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学习笔记——肝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学习笔记——肝
[复制链接]
1388
|
0
|
2003-10-4 17: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zhongyi在 2003/10/26 10:15am 第 1 次编辑]
肝主疏泄,主藏血,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
一 主疏泄:肝的疏泄功能,主要表现在调畅气机、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调畅情志等三方面。
调畅气机功能减退可出现两种情况:1.气的生发不足,出现胸胁、两乳或少腹等某些局部的胀痛不适等病理现象。2.七的生发太过,下降不及,出现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易怒等病理表现。另外血的运行和津液的输布代谢,亦有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因此,气机的郁结会导致血行的障碍,形成血瘀,或为□积、肿块,在妇女可导致经行不畅、痛经、闭经等。也会导致津液的输布代谢障碍,产生痰、水等病理产物。
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异常,可影响脾的升清功能——肝气犯脾,在上为眩晕,在下为泻泄;又可影响胃的降浊功能——肝气犯胃,在上为呕逆嗳气,在中为脘腹胀满疼痛,在下为便秘;还可以影响胆汁的分泌与排泄,而出现胁下胀满、疼痛、口苦、纳食不化,甚则黄疸等症。
调畅情志功能减退,则肝气郁结,心情易于抑郁,稍受刺激,即抑郁难解;调畅情志功能过亢,则心情易于急躁,稍有刺激,即易于发怒。
此外,妇女的排卵和月经、男子的排精,与肝的疏泄功能也有密切的关系。
二 主藏血:包括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两方面。
肝的贮藏血液功能,主要体现于贮存一定的血量,以制约肝的阳气升腾;维护肝的疏泄功能,防止出血等方面。如肝血不足,不能濡养于目,则两目干涩昏花;不能濡养于筋,则筋脉拘急,肢体麻木,屈伸不利。肝的调节血量功能,主要体现于调节人体各部分血量的分配,特别是对外周血量的调节起着主要作用。如肝升泻太过或藏血功能减退,则可导致各种出血;疏泄不及,肝气郁结,则导致血淤。另外肝的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还体现于女子月经的来潮。肝血不足或肝不藏血时,可引起月经量少,甚则闭经,或月经量多,甚则崩漏等。
此外,还有“肝藏魂”之说,若肝血不足,心血两亏,则魂不守舍,可见惊骇多梦,卧寐不安,梦游,梦呓以及出现幻觉等。
三 在志为怒:如肝血不足,肝的阳气升泄太过,则稍有刺激,即易发怒。
四 在液为泪:如肝血不足时,出现两目干涩;如风火赤眼,肝经湿热,可见目眵增多,迎风流泪。
五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肝的气血衰少,筋膜失养,则表现为筋力不健,运动不利;肝的阴血不足,筋失所养,可出现手足振颤、肢体麻木、屈伸不利;肝血不足则爪甲软薄,枯而色夭,甚则变形脆裂。
六 在窍为目肝阴血不足,则两目干涩,视物不清或夜盲;肝经风热,则目赤痒痛;肝火上炎,则目赤生翳;肝阳上亢,则头目眩晕;肝风内动,则目斜上视。
相关链接:
学习笔记系列:
一、心
二、肺
三、脾
四、肝
五、肾
六、六腑
七、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嫩竹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