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在线讨论]泻心汤系列

[复制链接]
查看1396 | 回复2 | 2003-10-2 21:4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zhongyi在 2003/10/03 11:03am 第 2 次编辑]

时间:2003年10月2日
地点:歧黄陋室
http://387514.chat.yinsha.com/

(20:33:42)羊角锤与所有人说:今天的主题是泻心汤,请踊跃发言。因人到的还少,先闲聊一会吧。
(20:39:27)qimintang与所有人说:要不我先扔块砖
(20:43:18)qimintang与所有人说:晨起,傍晚剧烈咳,苔红腻,脉尚好,纳差,腹涨,便秘结,好酒,ALT略高,两对半HBSAB阳,余阴,胸片无异常,吾方两剂咳嗽好(四剂怕苦仅用二剂),三日后下三黄泻心汤,剧泻两日,诸症皆除,另外腰细一寸,呵呵
(20:46:05)lhyyhl与qimintang说:,吾方两剂咳嗽好(四剂怕苦仅用二剂), 什么药呀 ?
(20:46:13)浑元子与qimintang说:三黄泻心汤?大、连加芩?
(20:46:27)qimintang与所有人说:润肺汤
(20:54:42)浑元子与qimintang说:三日后症状如何?要用三黄泻心?
(20:55:28)qimintang与浑元子说:我是轻症用猛药,好得快
(20:56:57)ddd与qimintang说:轻症用猛药,是不是过于求功呢?
(20:48:58)羊角锤与所有人说:泻心汤是《金匮要略》的方子,组成是:大黄(二两)黄连(一两)黄芩(一两。主证是:热迫血妄行,吐血衄血。
((20:51:09)岐黄子与lhyyhl说:泻心汤治疗心下痞证
(20:55:49)羊角锤与所有人说:治心下痞的使半夏泻心汤,是伤寒里的方子,因相近,可以同时讨论。
(20:58:56)浑元子与所有人说:伤寒里的大黄黄连泻心汤,有说少黄芩,各位怎么看?
(21:05:35)羊角锤与浑元子说:我所看的这个版本是少黄芩的,原文:脉关上浮(159);表解乃可功痞(159)可知一无表证故当去之
(21:08:42)岐黄子与浑元子说:本方有人认为应有黄芩,即从药味上说是泻心汤(三黄泻心汤)。但从原书组成用法看,符合证候所需,无须牵强泻心汤。当然,临床上加入黄芩也是本方立法内的问题,未曾不可
(21:09:36)[北斗小星]与浑元子说:似乎只有大黄黄连泻心汤少了黄芩,其他的泻心汤都有黄芩阿
(21:11:39)[北斗小星]与岐黄子说:是不是有这样的说法:黄芩清上焦之火,黄连清中焦之火,大黄导火下行。从这个角度理解,黄芩似乎必不可缺
(21:11:56)qimintang与所有人说:可能也有感染的问题吧
(21:12:19)岐黄子与[北斗小星]说:<千金翼方》认为有黄芩
(21:12:47)qimintang与所有人说:如果病人上焦没问题也就不必了吧
(21:13:31)浑元子与岐黄子说:有无黄芩区别在哪里?
(20:59:19)羊角锤与所有人说:关于泻心汤我想说的是‘名为泻心,实为泻胃和胆’
(21:02:21)[北斗小星]与羊角锤说:请详谈一下,我觉得你这是从脏腑辨证出发考虑的
(21:10:11)羊角锤与[北斗小星]说:阳明(胃)为多气多血之经,病因热盛迫血故泻阳明(胃)经实火。
(21:12:01)[北斗小星]与羊角锤说:胆呢?
(21:14:59)羊角锤与[北斗小星]说:肝主血,肝胆互为表里脏腑,实则泻其俯。
(21:15:42)lhyyhl与所有人说:但是 西医没有泻心汤呀 ~
(21:17:39)qimintang与所有人说:性味 性寒,味苦。入心、肺、胆、大肠四经。
(21:17:51)qimintang与所有人说:功能主治 消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21:18:05)羊角锤与浑元子说:我认为区别在有无表证上。
(21:20:01)浑元子与羊角锤说:表证不用,里证用黄芩?
