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周四讨论]小柴胡汤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周四讨论]小柴胡汤
[复制链接]
2921
|
3
|
2003-9-13 22: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amtb在 2003/09/13 10:14pm 第 1 次编辑]
小柴胡汤
[出处}《伤寒论》
[组成]:柴胡半斤(24g),黄芩三两(9g),人参三两(9g),甘草三两,炙(6g),半夏半升,洗(9g),生姜三两,切(9g),大枣十二枚,擘(4枚)。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
1、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妇人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以及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阳证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羊角锤
|
2003-9-15 21:3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四讨论]小柴胡汤
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37)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96)
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人,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97)
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不中与也,食谷者哕。(98)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99)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100)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悉具。凡柴胡汤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101)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103)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消汤主之。(104)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144)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148)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229)
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230)
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231)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266)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378)
伤寒差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393)
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
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北斗小星
|
2003-9-16 23:5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四讨论]小柴胡汤
1. 去渣煎服的问题:
服用小柴胡汤的一个要点是必须去渣煎服,著《南阳活人书》的朱肱有引以为戒的案例。朱肱曾治一病人,其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胸中烦,心下痞而眩晕,投小柴胡剂后,患者胸胁痞满非但不消失反而加重。既然正合符节,何以药后病重?后来找到原因,就在于用的是散剂而非煎汤。煎剂除取速效之用外,还有通过煎煮而去柴胡刚燥,取其散性的用意。朱肱当时忽略此要诀,皆以致有此一剂之误。后来陈修园深得其意,故在所著《长沙方歌》中强调:“柴胡八量少阳凭,枣十二枚夏半斤,三两黄芩参姜草,去渣再煎有奇能。”
2.“柴胡劫肝阴”的问题:
劫阴之说出于《林北海书刊》。张司晨《伤暑全书》序言,其中有“柴胡伤肝阴,葛根竭胃汁”之说。至叶天士援引此说,王孟英大肆渲染,影响乃钜。
柴胡性味苦平,何以能劫肝阴?大概是因为柴胡的“升提”,但今人实验研究:单用柴胡、升麻,并无“升提”作用,单用参、芪,有一定的“升提”作用,参、芪、升、柴同用,始具明显的“升提”作用。章次公先生曾根据《本经》柴胡“推陈致新”、“去肠胃中结气”等记载,并考证《千金》用柴胡65方,《翼方》35方,《外台》54方,《本事方》11方,结合自己的用药经验,认为柴胡功用应有三,即除解热外,还有祛瘀和泄下作用。《章次公医案》曾用大剂量(30~60g)柴胡治热病,谓其“退热通便,稳当无比”。且常与葛根同用,颇不以“柴胡劫肝阴,葛根耗胃汁”为然。姜春华老师说他常用柴胡治外感高热、肝病、胆道疾病及妇女月经不调,即使大量长期使用,也未发现柴胡劫伤肝阴的副作用。相反,柴胡有保护肝脏的作用,且能降低转氨酶,这已为药物实验及临床实践所证明。应该说“柴胡劫肝阴”之说,是前人对于柴胡的一种误会。
过去只认为小柴胡汤的热型是往来寒热,这次才知道仲景用小柴胡汤有三种热型,恶寒发热,寒热往来与日晡潮热皆可应用,只要符合用小柴胡的特征就可。就以柴胡一药而言,通过学习,深知从前所谓“柴胡劫肝阴”其说之非,一般医家多以头目眩晕为肝阳上亢,柴胡劫肝,故为禁药,然在大论中以小柴胡主治口苦咽干目眩,所谓目眩,即今之头目眩晕,仲景却以柴胡为首选药,我以后开始以仲景法用于临床,屡效不爽,始悔过去之偏见。——裘沛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qimintang
|
2003-9-18 23: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四讨论]小柴胡汤
