物负阴而抱阳,汗乃是阴阳之合体
(21:47:15)岐黄子与阴阳子说:卫阳不固而致营阴失守
(21:47:57)阴阳子与岐黄子说:合体二字似不很确切
(21:49:15)岐黄子与阴阳子说:营卫不和确切些,阴阳不和笼统些,意思一样
(21:49:37)阴阳子与岐黄子说:卫阳不固乃是风邪入,风邪致卫气与之流动故不“密”乃致营不守
(21:50:10)岐黄子与阴阳子说:对,这就叫营卫不和
(21:52:37)岐黄子与阴阳子说:经曰:「风淫所胜,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收之。」
(21:53:01)岐黄子与阴阳子说:伤寒是用内经理论
(21:53:24)阴阳子与岐黄子说:我说桂枝汤是补营中之阳,故桂枝汤是开太阳经而不是开玄府
(21:54:26)阴阳子与岐黄子说:当为补血中之阳
(21:54:14)岐黄子与阴阳子说:可以这样理解
(21:56:13)岐黄子与阴阳子说:营卫和气血一样么
(21:59:09)阴阳子与岐黄子说:不一样,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而脉中为气血,营为脉中之气,脉外为气津,卫为脉外之气
(22:00:36)岐黄子与阴阳子说:营卫好像包含气血,气血好像不能包括营卫,营卫的范围好像更广些
(22:03:16)阴阳子与岐黄子说:唉,我不是专门与你作对,我认为气血太笼统,营卫则更具体
(22:05:07)岐黄子与阴阳子说:中医的理解就是这个特点,有时随个人的思想而变化
北斗小星 | 2003-8-22 20:4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线讨论]“桂枝汤”

(21:24:59)jmrj与阴阳子说:再说说芍药吧
(21:25:53)jmrj与阴阳子说:其产于湿热地,而夏季采挖
(21:27:15)jmrj与阴阳子说:却归肝,似乎应该和桂之掉过来
(21:28:53)岐黄子与jmrj说:芍药气味苦平,花开赤白,得少阴君火之气
(21:30:40)jmrj与阴阳子说:少阴之气何来
(21:30:49)jmrj与阴阳子说:秋季未到
(21:31:39)岐黄子与jmrj说:少阴为君火
(21:32:16)jmrj与阴阳子说:应是天之少阴
(21:34:34)jmrj与阴阳子说:芍药柄天地之气而生啊
(21:36:13)jmrj与阴阳子说:芍药用其根/花?
(21:39:02)岐黄子与jmrj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虽提到:"根之赤白随花之色也。芍药用根
(21:40:04)jmrj与岐黄子说:花为少阴,则其根阴应更盛
(21:41:08)jmrj与岐黄子说:那就不是微寒拉,矛盾
(21:41:50)jmrj与岐黄子说:另外你还没有回答我,少阴军火之气何来
(21:33:10)2000tms与岐黄子说:木芍药,红芍药,赤芍,臭牡丹根
(21:33:46)2000tms与岐黄子说:行瘀,止痛,凉血,消肿,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
(21:34:09)2000tms与岐黄子说:血虚者慎服
(21:34:26)岐黄子与2000tms说:是赤芍么
(21:34:36)2000tms与岐黄子说:性味与归经:酸苦,凉。入肝、脾经
(21:36:11)2000tms与岐黄子说:它的升降性呢?
(21:38:07)羊角锤与2000tms说:伤寒论里好象没有升降浮沉理论。
(21:39:35)2000tms与羊角锤说:我是说在讲解时可不可以联系起来?
(21:41:38)羊角锤与2000tms说:我认为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认识,很难将古人的理论总结起来容为一体。
(21:42:24)浑元子与羊角锤说:升降浮沉与归经形成于金元时期
(21:45:01)2000tms与浑元子说:联系在一起不能解方吗?
(21:46:42)羊角锤与2000tms说:伤寒理论主要依附于内经
(21:50:17)2000tms与羊角锤说:我是说现在解方,根椐我们现在知道的联系在一起进行理解,古人可以把五行阴阳都带进来,我们就不能放在一起进行解说,不一这吧?
(21:51:35)2000tms与羊角锤说:这只是我的一点看法,也许不对。
(21:53:35)羊角锤与2000tms说:是的,你按升降浮沉,我按性味归经,他按阴阳五行;结果是说不到一起,谁说谁有理
(21:54:13)2000tms与羊角锤说:我想病理是一样的。只是辨证的方法不同罢了。
(21:57:14)羊角锤与2000tms说:病理也是被不同的理论解释的,所以才有门户向倾
(21:58:15)2000tms与羊角锤说:都是一个方向,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不对症。
(22:01:25)羊角锤与2000tms说:不一样,侧重点不一样,所以才有寒凉 补土 等派别。伤寒多引用内经理论。