(21:22:59)羊角锤与浑元子说:我的意思是表证用黄芩,只有里证无表证是不用。
(21:18:05)岐黄子与浑元子说:本方以胃脘痞塞感,按之不硬,舌质红,脉数为辨证要点。
(21:18:31)[北斗小星]与羊角锤说:从脏腑用药来看,泻肝火该用龙胆草阿
(21:19:30)qimintang与[北斗小星]说:黄芩为什么就不行那?
(21:19:52)qimintang与[北斗小星]说:泻肝火可以同时用啊
(21:21:19)羊角锤与[北斗小星]说:虽然热已伤血,但并未伤肝脏,只是淤积于肝胆之经。
(21:23:07)[北斗小星]与qimintang说:我只是想说考虑的角度:以仲景这样知药善用的名家来说,如果泻肝火就该用更专的,怎么会用三黄呢?
(21:23:48)qimintang与浑元子说:你要确定的是泻肝火,对吧
(21:24:19)qimintang与[北斗小星]说:肝胆在一起的,对吧
(21:24:39)qimintang与[北斗小星]说:肝火是什么?
(21:24:56)qimintang与[北斗小星]说:可以认为是胆淤吗?
(21:26:26)qimintang与[北斗小星]说:为什么泻肝火就一定要龙胆草?
(21:27:19)岐黄子与浑元子说:三黄泻心汤为《汤液经》火剂门的一张明方
(21:30:39)[北斗小星]与岐黄子说:血证论有说:泻心即是泻火,泻火即是止血。――后世也多用清凉之药,如葛可久的十灰散,也算治血证的常法。
(21:32:40)qimintang与岐黄子说:大黄自己就可以了,
(21:33:39)qimintang与岐黄子说:三七也行,不过不在讨论之列
(21:34:08)岐黄子与浑元子说:《汤液经》是一尹所著,后世医家称为“伊尹:三黄泻心汤” :当时此方称为“火齐汤”
(21:38:03)岐黄子与歧黄护麦说:三黄泻心汤传到东汉末年,为张仲景收录
(21:39:16)岐黄子与浑元子说:但仲景少了黄芩一味药
(21:40:14)岐黄子与浑元子说:有人认为是少了,有人认为就是两味药
(21:40:42)浑元子与岐黄子说:仲景何故?另有深意?
(21:34:46)[北斗小星]与岐黄子说:金匮里的泻心汤是作为清热泻火、凉血止血的方子。不过我还是认为此方清理三焦之火,所以三焦火盛的均可加减使用
(21:36:06)ddd与[北斗小星]说:三焦火盛不是有方‘黄连解毒汤’吗?
(21:36:28)qimintang与[北斗小星]说:血热出,血寒出,血虚出,都可以?
(21:36:38)羊角锤与所有人说:古今差异是很有意思的:古代‘心’的位置,常是指现在胃的位置;古代‘泻心’的药 现在常是用来泻胃的
(21:37:28)qimintang与羊角锤说: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叫泻心了吧
(21:37:42)浑元子与羊角锤说:这样的话,就好理解了
(21:38:21)qimintang与羊角锤说:张仲景对便下脓血、或泻下青水者,只要腹痛剧烈,按之腹部硬满的,仍可使用大黄。
(21:39:02)qimintang与羊角锤说:吐血、衄血、咯血等上部出血以大黄、黄连、黄芩为组成的三黄泻心汤是治疗出血的经典方。《金匮要略》记载:“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
(21:40:28)qimintang与所有人说:明代龚廷贤的将军丸,即单味大黄酒拌,经九蒸九晒为末,水泛为丸,说“治吐血不止如神”。近代名医张锡纯有秘红丹一方,用大黄、肉桂研粉等分,用代赭石汤送下,用于吐血、衄血屡服他药不效者,无论因凉因热服之皆效。
(21:43:28)羊角锤与qimintang说:你的意思是说‘大黄是治血的良药’凡是出血都可以用了?
(21:41:23)岐黄子与浑元子说:因为仲景用的是麻沸汤煎药浸泡大黄,黄连
(21:41:32)qimintang与浑元子说:应该说看你治什么了吧
(21:43:11)浑元子与岐黄子说:麻沸汤?