20世纪70年代初期,日本的津村顺天堂制成了小柴胡汤颗粒制剂,同时有地滋教授发表了“津村小柴胡汤颗粒对慢性肝炎有治疗效果”的报告,刹时间在日本引起不同凡响。小柴胡汤成了畅销药,舆论认为日本汉方走向现代化。短短的几年里,津村顺天堂便成了日本乃至世界注目的制药企业,财富积累走向巅顶。但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不断爆出小柴胡汤有副作用的新闻,1991年4月日本厚生省向医师、药剂师下达了要注意小柴胡汤导致间质性肺炎的通告。1994年1月~1999年12月报道了因小柴胡汤颗粒的副作用发生了188例间质性肺炎,其中22人死亡。结果津村顺天堂1997年破产,2000年津村顺天堂社长津村昭被判刑3年。
一个药方可使一个企业兴旺,又可使其灭亡,这是值得人们深思的。
一、关于小柴胡汤的副作用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方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七味药组成。方中柴胡苦平,是一味疏气行滞的解热药,而有治胸胁苦满的特点,方中用为主药。佐以黄芩除热止烦,半夏、生姜逐饮止呕,复以人参、大枣、甘草补胃以滋津液。该方的典型适应证是《伤寒杂病论》第96条(赵开美本,以下同)所示:“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造成这种方证的主要原因是《伤寒杂病论》第97条所述:“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这些条文不但指明了小柴胡汤为太阳病初传少阳的主治方,不论伤寒、杂病,凡有其证俱宜用之,同时又告诫后人,凡不见小柴胡汤方证时,绝不能用该方治疗。凡学中医者皆熟悉其功能,并能恰到好处地用其治疗急、慢性病。所谓日本小柴胡汤的副作用,主要原因是应用时脱离了辨证论治理论指导的结果。为了早日得到中西医结合的成果,日本学者探索了用西医病名诊断指导用中药的道路。其中对小柴胡汤治疗慢性肝炎的研究规模最大,发表论文最多。值得注意的是,有地滋强调:“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有关小柴胡汤的‘证’消失了,还要继续长期服用小柴胡汤”、“汉方药非常安全,长期服用也没有问题”,这无疑给滥用小柴胡汤开了绿灯。再加上厂家通过杂志、学术会议等宣传,小柴胡汤还能治各种急性热性病、感冒、肺炎、慢性胃肠障碍等等,人们不论有无小柴胡汤方证,仅仅依据这些西医诊断病名就纷纷争服小柴胡汤。但当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报道小柴胡汤副作用造成间质性肺炎甚至死亡的消息时,人们又惧之如虎。从争相服用到惧怕服用,很显然是对小柴胡汤缺乏认识,是对中医缺乏认识。
小柴胡汤是中医的经方之一,有地滋们宣扬慢性肝炎、肝硬化临床上不见小胡汤方证,仍可长期服用小柴胡汤,正是违反了中医辨证论治原则,使患者“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这正是造成间质性肺炎的主要原因,而不是小柴胡汤有副作用。
二、关于中医中药现代化
当前,中医中药现代化是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应当看到,现代化代表了国内外对中医中药发展的一种急切心理,也是中医中药在自身发展中的具体问题。但是,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西医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医学科学体系。所以,笔者认为,在中医、中药的现代化问题上,应首先认清中医中药的科学内涵,也就是说,中医药现代化绝不能脱离中医的基本理论。20世纪,人们在中医药发展上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教训。近三十年来,剂型改革普遍展开,一改以往的丸、散、膏、丹传统剂型,出现了冲剂、颗粒剂、胶囊、口服液、肌肉及静脉注射液等剂型,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用药。中药产业成为中国最红火的产业。但回顾历史,我们惊奇地发现,中国国内也有很多像津村、有地滋一样的人,即临床用药不是依据辨证,而仅根据西医诊断病名。更值得注意的是,每种药都称经急、慢毒实验观察皆无毒副反应,其意是让人们放心大胆地长期服用。更有甚者,某一新药改剂型后生产、销售有一定规模,并推向国际市场,便通过各种渠道,声称其产品的开发是中医药现代化的结果。剂型的改革是否成功,当然取决于技术、工艺是否可靠,中药的疗效是否能得到保证,但更重要的是不能脱离中医理论指导来应用。小柴胡汤颗粒置津村、有地滋于死地,其主要原因是脱离了中医理论指导。此事件给我们提供了很深刻的教训,值得我们深思。
三、关于中医学术与中医教育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应用小柴胡汤应对《伤寒论》有所研究,看到它能治疗许多疾病,开发成新药,是件好事,本应进一步研究中医药理论,但有地滋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们使用中药不遵照中医理论,而只是依照西医理论,他的悲哀、罪过也就出在这里。
小柴胡汤事件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它的出现,是中西文化交流、中西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代表性事件,是在人们试图进行中西医探索中发生的,这一事件的发生,人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也得到了很大教训。我国在探索中医药发展过程中,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其中也探索了中西医结合的道路,走进了科研、教育、中药发展误区。尤其近20年来,发展了中药肌肉、静脉注射用药,用药反应时有发生,但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类似小柴胡汤的新药不断推出,有的新药还标以“国家中药保护品种”或因药物组成保密不纳入辨证论治,因而为真正中医者所不用……这些都应引起我们的注意、深思。当然业内人士对小柴胡汤事件的看法,可能还有学术上的思考、争议,但是不论怎样,总结经验教训,弘扬传统文化,发展中医是我们的重任。是应该冷静思考、严肃对策的时候了。
冯世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针道天下
中医妇科
岐黄子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