(22:09:44)阴阳子与羊角锤说:桂枝汤入胃后其药各自当如何运行
(22:12:06)[北斗小星]与阴阳子说:同气相投吧
(22:12:16)阴阳子与[北斗小星]说:其实不能单纯把气和血分开,老子云“万物负阴而抱阳”
(22:12:43)[北斗小星]与阴阳子说:有时也要有所侧重
(22:13:04)[北斗小星]与阴阳子说:血没有气的推动也不可能运行
(22:13:13)羊角锤与阴阳子说:伤寒论里并未涉及此问题,内经只有水谷津液的运化过程,伤寒多引内经,当同此了
(22:14:07)阴阳子与羊角锤说:莫非桂枝汤入胃后则永停胃中
(22:14:23)岐黄子与sss说:有时同气相求,象磁场的感应,无迹可寻
(22:14:50)sss与岐黄子说:啊,同气连枝
(22:14:53)阴阳子与羊角锤说:各药当有各自的功能吧
(22:16:22)阴阳子与羊角锤说:虽然都入经脉但分布当有侧重
(22:18:42)羊角锤与阴阳子说:当然,你是在以药性归经为标准,伤寒不是。
(22:17:45)岐黄子与阴阳子说:共同产生一种信息,产生一些作用,发生气味的改变,不能按照机械论来考虑
(22:17:53)阴阳子与羊角锤说:还有一问,桂枝汤何以能降冲
(22:20:56)[北斗小星]与阴阳子说:你何来此问:,桂枝汤何以能降冲
(22:21:55)阴阳子与[北斗小星]说:秦伯末有用桂枝汤诒奔豚案
(22:19:19)岐黄子与阴阳子说:桂枝有降气的作用,本草经有记载
(22:22:20)岐黄子与阴阳子说:桂枝《本经》:「主上气咳逆
(22:20:50)羊角锤与阴阳子说: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15)“上冲”为正气抗邪,不得外泻的表现。桂枝可散郁滞的阳邪
(22:25:30)[北斗小星]与阴阳子说:奔豚是阳虚之体,再因烧针诱发,肾水阴邪上凌心阳而发,桂枝加桂在这里温阳行气,不一定要理解为降
(22:21:21)阴阳子与羊角锤说:能否更具体点,降心气,降肺气
(22:22:26)羊角锤与阴阳子说:冲是郁结而制,是散不是降。
(22:28:13)[北斗小星]与岐黄子说:同理,桂枝所主得“上气壳逆”,用的未必是降得功效
(22:30:42)岐黄子与[北斗小星]说:中医是针对病机,但有些功效超过理解,有些也不能理解,理解的可能也是局部
(23:44:02)岐黄子与羊角锤说:桂枝汤的加减变化很多
(23:45:12)岐黄子与羊角锤说:本方去芍药、生姜,名桂枝甘草汤,治发汗过多,叉手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
(23:47:25)岐黄子与羊角锤说:本方的治疗范围,从《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以及后世医家的运用情况来看,不仅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证,而且还运用病后、产后体弱等因营卫不和所致的病证。
(23:48:02)岐黄子与羊角锤说:这是因为桂枝汤本身具有调和营卫、阴阳、气血的作用,而许多疾病在其病变过程中,多可出现营卫、气血、阴阳失调的病理状态,
(23:48:47)[北斗小星]与岐黄子说:同意,《伤寒论》112方,用桂枝的有41方,《伤寒论》《金匮》二书中,用桂枝汤加减、演变的方剂达50多首
(23:48:55)岐黄子与羊角锤说:正如徐彬所说:“桂枝汤,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
(23:49:20)岐黄子与羊角锤说:是对本方治病机理的高度概括。
(23:50:50)[北斗小星]与岐黄子说: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276)这里强调太阴病还是太阳表证未解?