(21:43:51)岐黄子与浑元子说:麻沸汤为翻滚的开水
(21:44:40)岐黄子与浑元子说:心下痞只是气分之病
(21:46:03)岐黄子与浑元子说:仲景仅取苦寒之气而薄苦寒之味
(21:47:11)岐黄子与浑元子说:清心下火痞,又不泻下肠胃
(21:48:00)岐黄子与浑元子说:可能是仲景发展了三黄泻心汤
(21:49:41)浑元子与岐黄子说:沸汤,巧妙啊!用其利,避其祸
(21:50:46)岐黄子与浑元子说:三黄泻心汤 最后由巴蜀太守变为丸剂,称为 三黄圆,也是一次变革
(21:52:57)岐黄子与浑元子说:宋代以后的治疗火热的方,都可看为是三黄泻心汤 的发展
(21:53:30)岐黄子与浑元子说:它是治疗热证的代表方
(21:53:39)浑元子与岐黄子说:为何取丸剂?
(21:55:38)岐黄子与浑元子说:丸剂按照不同季节,调整剂量
(21:55:26)浑元子与岐黄子说:泻心汤与承气汤有何异同?
(21:56:25)岐黄子与浑元子说:承气汤有积滞,有形的,故用枳仆,芒硝以除之
(21:58:46)岐黄子与浑元子说::泻心汤是无形之热
(21:59:37)浑元子与岐黄子说:一个泄气结,一个泄质结
(22:02:09)岐黄子与浑元子说:热痞证1.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2.附子泻心汤证
(22:02:24)浑元子与岐黄子说:有人讲泻心汤升脾降胃,您以为如何?
(22:03:33)岐黄子与浑元子说:寒热错杂痞证是如此的
(22:04:34)羊角锤与所有人说:半夏泻心汤证主要表现为痞,痞虽然相对而言为虚症,但毕竟为伤寒传变而来,虚中夹实故用芩、连。正如‘柯琴’所言‘名曰泻心,实以泻胆’。
(22:04:51)岐黄子与浑元子说:1.半夏泻心汤证 2.生姜泻心汤证 3.甘草泻心汤证
(22:07:06)浑元子与岐黄子说:附子泻心汤证治热痞,加附子不冲突吗
(22:08:52)岐黄子与浑元子说:附子泻心汤证治热痞治热痞兼阳虚
(22:10:41)岐黄子与浑元子说:有恶寒汗出,加附子以回阳,附子补命火固阳,卫阳源于命火
(22:13:17)岐黄子与浑元子说:出于下焦,而达上焦
北斗小星 | 2003-10-2 22: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四在线讨论]泻心汤系列

(20:58:56)浑元子与所有人说:伤寒里的大黄黄连泻心汤,有说少黄芩,各位怎么看?
(21:11:56)qimintang与所有人说:可能也有感染的问题吧
(21:17:08)qimintang说:黄芩化学成分含黄芩甙(baicalin)、黄芩素(baicalein)、汉黄芩甙(wogonoside)、汉黄芩素(wogonin)黄芩酮Ⅰ、Ⅱ(skullcapflavoneⅠ、Ⅱ)、千层纸黄素A(oroxy-linA)及菜油甾醇。
(21:17:39)qimintang说:性味 性寒,味苦。入心、肺、胆、大肠四经。
(21:17:51)qimintang说:功能主治 消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21:21:25)qimintang说:1、抗菌作用:对多种球菌、杆菌和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已证明对流感病毒皮肤真菌也有抗菌效果,体外试验有抑制阿米巴原虫生长和杀灭钩端螺旋体的作用。临床用于预防猩红热,治疗急性肠炎痢疾等症。银(花)黄(芩)针剂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取得较好的疗效。2、降压利尿作用:动物试验表明有降压和轻度扩张血管作用。3、利胆作用:给兔耳静脉注射黄芩醇提物,有促进胆汁排泄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
(21:22:39)qimintang与浑元子说:这些是西医的研究结果,中医就不能用,(21:23:48)qimintang与浑元子说:你要确定的是泻肝火,对吧
(21:24:19)qimintang与[北斗小星]说:肝胆在一起的,对吧
(21:24:39)qimintang与[北斗小星]说:肝火是什么?可以认为是胆淤吗?
