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浅谈〈养生铭〉

[复制链接]
查看1168 | 回复2 | 2003-9-25 21:3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金谷子在 2003/09/25 09:34pm 第 1 次编辑]

[watermark]   先引志一的贴:
   陕西省耀县孙家塬是唐代名医药王孙思邈的故乡。当地药王庙前立有一面石碑,上刻孙思邈所作《养生铭》,其言诚谛,其理通达,果能信受奉行,自当百病莫侵。全文如下:
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
神疲心易役,气弱病来侵。
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
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
亥寝鸣天鼓,寅兴漱玉津。
妖邪难侵犯,精气自全身。
若要无诸病,常当节五辛。
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纯。
寿夭休论命,修行在本人。
倘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金谷子按: 个人理解, 请教大方。
   第一句,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
   怒伤肝,思伤脾;怒则气乱,思则气结。七情伤人,可致气机逆乱,神为之耗,甚则形为之伤。在此举怒、思以代情志, 言气、神,互代其所伤。
   第二句,神疲心易役,气弱病来侵。
   承上句, 言人之神气因情志所伤后,而见疲弱。心不能主宰形体,而为物所役,正虚邪侵而病成。
   第三句,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
   还是说情志, 只言悲欢以代, 与上文互错。不可使极,过度的情绪波动于人有大害。又提出了饮食, 也是一样不可过饥过饱,宜令平均。全句是说,情志饮食都不可过极, 当令均衡。
   第四、五句,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亥寝鸣天鼓,寅兴漱玉津。
   是对举讲的。一说不该做的, 一说要做的。再三、 第一,言其重要也。夜醉,隐言“醉以入房”,耗伤肾气也,同下句的“亥寝鸣天鼓”对,鸣天鼓,即振耳窃之法,保肾气也。早晨寅时, 木气始生,嗔怒犹风雨摧之;漱津吞之,滋水涵木也。
   第六句,妖邪难侵犯,精气自全身。
   和“防夜醉”类似,是说节制性欲, 保全自身之精气。妖邪, 是女色的指代。曾在北京白云观听曹还阳道长说, 不走正道, 女为妖, 男为魔。
   第七句,若要无诸病,常当节五辛。
   是说节制厚味。与上面节饮食之说互映。五辛, 有几种不同说法。可能与当时当地的饮食习俗有关。比如山东人食辛以为常,多无碍,而食辣多有不适者。葱、 蒜、韭菜之类, 辛香散气,可动宿疾,当戒则戒, 不便戒则节之,诚防病之道也。
   第八句,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纯。
   说明调养神气的具体方法。保持精神的喜悦、快乐,气度、气象、心气的平和、纯粹、纯净。
   第九句,寿夭休论命,修行在本人。
   指出人为修行的重要性。寿命的长短, 不只是有先天因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的作为,是可以改变的。 这一点,我们后人应当相信, 因为孙氏本身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第十最后一句,倘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我们可以理解为,照此修行,可以长寿无病。原意平地朝真, 是指成仙,成为地仙。仙有五等, 天仙、神仙、地仙、人仙、鬼仙,地仙不能升天,虽寿命无限, 然受形体之累,不能解脱,还少不了这些吃、喝、拉、撒的琐事,就如纯阳子所言“寿同天地一匹夫”。但凡人做到这点都是不易的。
   朋友们, 想想我们自己能吗?我闻到邻居饭店里炒菜的香味, 已经食指大动了, 大概是个馋鬼的材料子吧。但我相信有缘读此文者, 都是天仙的候选人。


文字[/watermark]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
yy9903132 | 2003-9-25 22:3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浅谈〈养生铭〉

如此说来,痴呆患者是最会养身的了。看他整天不笑也不哭,更不可能有性生活,也没有酒喝,有什么就吃什么,吃饱了就玩,玩累了就睡啊,什么也不想。仔细观察一下,这样的人有几个身体有病。而且他还力大无比,几个人都制服不了他啊。

加点笑料,但也不完全是笑料啊,仔细想想很有道理的啊。这种人即会养身,并且功力也不错啊。
金谷子 | 2003-9-26 21:5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浅谈〈养生铭〉

也许,在精神病患者的眼中,我们也同样是不可理喻的疯子。
仙与魔都是两个极端,也有明白人叫做“真理与错误只的一步之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