(23:51:22)岐黄子与[北斗小星]说: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表证未解
(23:53:04)[北斗小星]与岐黄子说: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主之。这一条你认为桂枝汤还是有解表得作用么?
(23:54:37)岐黄子与[北斗小星]说:本方减甘草一半,加芍药一倍,名桂枝加芍药汤,治太阳误下,腹痛属太阴证。
(23:51:33)呆子与岐黄子说:请教营卫失调是怎么回事
(23:53:19)岐黄子与呆子说:卫是指防卫于体表的阳气,营是汗液的物贸基础。营卫不和,一般是指表证自汗的病理而言。
(23:54:52)呆子与岐黄子说:比如说伤风感冒时,言营卫失调,就此分析,其正邪及阴阳是如何体现的
(23:55:52)呆子与岐黄子说:也有人不赞成营卫失调的说法
(23:56:21)岐黄子与呆子说:一是“卫弱营强”。因卫外的阳气虚弱,失去外固的能力,汗液自行溢出,临床表现为身不发热而时自汗出。
(23:56:48)岐黄子与呆子说:一是“卫强营弱”,因阳气郁于肌表,内迫营阴而汗自出,临床表现为时发热而自汗,不发热则无汗。
(23:56:53)呆子与岐黄子说:认为是故弄玄虚,你怎么看
(23:57:22)岐黄子与呆子说:强与弱只是相对的,治法是用桂枝汤扶正袪邪,调和营卫,
(23:57:48)岐黄子与呆子说:但服药时间应有区别,发热时自汗的,应在未发热前服药:无热自汗的,则服药时间不拘。
(23:58:39)呆子与岐黄子说:麻黄汤为什么不说是调和营卫的呢
(23:59:13)岐黄子与呆子说:麻黄汤专于发散,故不用姜、枣,而津液得通矣。
(23:59:39)呆子与岐黄子说:不也是扶正祛邪吗
(00:00:52)岐黄子与呆子说:脉浮紧,表实无汗者,则为麻黄汤证
(00:01:05)呆子与岐黄子说:我认为营卫一说多余,且糊涂
匿名| 2003-8-23 16:31:02

[在线讨论]“桂枝汤”

乖乖小星,开头要把时间地点等标明:)
象这样http://www.textfile.net/qihuangzi/cgi-bin/topic.cgi?forum=3&topic=382&show=50
王不留行 | 2003-8-27 23:0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线讨论]“桂枝汤”


呆子与岐黄子说:我认为营卫一说多余,且糊涂
说营卫学说多余,这才真是糊涂!!!
筱泉 | 2004-2-15 22: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线讨论]“桂枝汤”

临床上桂枝汤多见用于汗症,是否汗症本身就是营卫不和的一种表现
会联想的风 | 2004-3-2 19:5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线讨论]“桂枝汤”

观尔等所言皆非,尽南辕北撤之谈!如此见识,只能误人子弟。桂枝之解,在桂枝之类中已尽得其解,尔等不查,反做旁求。可叹,可叹!一众莽夫!
日出江花 | 2004-3-3 12:4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线讨论]“桂枝汤”

下面引用由筱泉2004/02/15 10:02pm 发表的内容:
临床上桂枝汤多见用于汗症,是否汗症本身就是营卫不和的一种表现
——所谓汗症,其实是外感风寒,而风大于寒!所以用桂枝生姜,不用麻黄!若风更重,而寒更轻,则减桂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