(21:25:17)qimintang与[北斗小星]说:3、利胆作用:给兔耳静脉注射黄芩醇提物,有促进胆汁排泄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
(21:43:19)qimintang与浑元子说:盖用药以胜病为准,何必拘泥于方啊
(21:44:49)qimintang说:全国已经有57所医院采用单味大黄止血重复验证3810例,并与中西药物1753例进行了随机对照,结果一致认为单味大黄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出血疗效确切,与复方中西药相比较,具有止血速度快、显效率高、价廉方便等特点。
(21:45:17)qimintang说:在具体使用上有许多经验,如给药法采用鼻饲、内窥镜喷洒等。除上消化道出血外,用生大黄泡服、鼻饲或灌肠,或采用复方大黄制剂治疗脑溢血,其疗效明显高于纯西药组。死亡率明显低于纯西药组。
(21:45:56)qimintang说:适应证:①消化性溃疡或炎症合并出血,特别是以黑便为主的出血,出血量在500ml以内者;②脑血管意外伴急性胃、十二指肠出血,不宜使用凝血药的患者,特别对舌苔黄腻、便秘及有吸收热者更为适宜;③胃癌合并出血,不宜手术治疗,用其他止血办法止血无效的患者。方法:单味生大黄粉每次1.5~3g,每日2~3次,直至血止。
(21:46:34)qimintang说:或大黄制剂(精黄片)每次3片,每日3次。治疗1455例,止血有效(大便隐血试验2~7日内转阴)率达97%,平均25日止血。
(21:48:54)qimintang与羊角锤说:《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下瘀血,下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道,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21:49:10)qimintang与羊角锤说:《名医别录》:大寒,无毒。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女子寒血闭胀,小腹痛,诸老血留结。
(21:49:17)qimintang与羊角锤说:《药性论》:使,去寒热,忌冷水,味苦,甘。消食,涤五藏,通女子经候,利水肿,能破痰实,冷热结聚宿食,利大小肠贴热毒肿。主小儿寒热,时疾烦热,饮脓,破留血。
(21:49:32)qimintang与所有人说:《日华子本草》:通宣一切气,调血脉,利关节,泄壅带水气,四肢冷热不调,温瘴热候,利大小便,并傅一切疮疥痈毒。
(21:51:28)qimintang与所有人说:临床有大黄、酒大黄、熟大黄、醋大黄、大黄炭。估计仲景自己采药,用的是生的,否则用开水泡什么?
(21:52:14)羊角锤与qimintang说:大黄从古至今都被归在攻下药里 而未被归于止血药里,可知其主要作用不在治血。
(21:54:16)qimintang与所有人说:因为其他方面效果更好,不是止血不好!!!
北斗小星 | 2003-10-2 22:2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四在线讨论]泻心汤系列

[这个贴子最后由北斗小星在 2003/10/08 09:38pm 第 2 次编辑]

(22:15:12)浑元子与岐黄子说:半夏泻心汤证、生姜泻心汤证、甘草泻心汤证实是一汤?还是说泻心汤?
(22:15:47)金谷子与浑元子说:明是三个汤吗?味道不一样啊
(22:16:51)浑元子与金谷子说:是的,只是变化微小
(22:18:15)金谷子与浑元子说:比桂枝加桂加芍等还大些吧?
(22:19:08)金谷子与浑元子说:对证时立效,三分之一剂可见
(22:19:10)浑元子与金谷子说:加生姜除水,加甘草补虚
(22:20:06)金谷子与浑元子说:我不会那么用,只是有是症,用是方,有是效
(22:21:25)金谷子与浑元子说:症或说证据不同是三方之眼目。
(22:22:35)金谷子与浑元子说:所同者,心下痞, 故同名泻心。
(22:23:44)金谷子与浑元子说:所异者,也正是方名所言药味之主治。
(22:24:42)金谷子与浑元子说:仲师未说舌。浅见以为一腻、一水滑、一胖大,各加心下痞,是识其主治的简法,不知当否?
