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走进中医
›
中医基础理论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医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
[复制链接]
961
|
5
|
2015-4-3 22: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嘎子咪 于 2015-4-5 22:53 编辑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整体,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科学知识体系。它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以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为生理病理学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治特点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战国至两汉时期。《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医学专著的成书,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与方法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战国以降,社会的急剧变革和学术的百家争鸣,为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社会文化氛围。此时,古代医家也加速了对人体自身奥秘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力图将医学的经验上升为理论。他们在医学实践与解剖学成就的基础上,以古代哲学的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作为思维方法,创立了藏象、经络、精气血津液神等学说,并在探讨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中创立了六淫致病学说,以阐释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指导疾病的诊断和防治,逐步建立起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1)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大变革的时期。生产关系的改变和生产工具的改进,促进了生产水平的提高,因而使西周时期形成的以农为本的经济结构,在战国以后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与农业相关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天文、历算、物候、农学、植物学、矿物学以及冶炼、酿造技术也有诸多创新。这些都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产生了有利的影响。战国时期,在哲学思想方面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道、儒、法、兵、阴阳等诸家。这一有利的文化氛围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道家关于世界本原与生命起始的探讨,对中医学的生命理论有着深刻的影响;儒家提倡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进取精神和道德观念,对医生的修身及医德的形成有较大影响;兵家的用兵之道,对中医学治疗原则和方法的建立具有一定影响。
(2)医药知识的积累:从原始社会医药的起源,到战国时期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我国古代医药学家积累了丰富的医药学知识,并将此总结、升华,建立起一些医学理论雏形,为战国以后医药学的发展及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殷商时期,药物已相当丰富,不但发明了酒及汤液,而且在医疗实践中应用了治病的“毒药”。 西周时期,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已较深刻,并能为疾病确立专门的病名。春秋时期,治疗技术更有所扩展。如《左传》记载,秦国名医医缓曾说:“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说明当时攻(灸疗)、达(针刺)、药(药物治疗)已是医生常用的治疗方法。专业医生的出现,为医学理论的初步形成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如《左传》记载秦国名医医和给晋侯诊病时提出“六气病源说”,用以解释疾病发生的原因,已勾画出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的雏形。此时可谓医学理论的萌芽阶段。
战国时期,由于专业医生如扁鹊等的大量出现,医学知识有了快速的积累,对疾病已有了一定的诊断方法,《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扁鹊诊病已能“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说明“四诊”方法,这时已基本形成。治病方法也有很大进步,除发展了药物、针灸、导引等丰富多彩的治病方法外,还产生了利用情绪变化治病的精神疗法,《吕氏春秋》就记载了文贽用激怒的方法治愈了齐闵王的忧思病。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一批医学资料中,有一卷帛书《五十二病方》,记载了103个病名,涉及到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并记载了药名247个,药方283个,说明战国时期的医药水平已有很大提高。
医学知识的大量积累,客观上需要整理、总结,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加之社会的发展为此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古代的哲学思想提供了思维方法,因而在众多医学家的共同努力下,撰成了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
(3)对人体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观察:古人为了探求人体生命的奥秘及生命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先后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观察方法,即直接观察法和整体观察法。
直接观察法,就是采用解剖方法直接观察人体。随着人类知识的发展以及治疗疾病的需要,人们对人体内脏的观察逐渐变为比较自觉的认识活动,把解剖尸体作为认识人体的一条重要途径。如《灵枢•经水》就有“其死可解剖而视之”的记载。通过尸体解剖,人们不但了解了某些脏器的形态,而且还认识了它们的某些功能。如通过对整个消化道的解剖观察,不但了解了整个消化道的长度、容量——食道与肠道的长度比为1∶35(现代解剖为1∶37),胃容纳水谷“三斗五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了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及其对机体生命活动的意义。在解剖方法的帮助下,《内经》提出了“心主身之血脉”的见解。另外,通过解剖还发现了肺、脾、肝、肾、膀胱、胆、脑、女子胞等脏器及其各自所处的位置、相互连接的情况和与外在器官的联系,如认识到肺主呼吸,外通于喉、鼻等。
尽管我国当时的解剖知识居世界领先地位,但只靠直观的解剖方法得到的知识,显然远不能解释当时医疗实践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也不可能对更为复杂的生命现象如思维、情绪等作出明确的说明,更不可能将经验上升为指导临床实践的理论。人们只得寻找另外的方法认识人体,这就是整体观察法。
整体观察法,是把活着的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察,通过分析人体在(或对)不同的环境条件和外界刺激的不同反应,结合已有的解剖知识,并运用精气、阴阳、五行学说进行类比推理,从而认识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一种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ritabttrzun
|
2015-4-3 22: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你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zpc19820702
|
2015-4-4 08:07: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时空一体的医学观,是未来医学界主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山水蒙
|
2015-4-4 22: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时间与空间的统一认识确实现在科学未能通透的问题,这个角度看来,传统中医确的天人合一思维能够解释时间与空间的统一。期待后续,太精彩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ltj11
|
2015-4-5 09: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阴阳就是生命运动的景象,五行就是生命运动规律产生的八十一种变化景象的综合控制体系。现在中医书很少有提及“象的”。这篇文章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mbld3820
|
2017-11-25 02:5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如果只有300W,大家说是买奔驰好还是法拉利好呀? 回:最好买300辆二手奥拓,再雇300个司机,让他们跟在你后面开,一会排成S一会排成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肝病治疗中心
中医内科
会员之家
嘎子咪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