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尊生保健
›
东莞市利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排山压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四季养生]
东莞市利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排山压卵
[复制链接]
384
|
1
|
2015-3-20 20: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东莞市利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石斛的故事
英山县的一位农民,30年前凭什么能领到安徽省霍山县发给他的工资?安徽大学的著名生物学教授,为何多次给这位农民写信寄钱?这位教授,又为何“上书”当时的湖北省省长?
昨日,湖北省医药工业研究院院长王正荣研究员率队的考察组,向记者讲述了一段由英山铁皮石斛(hu,音湖)牵起的跨省情缘,以及英山重振石斛产业的新鲜故事。
野生铁皮石斛,是濒临灭绝的国家珍稀名贵中药材,素有“中华仙草”美誉,每公斤售价高达三万元,英山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产地之一。
10月下旬,为考察这一珍贵药材,王正荣与孙代华、刘辉等专家一起,来到英山县吴家山境内大别山主峰,找到了当地最有名的采药人、71岁的刘正言老人。
见到省里专家,老人激动不已。他讲述了30多年来自己帮助安徽霍山采集野生铁皮石斛,并与安徽大学著名生物学教授结缘,以及老教授给时任湖北省省长写信提建议的故事。
原来,与英山相邻的安徽省霍山县,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就瞄准石斛产业,并大力发展人工育种,目前全县种植已达2000多亩,年出苗1亿株,年产量5000公斤以上,被命名为“中国石斛之乡”。
而英山尽管资源丰富,但石斛产业一直没能发展起来,这让刘正言感到十分遗憾。
鲜有人知的是,霍山打造“中国石斛之乡”过程中,却曾长期向湖北药农“借力”。
刘正言老人正是当年霍山石斛育种时期的见证人。在刘老家里,保存着这样一份早年的文件:“霍山县医药公司为开展石斛资源普查,采集标本,聘请有采集经验的英山县雷电公社药农刘正言同志担任采集工作,工资每月30元……”。
因研究石斛,刘正言与安徽大学生物学系教授王立安结下深厚友谊,两人常书信往来,刘老多次给王教授寄去石斛,王教授则寄来钱表示感谢。热心的王教授曾在上世纪80年代末,专门写信给时任湖北省长郭振乾,建议湖北尽快采取措施,对英山的野生石斛严加保护,并适当投资开发。
但20多年过去了,由于投资成本大等原因,英山石斛产业发展缓慢,到去年为止,仍处于原始的初加工状态。“我们来考察石斛,就是给您带来好消息的!”王正荣对刘正言老人这样说。听到这话,老人振奋不已。
王正荣所说的好消息,就是英山石斛产业将迎来巨大转机。去年下半年,湖北省国资委在对口帮扶过程中,决定帮助英山引入资本与技术,大力发展英山石斛产业。目前,这个帮扶项目的实施单位省医药工业研究院,已带着技术进驻大别山,并引入了武汉海特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英山县紫楹石斛产业有限公司,引进先进种植技术,建立产业园区。
海特生物制药董事长陈亚介绍,石斛项目预计投资2亿元,目前已投入5000万元。眼下,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已落成,面积100亩,过去几近荒废的沙土田,现在成了种植石斛的风水宝地。下一步,将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力争将种植扩至1000亩,带动农民致富,打造英山新的支柱产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druii
|
2015-3-20 20:0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仅作者可见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杏林杂谈
卓仁义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