(22:28:25)金谷子与浑元子说:经方在验, 一说理,反而更远了些。
(22:30:01)金谷子与浑元子说:且多是后人妄测。会辨症用药用方才好。
(22:30:02)歧黄护麦与金谷子说:先生说得极是
(22:30:52)金谷子与浑元子说:后来成了辨证论治,反而一脚踏空了
(22:31:48)金谷子与浑元子说:本来辨证,是辨证据,是一个个症状一个个具象
(22:32:55)金谷子与浑元子说:现在成了一个个理论证型,有些远了。
(22:33:11)羊角锤与所有人说:‘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271)我的经验是:外感病初则寸脉浮,几日后右关脉变弱者,病将痊愈。
(22:33:51)金谷子与浑元子说:反过来套上,这也是临床无效的原因之一。
(22:34:43)金谷子与浑元子说:所以我大胆说句无师无祖的话,
(22:37:27)金谷子与浑元子说:中医学院的教出来的学生,真不如算命先生教出的会背金口诀的徒弟!也不如背麻衣相的相家弟子。
(22:38:39)浑元子与金谷子说:呵呵!会背金口诀不重要!主要是看谁的的徒弟!
(22:40:28)浑元子与金谷子说:经方如何才能用活呢?
(22:40:31)金谷子与浑元子说:学了多不会用, 一个党上三年可出山这是不是学法上不点问题?
(22:40:47)sy.lr与所有人说:仲景<伤寒论>关于泻心汤一共有五个.:半夏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 附子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
(22:41:41)金谷子与sy.lr说:泻心汤学了多年不会用?那肯定是教师教得有问题!
(22:43:29)羊角锤与所有人说:我认为小柴胡汤用柴胡;泻心汤用黄连意也在此——《伤寒》(271)
(22:43:50)金谷子与所有人说:把一个实事讲虚了。
(22:44:49)金谷子与歧黄护麦说:由泻心汤的用法,说到了经方的学用上去了。
(22:45:32)sy.lr与金谷子说:仲景立五泻心汤,药有同异.
(22:46:17)sy.lr与金谷子说:同者:黄连,干姜. 其异者:人参,附子,大黄,
(22:45:48)金谷子与浑元子说:我们不也学诊断时就开始见习吗?
(22:46:14)金谷子与sy.lr说:是以治亦有别。
(22:47:30)金谷子与sy.lr说:中国菜中多用葱姜盐,那不好说是同。
(22:47:51)金谷子与sy.lr说:同在泻心,异在方名上那几味药
(22:50:03)金谷子与浑元子说:我是用死方法来治治活病的,
(22:51:21)金谷子与浑元子说: 少有加减,有亦遵制,重在量比,
(22:51:34)金谷子与浑元子说:常比之中国菜
(22:52:31)金谷子与浑元子说:汉方无,找唐方。
(22:54:52)金谷子与歧黄护麦说:请多谈泻心汤,也下听着呢!
(22:55:53)金谷子与歧黄护麦说:都说萝卜汤,搭车说起了中国菜!
(22:56:58)浑元子与金谷子说:说说泻心汤的各种做法吧?
(22:57:40)金谷子与歧黄护麦说:泻心汤常是那“一剂知二剂已不必尽剂”类的方子。
(22:59:31)金谷子与歧黄护麦说:我学德国人的厨道,必用量筒、天平称主辅之重。
(23:00:12)金谷子与歧黄护麦说:必用秒表以计煎煮之时,
(23:01:27)金谷子与歧黄护麦说:仲师自言是撰用《伊尹汤液》的,制方之祖不正是厨祖吗?
(23:04:06)浑元子与金谷子说:真正的药食同源!
(23:06:45)羊角锤与所有人说:关于泻心汤大家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23:09:17)浑元子与所有人说:黄连汤属泻心汤系列吗?
(23:10:04)岐黄子与浑元子说:属于
(23:12:51)岐黄子与浑元子说:现在疾病,寒热错杂多见,泻心汤寒热并用,开了很好的典范
(23:13:01)浑元子与所有人说:泻心汤系列还有吗?只7个吗?
(23:16:04)岐黄子与浑元子说:黄芩汤,干姜黄芩黄连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旋覆代赭汤
(23:17:09)浑元子与岐黄子说:寒热错杂与寒热往来的异同?
(23:23:43)浑元子与所有人说:寒热错杂是同时?寒热往来有先后间隔?
(23:38:20)羊角锤与浑元子说:也可以这么说,寒热错杂指证型;寒热往来指症状。仲景脉法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如(271)隐含的东西很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