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有如神医!(原创)

[复制链接]
查看1368 | 回复2 | 2003-9-23 17: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医药到今天已经进步到可以经由吃药和改进卫生,来消除病菌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可是生化药物并不能真的根治一个人的病,或是把已受损的人体组织完全再生。长期治本而不治标的结果,导致了人体细胞的不断退化,弄的身体比生病之前更差。
  可是医学界除了心理医生之外,绝大部分仍然忽略心情引发和治愈疾病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传统的医疗法只会用压抑或转移的方法来减轻身体上的各种不适。而传统派的医生也只会用药物和手术来压制这些症状。但我们晓得许多病历里也只不过是用其他症状暂时取代了原症状而已。转移症状并不表示病人已经痊愈或是根治了。
  我们目前只懂得用吃药和开刀来消除病症。可是却很少人懂得用心灵去掉身体上的疾病。并不晓得可以借助改变言行、洗心革面、正本清源去彻底解决那些病因。
  早在二十世纪初的时候,英国的医学巨人威廉。欧斯勒爵士,就对心理方法治疗生理疾病的“身心医学”开宗明义的讲过:“靠病人脑袋里的那些东西来治疗肺病,其实远比吃药打针还有效。”
  身心医生对心情在疾病里所扮演的角色,其实早就有认同。
  全面诊疗学,也是艾金斯在他的《艾金斯之健康革命》一书中所强调的“互补医学”。全面诊疗学它的观点,跟我们前面所讲的传统医学观不太一样,它仍是借一种“全盘性”观点来帮助病人。借由前面透视心灵、精神和肉体三方面来仔细观察病人。而这三者只有人才具有的特性,也是医生在企图彻底根治疾病时不能忽略掉的因素。全面诊疗法就是包括了正统和其他替代疗法,双管齐下的来对病人的特征加以诊断。它实际上等于代表了传统和非传统疗法之间的配合。全面诊疗法也是企图对病人思绪转换为肉体状况表露出来时,不断加以探讨。
  很久以前,我们就体认到心灵、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联和对健康的影响:大家对哀伤过度会把人“害死”,单恋把一个人折磨得“衣带渐宽、身形憔悴”,恐怕能把一个人“吓的半死”,狂怒会把一个人“气得病倒”的讲法,都一直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等十九世纪细菌论冒出来以后,它就暗示历代以来的各种病与死完全是病菌造成的,而且也就在细菌论兴起之后,相对忽略原先我们对情绪和健康之间有所关联的理解。
  我们一向把医生看成是知识广而又有治愈能力的人,所以他们讲的话对于病人最具有影响力。只要医生叫病人放心,病人马上象吃了定心丸那样不会瞎操心。可是有时候医生也会闪烁其词会让病人一听之下就觉得大事不妙,顿时感到惊慌失措。可见即使是坏消息,做医生的也要以一种比较肯定的借气来转达给病人才行。
  例如:通常治癌专家在生化治疗前,会预先警告病人,告诉他们在进行生化治疗时,会产生像恶心呕吐之类非常不好的副作用。某些医生会叫病人随时要在床边放个桶子准备好。这也许是好意。可是这种话一请出来,或是二话不说在病人床前放了一个防他呕吐的桶子的话,无已对病人造成某种暗示性的不详预感,好象到时候不吐是不行的。
  我自己也曾经在医院陪护小孩骨科开刀,开刀前麻醉师和护士都说要吐的,坚持在床上放上防护罩,结果小孩一醒就吐了。同房间的的三、四个大点的小孩,开刀前我告诉他们,你们的身体比小弟弟结实,不会吐的,结果他们一个也没有吐。(我也不敢断定,也许是纯粹是一种巧合)
  对于开刀后疼痛的感觉开刀前我就和小孩谈论开刀后的事情,我告诉小孩开刀后病就能好了,医生只是轻轻的很小心的把你身上的坏东西拿走,只有一点点痛,只要不怕就痛的不厉害,结果开刀后,小孩对疼痛几乎没有多大的反应。
