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阴阳五行

[复制链接]
查看1253 | 回复9 | 2003-9-26 15:2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按青云先生指点,仔细阅读了《中医基础理论》之阴阳五行篇,对其理论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有几处不懂,请各位前辈指点。
    一.阴平阳秘,是指阴阳在对立制约和消长中取得的动态平衡。容易理解,但“平”“秘”两字作何解释?
    二.阴阳的互根互用,互根我理解好象是,彼此是对方的根本的意思,但互用不知怎样理解?
  三.金曰从革,从革是“变革”的意思,引申为清洁、肃降、收敛等的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其中“变革”一词怎么又如何可以引申为清洁、肃降、收敛?
  四.五脏中肺在上属阳,五行属金。但金性肃降、收敛应属阴如何解释?
  五.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何为四季脾旺?四季即一年,一年中脾都是旺的吗?根据上句是不是也可以:见脾之病,知脾传肾,当先实肾,四季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以此类推?
嫩竹 | 2003-9-27 15: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阴阳五行

是不是我的问题很幼稚,怎么没人回复?
yy9903132 | 2003-9-27 15:4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阴阳五行

你的问题太大了,难以用几句话解释。再说了,知道的也不会给你个明确的答复啊,他们会说:学中医要有悟性的啊!!看的悟性怎么样了啊。
哈哈!~信口开河啊
杏林箫客 | 2003-9-27 16: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学说”乃中医精髓之一
    阴阳学说的核心是什么?答曰:阴阳平衡!大自然需要“生态平衡”,人体需要“生理平衡”。中医讲究“天人合一”,以哲理喻医理,阴阳学说,只不过外喻自然,内喻人体而已!
    五行学说的核心是什么?答曰:相生相克!万物之间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这正是医学上的“生物链”概念!
    现代人崇尚的科学理念,中国人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有如此深刻认识,奇哉!
    有些人机械地理解“阴阳五行学说”,然后,将自已的误解说成是中医的错误,这使我想起了一个寓言:真理和谬误一起去河里洗澡,谬误先上岸,将真理的衣服穿跑了,说自已就是真理。人们都相信它,而真理穿谬误的衣服,无论如何说自已不是谬误,却没人相信!唉!人啊!

  :em18:  :em02:  :em20:
杏林箫客 | 2003-9-27 16:3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阴阳五行

    近日,阅三七君之医论,对君之文笔、见识不禁大为叹服!然品味君之“阴常有余阳常不足论”,尚感意犹未尽,稍作补充。
    何谓阴阳?答曰:阴阳者,一分为二也!就医道而言,人体有阴阳之分,此人所共知。然阴阳又有正邪之别,则未必个个皆晓。或曰非不晓知,乃易于混淆也!在此,愚先言阴阳之“正”者。
    阳化气、阴成形。凡温煦五脏之“炁”,乃生命之根本,谓之真阳。真阳盛则生机勃然,真阳衰则死期将至。凡滋荣五脏之“液”,乃生命之源泉,谓之真阴。真阴足则五脏润泽,真阴竭则百脉枯槁。此皆自然之理也!阴阳互涵,则体用兼备。阴阳相离,则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真阴、真阳皆人之所必须,不可重阳而轻阴,亦不可重阴轻阳,凡阴阳有偏,皆非所宜也!
     又:物极必反。若五志过激,阴虚阳亢,则温煦之“炁”化为消灼之“火”,以至真阴暗耗,五脏具焚,热极生风,瘛纵不已。此阳之“邪”者也!
     水谷之精,化生津液,滋荣五脏,陈洒六腑。若有凝滞,则为水、为饮、为痰、为湿,或胶结于脏腑,或壅滞于经络,生有形之积而为痈、为癌;或随气机升降出入而为肿、为胀,百般症见、变化莫测,此阴之“邪”者也!
     经云: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故凡真阴、真阳有亏,必补之;凡阳邪、阴邪过胜,必泻之。不可因悦真阳而近阳邪,亦不可因忌阴邪而远真阴也!
“平”“秘”两字作何解释?
     答曰:不亏不过、不多不少谓之平。阳气内敛而不外散谓之“秘”。阳“秘”乃固。
2、,又如何可以引申为清洁、肃降、收敛?
     答曰:五行学说你只了解其本质———相当于“医学上的“生物链”概念”即可。切不可钻角尖,研究所谓“金曰从革”之论,那只会越学越死,落入僵化的、机械的五行论。
3、五脏中肺在上属阳,五行属金。但金性肃降、收敛应属阴如何解释?
      答曰:五行之位,心上、肾下、肺左、肝右、脾居中央。心在上属阳。你可参见《李仲愚经验集》

yy9903132 | 2003-9-27 16:5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阴阳五行

芙蓉出水了啊!
顶!
嫩竹 | 2003-9-27 19: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阴阳五行

    谢谢各位前辈指点,使我学习中医的信心增加了很多,有您们何愁学不会。
    今天我粗粗的读了一便“藏象”之“五脏”篇,不象西医那样形象易理解易记,觉得很抽象,特别是其功能正常与异常的表现,是不是只有死记硬背,有无他法?
杏林萧客 | 2003-9-27 21: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阴阳五行

    二.阴阳的互根互用,互根我理解好象是,彼此是对方的根本的意思,但互用不知怎样理解?
   答曰:比如气属阳、血属阴。气可行血,血载气行,是为互用。
    五.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何为四季脾旺?四季即一年,一年中脾都是旺的吗?根据上句是不是也可以:见脾之病,知脾传肾,当先实肾,四季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以此类推?
   答曰:脾属土,一年四季之中,不同的时令能生不同之物,故四季皆旺。五脏之中,心为君主之官,如
皇帝,尊处优。肾为先天之本,司封藏,如国库,含而不露。此二者,皆不轻举妄动。唯肝肺脾三脏,肝主升、肺主降、脾胃有升有降。此三者,动多而静少。且肝为将军之官,常惹事生非,扰及四邻。但肺属金,金克木,故一般情况下,肝不犯肺。脾属土,性忠厚,故常受其侮。
———————————————————————————————————————————————
    1、结合治病案例学理论,易理解、且实战性强。
    2、学会抓方证则少走弯路!
金谷子 | 2003-9-27 21:2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阴阳五行

“3、五脏中肺在上属阳,五行属金。但金性肃降、收敛应属阴如何解释?
     答曰:五行之位,心上、肾下、肺左、肝右、脾居中央。心在上属阳。你可参见《李仲愚经验集》”
上述说法,不敢苟同。
肝左肺右,高明其知,
木升金降,岂可乖方?
杏林萧客 | 2003-9-27 21:2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阴阳五行

肝之用在左,肝之体在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