  事实上,恶心呕吐并不是一定是生化治疗时必然会有的反应,美国的席格尔医生就是生化治疗的专家,他的病人就根本没有这种副作用。因为他晓得,病人本身潜意识的力量,在治愈过程上具有举足轻重的效应。他一般是在治疗之前从来不让他的病人做最坏的打算。他只会让病人人清楚这是他们它已主动选择的治疗方式。只要病人有这种自行抉择的认知,就不会在心理上感到困难了。病人对自己也要负起责任,要接受他们自己觉得有效的治疗法。对医生和自己都报有信心的话,对治疗成功非常有帮助,很多的病人能让自己好起来,而且把副作用减到最低,都是靠美好的憧憬(积极正面的想象),还有别人和自己的肯定(肯定的语句)。在治疗时先创造出一幅最符合自己希望达到的画面,然后会如其所愿。国外很多的医疗机构在探讨这样的课题,有的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如果在之前的萨斯病治疗中,如果加强这种精神暗示(心理)和正面的希望治疗方法,也许我们会挽救更多的医生和护理人员。
  病人很需要别人的开导和安抚,因为他们在发病时,通常会感觉到孤独无助。如果由亲属、朋友、医生、护理人员等人那听来看来的可怕病症,可以对一个有病的人产生先入为主的不良信念和恐惧,进而对他的病情造成负面影响,众多的媒提也是这方面的罪魁祸首。好的医生在把严重病情告诉病人的同时,仍然带给病人好的期盼。可是很多的医生忽视了这一点,让病人觉得完全没有希望之下。就使的病人更难以治愈。老实讲,除非病人已经死掉了,没有一种病是没有希望的。
  很多的病人吃的药其实不过是定心丸,对治疗疾病根本没有多大效果。可是只要他们对这种药报有一种可以治好他们的期望,那种药就成了仙丹。这种定心效果就是一种可以自行应验的预言。也正足以证明信念在治愈过程中的力量。
  有期望所产生的强烈信念,在治愈严重病症时尤其重要。这种对某种治疗法和某种药的深信,就可以让一个病人在一脚踏进鬼门关之后,造样还能全身退出。
  心理医生柯洛弗有一位癌症已进入蔓延期的病人。他当时用了一种现在已经证明根本无效的新药,但当时还是刚问世的一种新药。那个病人在听说有这么一种新药之后,拼命的要求柯洛弗医生拿他做实验。结果只不过给他注射一次,病人的癌细胞被杀得如“雪片融化一般”纷纷消失。柯洛弗医生就是用这种其实根本无效、病人却深信有效的定心剂,给他一个星期打三次,一直打到他完全好为止。
  可是没有多久,新闻报导说这种药根本一点用也没有,这个病人一听顿时绝望,癌细胞又马上复发了。
  柯洛弗医生这时已经晓得这位病人有一种很强的信念,所以就告诉他,大家传说的这种没有用的药如果再经过他特别调配的话,药效就可不同日而语。这个讲法马上带给这个病人无限新希望,求生的欲望马上变得强盛起来。柯洛弗医生就用蒸馏水当定心剂来给他注射。结果效果比上一次还好。这个病人在完全没有癌细胞的情况下又多活了好多个月,直到他又听到进一步的消息,证实他原先所用的药绝对是无效之下,他的癌细胞才又开始冒了出来,没有多久就死了。
  就心理和情绪治疗方面,本人只是想起个引言的作用,这方面涉及心理学、神经学、脑科学、潜意识科学、语言艺术等等诸多方面学科。希望不久的将来,医生在讨论治疗方案和手术方案的同时,还能和病人的亲属、朋友及护理人员一起探讨诸如:如何避免那些损害病人身心的语言;如何编排一套保持病人身心健康的心理治疗操作;如何让病人掌握潜移默化去除至病的想法,给病人规划出一个更美好的人生。
  
Sunsea | 2003-9-25 23:3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有如神医!(原创)

为了回复您的贴,我才注册的哦
呵呵,因为我想说的竟然被您先说了,同志难找阿!
期待着进一步交流!
yy9903132 | 2003-9-26 08:4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有如神医!(原创)

好啊!共同进步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